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科信息平台的联合门诊就诊流程优化
2019-09-11
传统患者在医院“专科门诊”挂号就医,费尽周折才能找到最擅长治疗自己疾病的医生和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各种疾病的分类划分更加细化,原有专科门诊“一对一”的诊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要[1],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的出现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思路[1-2]。MDT采用“多对一”的诊疗模式,能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医院信息平台目前主要面向专科门诊的就诊流程支持[3],联合门诊的就医流程需要从门诊预约、门诊安排、患者就诊、执行、后期门诊工作量统计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本文针对联合门诊诊疗模式,对现有专科信息平台对联合门诊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提高了联合门诊的就诊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的体验。
1 联合门诊信息平台概述
多学科协作门诊诊疗有如下模式[4-7]。一种是联合门诊,由固定的多个学科专家在固定的地方开展专门针对某种疾病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初诊患者,患者可以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疾病的治疗方案;另一种是由专科医生初诊接诊后,由接诊医生根据检查检验报告情况动态申请,医院根据医疗资源动态安排MDT门诊。本文以第一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专科信息平台建立联合门诊信息平台[8],从联合门诊排班、专家安排、预约挂号、患者就诊、执行、统计专家及科室的工作量及收益[9]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流程优化[10-11]。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问题:联合门诊号源管理模式和专科门诊号源管理模式相同,不改变管理者的操作流程可完成号源管理;联合门诊号源要实现在线预约、自助机现场挂号、复诊预约;患者就诊时在医院的固定地点就诊,也可以支持通票模式,专家在各自科室由患者按照顺序轮流找专家就诊;联合门诊患者检查检验执行和其他专科门诊患者执行流程相同,不改变患者就诊流程。因此,联合门诊信息化流程的优化需要对患者就诊的全流程进行优化改造。
2 联合门诊信息平台流程优化
2.1 联合门诊信息化流程优化思路
与传统的“一对一”专科门诊治疗模式相比,联合门诊信息平台主要需要解决如何支持同时由多个专家坐诊的问题[12]。
联合门诊信息化流程优化分为过程和优化方法。 优化过程:对现有专科门诊信息平台进行改造,将联合门诊专科化,使系统支持联合门诊专科接诊医生由多个专家组成。根据挂号记录,专家通过登录各自的平台实现对患者接诊和开立医嘱,同时支持联合门诊专家在同一地点坐诊和开展通票制轮流接诊模式[13-14]。 优化方法:基于专科门诊信息平台进行优化改造的主要创新改造点如下: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基于专科信息平台化改造优化联合门诊的就诊流程,有效提高联合门诊的效率,对于系统的改造量最少;确保患者在医院的就诊流程不变,联合门诊和专科专家门诊就诊流程一致,对于患者而言没有区别,在不改变患者习惯的基础上实现联合门诊信息化;信息平台后台需要区分联合门诊接诊专家,实现后续门诊管理和工作量统计。联合门诊信息平台改造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联合门诊管理及患者就诊流程
2.2 联合门诊信息化流程改造
联合门诊信息化平台基于医院现有信息平台进行优化建设,主要的改进节点如下。
号源管理:系统优化号源管理后可以关联多个专家,优化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专家专科门诊和联合门诊号源冲突的问题。如图1中所示的号源安排模块,通过在后台建立联合门诊关联专家的虚拟号别,生成对应专家的专科号,可用于号源冲突检测。
预约挂号:不管通过联合门诊对外预约还是现场挂号,患者只需要选择联合门诊专科即可完成挂号。优化的难点是患者完成联合门诊挂号的同时,后台会记录联合门诊关联专家的虚拟号别的挂号记录,如图1所示的挂号记录模块。此挂号记录可用于医生各自登录各自系统接诊患者的信息,同时可用于后续专家接诊和数据统计。
分诊管理:患者凭预约的联合门诊号票到指定就诊地点就诊,优化的难点是实现联合门诊专家在同一地点的接诊模式和通票制轮流接诊模式。
医生接诊:医生登录系统,根据后台关联的对应的专家挂号记录调阅患者信息,开立医嘱、书写病历和合并患者的联合门诊电子病历。
医嘱执行:通过联合门诊接诊的专家以各自所在科室的身份开立医嘱,因后续的医嘱执行流程与其他专家门诊患者执行流程相同而不需进行优化。
收费系统:收费记录与其他专家门诊患者收费记录相同,不需进行优化。
绩效考核: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可系统实现联合门诊工作量统计和联合接诊专家个人工作量的统计,因此可以有效促进医生开展联合门诊的积极性。
2.3 联合门诊信息化流程建设实践
根据联合门诊流程优化节点的设计,基于目前信息平台功能,对现有平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造。
号源管理改造:需要改造建立接诊专家和联合门诊的关联关系,通过建立次关系,记录每个联合门诊的专家信息及后续挂号记录信息。
挂号管理改造:需要改造挂号系统中的挂号记录,除了记录联合门诊的挂号记录外,还要记录与此联合门诊接诊相关联的专家挂号记录。
门诊电子病历改造:需要改造门诊医生工作站,共同开立医嘱和共同书写病历,将门诊电子病历合并为一份电子病历。
工作量及收入统计改造:需要根据医院的管理部门要求,按照联合门诊、专家、科室等不同的维度统计工作量和收入。
2.4 联合门诊流程实施效果
医院自2018年6月提出开展联合门诊信息化建设后,经历近1个月的改造和联调测试完成了系统上线运行。近半年时间里,系统运行稳定,联合门诊数量逐月上升,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从HIS系统提取的联合门诊数据如图2所示。从图2可看出,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联合门诊就诊,医院开展联合门诊的科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科室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就诊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图2 联合门诊信息平台实施效果
3 总结与展望
信息化支撑下的多学科联合门诊诊疗模式对MDT门诊的运行和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基于专科信息平台对联合门诊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快速实现联合门诊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确保医生参与门诊的积极性。今后将进一步实现多学科联合门诊的线上预约、复诊预约,医院根据预约情况动态安排联合门诊专家,进一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及运作模式,建立多专科协作诊疗信息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多学科联合门诊的服务外延,提升服务的时效性及满意度。同时设立合理的管理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服务品质,并优化信息支持平台,从而将多专科协作诊疗模式发展推到更高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