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
2019-09-12刘必宇
刘必宇
(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5500)
心力衰竭主要是患者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产生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多伴有心律失常,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当前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治疗,胺碘酮据欧抗心律失常效果,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但在临床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大,对预后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1]。厄贝沙属于Ⅱ受体阻断剂,对醛固酮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还能有效降低血压,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良好。为此本文就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均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其它脏器器质性疾病。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8.34±3.87)岁,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59例,心肌病9例,并伴有频发室性早搏或/合并短阵室速。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先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开始每日三次,每次0.2 g,维持一周;逐次降低药量,每日2次,每次0.2 g,连续治疗半年[2]。研究组患者采用胺碘酮、厄贝沙坦片治疗,胺碘酮用法同上,厄贝沙坦片每日一次,每次0.15 g。连续治疗半年[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有效:临床各项症状均改善,心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4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反应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76%,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当前临床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较多,其中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神经调节、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肌缺血症状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降低心室传导速度,从而抑制心室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等。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阻断剂,能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能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1),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脏损伤起到缓解作用,对病情进展起到延缓作用,预防心室重塑,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孙荣辉[4]等人在心力衰竭合并心率失常的临床研究中,对45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39/45)。在本组研究中,对我院8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治疗,以及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发现研究组最终疗效与不良反应风险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说明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