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首相:又一个“特朗普”横空出世
2019-09-11
约翰逊就像“词汇量多一点的特朗普”,他俩从说话到行事风格,再到私人生活都像是一出生就失散的双胞胎。《经济学人》曾评价说:“除了自恋、懒惰和喜欢利用别人之外,约翰逊与特朗普都有一种颠倒黑白的天赋。”
7月23日,前伦敦市长、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保守党领袖,问鼎英国首相宝座。
这位放荡不羁的首相毅然决然地表示,他将在10月31日截止日期当天脱离欧盟,如果有阻碍就“去他的协议”,这让三年前拒绝脱欧的那一半选民感到惊恐,因为他没有提出任何详细的方案。
提起约翰逊,大家都不陌生,一头乱蓬蓬的金发、滑稽的神态动作、口无遮拦的惊人语录……评论称,约翰逊就像“词汇量多一点的特朗普”,他俩从说话到行事风格,再到私人生活都像是一出生就失散的双胞胎。《经济学人》曾评价说:“除了自恋、懒惰和喜欢利用别人之外,约翰逊与特朗普都有一种颠倒黑白的天赋。”
作为21世纪最具争议性的政治家之一,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这位极端、强硬而又分裂的政治狂人?他又将带领英国走向何方?
出身传奇的“荒唐精英”
1964年6月19日,约翰逊出生在美国纽约,他那金色电光般的头发遗传自土耳其裔的曾祖父阿里·科玛尔。科玛尔曾是土耳其西北部一位无畏的记者,还曾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前担任过内政大臣。20世纪初,科玛尔逃到英国,用了妻子的姓氏“约翰逊”。约翰逊和前首相卡梅伦是远房表兄弟。
荒唐,似乎一直是约翰逊家族的一个关键词。约翰逊的祖父威尔弗雷德,13岁时离开学校,到埃及当农民,追求财富。二战期间,威尔弗雷德为英国皇家空军执飞。根据家族传说,威尔弗雷德在试图给他出身欧洲小贵族的妻子耍把戏时撞毁了一架飞机,并身受重伤。不过这后来被家人当成了一个大笑话。
2018年1月,瑞士巴塞尔的科学家宣布一个惊人发现,巴塞尔一座古教堂中的一具女性木乃伊,即出身巴塞尔望族的凯瑟琳娜·比肖夫,是约翰逊的曾曾曾曾曾曾曾祖母(7代)
约翰逊的父亲斯坦利是英国保守党资深成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成为首批欧共体专员。于是在约翰逊9岁时,举家迁往布鲁塞尔,住进了一个冷清的外派人员社区。在那里,敌视欧盟的种子开始在约翰逊的心里生根发芽。
1983年,约翰逊与卡梅伦、亨特等日后重要的政治人物一起进入了牛津大学,开启了他最为得意的青年时光。在牛津,主修古典文化的约翰逊加入了富有争议的“蓝血精英”(强调血统出身的上流精英社团)俱乐部——布灵顿俱乐部。当约翰逊以大哥的身份在牛津校内胡闹的时候,卡梅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弟。
为了当上牛津辩论社主席,约翰逊在竞选时,先是假装支持当时很热门的社会民主党,在成功当选后马上改变立场,转而支持保守党。
曾是撒切尔夫人最欣赏的记者
约翰逊的桀骜不驯伴随着他进入了职业生涯。作为记者,他被派到布鲁塞尔,专门报道欧洲事务。当时的欧洲,欧盟一体化是主旋律。但约翰逊唱起了反调。凭借一些略显夸张的报道,他在欧洲出了名,同时也被同行恨得牙痒。但约翰逊的态度和风格,让他很受英国保守党政客的欢迎。时任英国首相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之一,曾称约翰逊为“我最欣赏的记者”。
调回英国后,约翰逊不仅为《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写专栏,还当上了《旁观者》杂志的主编,同时制作电视节目、拍记录片。在从政之前,约翰逊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电视明星。
那时,约翰逊已经展现出特别的领袖气质。他当时的下属马修·贝尔说:“在他手下干活能让人发疯,但同时,他又能激发出每一个下属对他的忠诚。他能牵着你的鼻子走,让你很难不喜欢上他。无论你的地位多么低,他都能让你觉得自己很特殊。”
2008年,约翰逊当选伦敦市长。出任伦敦市长的那8年是约翰逊政治生涯高光时刻,他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在那期间表现得淋漓尽致:顶着一头“躁动的金发”,跑遍全球宣传伦敦;着力改善伦敦公共交通,升级了如今已成为城市标志的红色双层公交车;极力推广自行车出行,经常自己背着包骑车上下班;为宣传伦敦奥运会,披挂上阵玩高空特技……
约翰逊任伦敦市长期间曾多次访问中国,是两国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他任伦敦市长期间曾力排众议与中国开发商签署协议。舆论认为,出任首相后,约翰逊将继续力促英国“脱欧”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非欧盟国家强化经贸合作。
此外,约翰逊口无遮拦起来也是十分惊人。
2016年,约翰逊曾表示奥巴马“这个一半是肯尼亚人的总统有源自先辈的对大英帝国的反感”;他将欧盟比作希特勒的纳粹帝国;2015年12月,他把普京比作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人物——家养小精灵多比。2007年,他撰文说希拉里·克林顿像精神病院里的一个“虐待狂护士”。
从公投开始就不遗余力支持“脱欧”
约翰逊最崇拜的人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不过丘吉尔是早期的“泛欧主义者”之一,对后来成立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盟起了先导作用,而约翰逊则在2016年投身“脱欧”阵营,旗帜鲜明地主张英国必须离开欧盟。
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约翰逊当时在演说中宣称身为欧盟成员的英国每周要向欧盟支付“3.5亿英镑”,激起不少英国人对欧盟的强烈不满。此举被指误导公众。出任外交大臣后,他继续提倡强硬“脱欧”,反对特雷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并以辞职表明立场。
有舆论认为,约翰逊从公投开始就不遗余力支持“脱欧”,是他赢得首相职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脱欧”变“拖欧”的情形下,保守党和英国民众如今都希望有一个不惧“硬脱欧”的领导人带领英国尽快走出困局。
特雷莎·梅宣布辞职后,约翰逊在多个场合阐明过他的“脱欧”主张:英国必须在10月31日之前脱离欧盟,为此不排除“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为了换取有利于英国的协议,不排除以其他选项代替有关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境设置的“备份安排”,并拖延应支付给欧盟的390亿英镑巨额分手费。
不過,英国《金融时报》政治新闻编辑乔治·帕克评论说,目前还很难看出约翰逊将如何打破“脱欧”僵局。
(新华社2019.7.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