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浅述

2019-09-11徐梁

法制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世界观

摘 要:马克思对价值理论的经典论述使“价值”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乃至哲学世界观。人类社会与自在环境是以部分与整体的逻辑在矛盾中统一,自始至终人们便乐于从社会观念出发以寻找价值为动机将这一切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部分而又使之保持联系。价值不曾凭空产生,它似乎始终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建立着微妙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价值论;社会生产力;世界观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298-01

作者简介:徐梁(1997-),男,汉族,四川广元人,成都文理学院,本科在读,法学学士。

在大工业发展的狂飙时代,资本主义生产表现出强烈的侵略性,任何客观与主观的障碍都被资本扩张不加限制地摧毁。当工人走进资本家的工厂,从此刻起,工人所运用的劳动力将成为生产的一部分,他将为资本家日夜无休地工作下去。

工人在岗位上不断重复着单一的生产工序,我们可以把他整个的劳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我倾向于简称为必要劳动阶段和价值剥削阶段。当资本家将生产资料交托工人投入生产时,其并不基于生产资料本身而凝结于此的价值开始增殖。

对于资本家而言,一切的价值都只存在于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中,如何不断地扩张价值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扩充价值的过程永远都是吸吮他物价值的过程,任何价值都不会凭空产生,任何价值都处于不断转移与被转移的关系形态之中。与此同时,价值并非当然性地凝结于物质,物质也并非是价值与物理结构的天然结合。我们并不能直接把自然意义的物质跟社会意义的观念混合,愚以为,自然存在与人类社会无论是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还是形态性质,都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可以是主体与客体的区别,也可以是对立对抗的区别。价值并非来自天然,而是来源于人类的社会行为,只有把一自在物置于歷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之中,方才体现为与价值的结合,且自此至终都表现为价值的宿主,不因脱离任何生产关系而消灭任何价值。另外,文章涉及的价值强调的是凝结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非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虽然两者互为表里,但仍须加以区别。当自在物进入工厂加工或市场流通的那一刻起,自在物就不再是自在物,从资本家来讲,任何不以交易为目的或不为交易而服务的客观实在,都不具有价值。

如果也可以把生产资料视作诸多生命个体,那么他们所遭受的剥削会是完全的、致命的、无条件的。对生产资料的应用开发会一直存在一条相对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红线,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资本家对不变资本的索求往往是彻底的,他会将其价值一直掘至红线,到达一个相对的顶点。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这一观点或许可以从绝对与相对两个层次进行解读。

从绝对的层面来讲,资本家想要在生产过程中将生产资料的内在价值全部转移出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再简单的原料、再初级的产品,也不可能。这就好像是人类对一块普通石头的认知都永远不能穷尽一样,人们所掌握的、认知的、有能力改造并征服的,永远都只是对象物的极小部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其中一方面的表现就在于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程度的加深。人类的发展历程与此类似,对价值的不懈追求使我们不断趋近价值的全部。更加精美复杂的工业产品,更加深邃繁荣的文化艺术,无不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将对象物内在价值的不断掘深。一物的价值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人们已然认知并掌握的价值,可称为相对价值;另一部分是基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工具、改造能力和改造工具不断得到优化,在相对价值的基础上即将被了解或认知的价值,可称为预知价值;还有一部分则是人们以现有认知水平远远无法达到的价值,可称为绝对价值。

维持现有社会状态的,正是相对价值;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正是预知价值;而主导自然,贯穿始终的,左右万物兴衰大势的,就是绝对价值。但是,如果不将一切自在物置于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中,那么这些所有都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什么也不会存在。

从相对的层面来讲,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之下,我们可以且应当将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内在价值转移视作全部转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基于现有生产力水平,生产资料对新产品发生的价值转移,正是全部转移。换言之,对特定时代而言,这就是最好的,且没有更好的。

[ 参 考 文 献 ]

[1]费东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格局[D].吉林大学,2018.

[2]梅海勤,叶飞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重要论述研究及其当代价值[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238-240.

[3]方以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四个视角[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34(02):35-42.

猜你喜欢

世界观
中国世界观的古今演变——“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意涵
智能化的“世界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先知》中的立体世界观美学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世界观星地理——美国樱桃泉州立公园
世界观星地理——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
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培育问题研究
不要轻视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