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创新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2019-09-10武建设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于勒技法创新能力

武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大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因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阵地。那么如何利用语文学科教学,从中渗透创新学习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设置疑难,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新的突破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情,通过及时引导,鼓励他们投身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中。比如课文《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悬念手法的运用,让阅读者误会迭出。究竟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是建造者解放军吗?是,又不是。是照料小茅屋的梨花姐妹?是,也不是。好象没有主人(若狭义地理解“主人”的话)。这是一个“谜”,直到读完文章,似乎仍然是悬而未决。因为作者直到最后也未亮出谜底,只是引用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暗示做结,所以教学中若能紧紧扣住“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疑问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议论、争辩、拓展,便能直奔主题,快速高效,学生定能发现原来作者塑造了一组“茅屋主人”的群像,反映了雷锋精神代代传的风貌,歌颂了边塞军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从而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处”的发现之乐。

二、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环境,发扬教学民主,鼓励独立见解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理性与情感的人,因而要求所有的教育过程必须在和谐、信任、愉快的情景中展开。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热爱学生、体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努力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尊师重教、师生相互尊重的融洽而充满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发扬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要由权威性传授知识转向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一是课堂上的个别发言,二是小组内的互相交流。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老师、作者、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当老师极力引导学生分析女主人公克拉丽丝虚伪性格时,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克拉丽丝怕花钱不明说,委婉地编了三个理由:一是“我”怕伤胃;二是只领女儿女婿;三是若瑟夫不必去,别把男孩子惯坏了。我认为这不能说明克拉丽丝的虚伪,恰好能说明她作为母亲的伟大。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溺爱孩子,善待客人,勤俭治家,我妈妈常常舍不得吃我给她的东西时就说,怕冷、怕酸、怕甜等理由。对于这样的质疑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是训斥还是肯定?我想这时教师不应严加指责,而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同学们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并引导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老师也以平等的姿态介入讨论中,既坦陈一已之见,也不忘对同学发言相应引导点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无疑会不断增强。

三、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具有创造性潜能,需要不断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情境:于勒与兄嫂游船邂逅,兄嫂确实认出了异域落魄的弟弟……那么于勒是否认出了兄嫂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一番,争鸣一下……由于作品没有交待,学生定会众说纷纭、异彩纷呈,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想的习惯。

四、点拨创新技法,提高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创新技法,只有掌握创新的技法,才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显现和提高。创新技法多种多样,国际上有文字记载的创新技法已有300多种,我们可广采博取、迁移、借鉴。

例如: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向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反过来想一想或称反弹“琵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做好示范指导,经常性地设计一些作文训练的形式和内容,或引进社会热点或欣赏漫画,或传述生活现象,要求学生反其道而思之,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再如:求异思维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往往以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跳出常規思维的窠臼,从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超常的结合。它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求异是重要的创新技法,教学时,应循循善诱,注意点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就是要学生能从一事物或观点的相反方面引出问题,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后,以《“愚公”小议》为题,鼓励学生提出新颖奇特的观点。一般学生都会赞颂愚公力排众议,不畏艰险,敢于战胜自然的品质,然而也有同学会认为:“搬山不如搬家”,人工搬山固然精神可佳,但在科技飞跃的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应重新评价“愚公”精神。显然这一见解显得幼稚和偏激,但已被抹上了当代青年人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思维的求异性,极富有创造性,长此以往注意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上可见,“渗透创新学习、培养创新素质”,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于勒技法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手绘技法表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作品一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秀秀台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