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7简史

2019-09-11唐小兴

今日印刷 2019年8期
关键词:油墨印刷颜色

唐小兴

近期,美国IDEAlliance与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APTEC)之间围绕IDEAlliance China合约问题的事件,在整个印刷行业圈中闹得沸沸扬扬。恰逢在中美关系处理非常敏感的时间点,无论美国IDEAlliance是否完全基于商业思考,亦或还夹杂着政治因素。作为国人特别是印刷业界人士当思自强之路,真正研究开发一套中国自己的印刷技术标准或规范。古人有曰“师夷长技以制夷”,要超越对手,咱得先了解对手,正可谓“知己知彼,方能战无不破”,本文就谈谈G7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特点。

表1是国际数字企业联盟(International Digital Enterprise Alliance,简称IDEAlliance)于2017年的统计数据,从数据上看,申请并通过IDEAlliance G7 Master(后简称“G7”)资质认证的企业的数量远远领先于通过其他规范认证的企业,可见G7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普及方面已经构建起相对广泛的认知基础。

那G7的起源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年它又经历何种演变?它是凭什么构建起如此广泛的影响力?相信不少行业同仁同笔者一样,心中或许会浮现类似的疑问。

G7的起源

1897年,美国国家照相协会成立并拥有67名会员;1941~1950年,美国国家照相协会与照相凸版印刷研究协会联盟(PERI);1971~1980年,美国国家照相制版协会与照相凸版印刷研究协会组成国际印前协会(IPA);2010年,国际数字企业联盟合并国际印前协会(IPA),形成集媒介、生产及供应链于一体的联盟组织。

国际数字企业联盟先后制定了商业平版胶印普通要求及应用规范(GRACoL)、轮转胶印出版规范(SWOP),而本文的主角——G7则是前两个规范的灰阶定义和校准方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G7是一种方法,它是指导企业如何去符合标准,其本身不是标准。

G7的特点

FOGRA是一种认证规范,但其在早期也是一个区域性的、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印刷标准,它甚至比ISO12647-2标准更早被制定。而我们在进行G7认证前的理论知识宣贯时,必须强调一个知识点:G7不是标准,它是指导企业更好达到ISO标准的一种规范。

G7与FOGRA等行业中其他技术认证体系不同的是,它定义了统一的灰阶,并控制灰色调及灰平衡两个视觉要素,它不是一个色彩管理系统,它只是灰色彩管理。灰阶在摄影领域的应用已经超过百余年的历史,G7将相同的概念引入到商业印刷中。在摄影和G7的色彩认知体系中,当灰色受控制,其他颜色通常会受控制,特别是摄影和分色。

无论是摄影亦或是分色,其对于颜色的整体外观的解析方法是一致的,计算的数学公式都是统一的,是一次性完成的恒久固定的颜色状态。而传统印刷则不然,印刷所使用的承印物的类型、表面特性不同,或者是图文阶调深浅不一,都有可能产生差异明显的颜色结果。

首先,是因为传统印刷所存在的干褪现象,而且这种颜色的干褪变化,并不是线性一致的规律变化。举个例子,同一承印物对不同阶调颜色的油墨的吸收率是不一样的,当一个油墨印刷在一种承印物上,若以100%实地色印刷时的干褪率为20%,但并不意味着换成50%阶调进行印刷时其干褪率依然为20%,不一致的干褪率造成颜色结果的非完全规律性变化。

其次,是因为不同承印物的印刷叠印率可能不同。在两种叠印率不同的承印物上,即便你将C、M、Y三原色的Lab值印到完全一致的色相,但两种承印物所呈现的R、G、B 3个复色的色相依然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而CMY三色灰的颜色外观差异则会更明显。

因此,G7通过控制灰色阶调及灰平衡两个视觉要素,确保整体颜色外观的和谐,它通过CMY(图1)和单K(图2)中性灰密度曲线(NPDC),让C、M、Y 3个颜色无论在任何材料上进行颜色表现,其始终是以最佳的协作搭配关系呈现最佳的颜色外观;即便是像单K色这样没有色彩倾向的颜色,依然可以通过管控其各阶调的密度值,确保整体单K阶调还原的连续性,实现最佳的黑灰色阶调表现。

G7的演变

国际数字企业联盟对G7规范的定位,决定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与ISO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当ISO规定数据测量模式从M0切换到M1、色差公司从DeltaE 1976变更到DeltaE 2000时,G7规范都保持了同步的一致性更新。

G7的演变总体上肯定是进步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国际数字企业联盟对于G7 Master通过等级要求的调整则是退化的典型。印刷企业规模有大有小,技术能力上同样也有高有低。国际数字企业联盟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不同技术层次水平的认证等级,这本是非常好的举措,对于不少印刷企业是具有极强的向上性引导意义的。

G7 Grayscale级:使用非标准油墨进行印刷,通过G7校準方法,能实现良好的中性灰匹配,但未能完全实现所有颜色的匹配(如图3)。

G7 Targeted级:使用特定的油墨及纸张要求,如ISO12647-2标准。能实现良好的中性灰匹配,各实地色彩的匹配也达成(如图4)。

G7 Colorspace级:油墨的实地色和承印物的颜色是匹配某个目标标准的,如ISO12647-2标准,超过95%或以上的颜色能实现较好的匹配(如图5)。

通过以上3个等级区分,G7认证是资格认证,也是对企业技术能力进行精准的评价,帮助企业认清自身的技术水平,并为企业提供一个持续改善的引导目标。

2014年及以前,G7认证中进行色差计算的公式使用的是DeltaE 1976,此后采用的是DeltaE 2000,同样两组数据,分别采用此两种色差公式进行颜色误差计算,DeltaE 1976的计算结果是要明显大于DeltaE 2000的计算结果的(如图6)。

自2016年起,新的G7认证审核报告中,将左右P2P以及IT8表之间颜色的均匀性考核指标移除(如图7和图8),不作为G7认证必定要通过的评价项目,也不再规定企业在进行样品印刷时必须要在左右两个不同区域分别放置P2P图表,印刷品各区域颜色的均匀性不再作硬性要求。

即便国际数字企业联盟将实地顏色的容差范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如表2),多数企业依然能很容易的通过Colorspace级别的G7认证。当初国际数字企业联盟将设置不同等级的G7认证级别,就是为了让企业更清楚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于通过低等级认证的企业不乏是一种好的勉励与鞭策方式。如今 Grayscale、Targeted、Colorspace 3个等级的区别指导意义已被极大的弱化,这是国际数字企业联盟联盟应当要反思并拨乱反正的事宜,毕竟G7认证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是那份证书,更重要的是其对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指导意义。

G7的影响

从表1数据中来看,G7资质认证依然有效的企业是通过其他认证企业总和的3.5倍,若算上曾经做过G7认证但未续证的企业,G7认证将会体现更显著的推广普及成果优势。

首先,这是得益于G7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认证方式,只要提供的认证审核样符合要求,并可获得相应等级的G7 Master资质,门槛相对较低,企业投入相对少的人力、物力并可接受一定程度的标准规范训练。不像FOGRA等认证方式,要对企业的环境、流程等众多环节进行全面的认证,只有全部达到合格线才算合格并获得认证证书,不仅周期长,相对于执行G7认证的投入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还不一定能通过并获得证书。

其次,国际数字企业联盟除美国本土外,先后在墨西哥、欧洲、中国、韩国以及印度等地开设办事处或与当地印刷行业服务机构合作推广G7规范,每年举办多次G7专家训练课程,培养一大批G7认证专家,G7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可谓多如繁星般的推广普及的辐射点,相较于其他印刷资质认证机构所拥有的专家队伍数量,G7专家的规模及数量绝对可用“庞大”来形容。

G7的认证方式,让更多企业得以进入印刷标准化这个门槛,接受印刷标准化方面的启蒙教育;通过差异化的认证等级制度,引导企业后续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标准化,大大增强企业与G7之间的黏性。

猜你喜欢

油墨印刷颜色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油墨基本情况概述
特殊颜色的水
柔印Uv 油墨市场展望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