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改变记
2019-09-10刘守华
科教新报 2019年22期
刘守华
“慢慢”是学生为班里的一个男孩取的绰号,我是接班后不久才知道的。
人如其名,“慢慢”做事情很慢。家长常常是一肚子苦水,他让赶着上班的家长急得头上“冒烟”;做家庭作业时,半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往往要用一个半小时。
“慢慢”在值日同学中是最不受欢迎的。同小组的学生每次都对他“网开一面”,知道他很难胜任拖地、洗拖把这类活儿,便吩咐他摆放凳子。课堂作业十有八九不能当堂完成,以至于组长常常在我面前撂挑子。各科任教师对“慢慢”考试答卷的“惊人速度”摇头叹息,甚而无语……
家长的“苦水”、同学的“告状”、老师的“埋怨”,这些不得不让我更加“厚待”于他,努力让“慢慢”慢慢改变。
我没把“慢慢”当成“管理”对象,而是视其为“研究”对象。于是,逐渐形成了《“慢慢”改变方案》:
一是管住众人口。从此以后不能管他叫“慢慢”。经验告诉我,越说越磨蹭,说多了就会形成“自我确认”,反而强化了他自己的“慢慢”意识。
二是行动是关键。不迷信“说服”手段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要靠行动来改变。鉴于他总是赖床不起,家长不妨用“硬手腕”,不必多费口舌,狠心将其“拽”起来。
三是注意研究。分析是什么情境、什么动机使他快起来的,这样有助于创造类似的情境,使其真正快起来。
四是承担责任。要让“慢慢”承担磨蹭的责任。
五是各个击破。不要奢望孩子一下子改掉一身的毛病,先拣最易改的“磨蹭点”帮助改正。改了这个再改下一个,“各个击破”就是这个道理。
在周围人的密切配合下,“慢慢”终于向著期望的目标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