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深处的独奏

2019-09-10陈利生

杭州 2019年24期
关键词:徽州诗意散文

陈利生

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坐在春风里,我随手翻翻几本闲书。禾子的新著《借个院子过生活》让我这只老书虫欲罢不能,一气读完。作家颜文祥说,一本书需要一个好的书名,如果把一本书的封面比作这本书的脸,书名就是它的眼睛。真正的读书人要求这双眼睛清澈明亮、炯炯有神,一眼就能望见书的博大胸怀!何尝不是呢?在时光的素笺上,禾子用明媚的笔调,轻快的色彩,在徽州旧梦里享受了一番短暂而又惬意的小憩。

“原本,我只想礼赞徽州的一个角落/只因芸芸众生中被你一瞥,内心被空袭/你的目光是五代十国的战戟/是从徽州幽深的井里,拎出的一桶月光”;“祖先在所有的土地上安顿生灵,请保持敬仰/他们在睡梦中依然耕耘”;“请学会凝视一片瓦,窥探时光的密码/让鹅卵石重返道路,让铜锈的门重新开启/让赶考的秀才回到故乡”……

文本中随处穿插的大量碎片似的短章,让禾子的作品集氤氲着盎然的诗意。这些短章无疑是作者心灵的如歌行板、指尖的飞扬韵律。文友们都知道,禾子首先是一位颇有才气的诗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大约都有一个共识,如果他是一个诗人,那么他写其他文学体裁都会很有灵气。的确如此,禾子作为一位创作的多面手,散文、小说、诗歌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拿得起来、耍得开来。

因此,禾子诗歌创作的经验,极大地影响着他在散文等文体上的创作特点。人们常说,未经咀嚼和省思的人生没有价值。禾子书写的正是经过自己反复咀嚼和省思的人生。在他的笔下,徽州的老屋、老街、古坝、古城墙、老唱机、小巷、月色、黄昏、夜行人乃至隔壁做早餐的老板娘、充满母性的流浪狗小黄、一个人的高速夜奔等等,那些弥漫着徽州气息的历历往事和小物件,都以一种私人化片段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那些物、事,经由其细细咀嚼和主体观照之后,都被一一激活和照亮,成为一种富有藝术情趣的文本。

禾子把这本集子定义为“一段光阴的缓慢旅行,一种生活的逆流而上”。他说:“这里的人们不是被时间拉着奔跑,而是牵着时光漫步。居于徽州,亲身体验了古城四季变换,才终于懂得了诗意栖居的真谛”。 一次次日常的记录,一个个诗意的重现,让我们随着他的文字,抵达“西街壹号”的第一现场。歙县一座曾经荣光而今破败的县委大院,经禾子团队联袂设计,富有创造性地打造了一座集徽州大讲堂、安若酒店、青年旅舍于一体的文创空间,使那座古老的江南大院经历了一场蜕变与重生。而这个古城的新梦,既是属于禾子的,也是属于徽州的。

在禾子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恬淡和富有温情。正因为这种简单和寻常,使人浸染其间,不忍卒读。而这一切却得乎他那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其文字,善于从诗性意象入手,书写的是个人经验,是对徽州锦瑟时光的诗意叙事。在我看来,禾子的文本传承了独语体散文的传统。作品更多的是书写当下,更多的是心灵独语,带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意味。他的散文中都有鲜明之“我”,以通灵剔透的语言抒写出“我”对这个世界的情绪、体验、思考和追问。

“练江到了渔梁坝一个踉跄滑到三江口就变成了新安江”;“荷花开得正旺……突然就觉得太奢侈,这样的美被我独占了,心里莫名其妙地内疚。尽管,这是故乡本来的模样”;“大约是和古老的府衙、城墙厮混久了,沾染上了宽阔宁静的气场”……在神经日趋钝化的今天,禾子却把感观充分打开,用眼睛去丈量时光的脚步,用鼻子去轻嗅岁月的芬芳,用耳朵去感受大地的心跳和城墙的低语……唯有如此,笔下的文字才会生机勃勃,灵动有趣,充满了市井的温暖。是的,《借个院子过生活》中的每一篇作品的生成,都是作家一次次抵达心灵的必然。

梦落芳华在徽州。通过个人的体味和打捞,让一个渐行渐远的徽州在禾子这里得到复活。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世外桃源。精致美好的生活,不是偶尔的仪式感,而是生活的常态。做个赏风景的人,不惧怕时光,安静地享受岁月赠予的沧桑与淡定。而今,禾子做到了,“借得一方庭院”,以温暖明亮的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

作    者:禾  子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简     介:本书的主角是五个男人。他们借了个院子,把它改造成民宿和文旅空间。一年零一春,他们居于徽州,亲身体验了古城四季变换,才终于懂得了诗意栖居的真谛。

猜你喜欢

徽州诗意散文
无梦到徽州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徽州人
我与风
永恒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冬日浪漫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