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活“亮点”,笔下必能“生花”

2019-09-10杨华陵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亮点观察技能

杨华陵

摘  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再美的生活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找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亮点”,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观察作文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相信每一个学生必能“笔下生花”。

关键词:兴趣;观察;习惯;方法;技能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亮点”,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的学生,如果缺乏一双观察的眼睛,没有观察的意识,不注意积累观察来的素材,就会在写作时无从下笔,就会出现空洞无味的词语堆砌。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小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来。我以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习作就是生活的文字化。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很大原因是无话可说,对生活的不够留心,哪怕是精彩的事情也是一晃而过,丝毫没有想要记住的观念。其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便是学生习作中最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有趣的事情是习作的关键,于是,观察便是重中之重了。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时机,甚至说是创造时机,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篇观察日记,与此同时,本單元的口语交际是体验观察的乐趣,于是,我决定给学生安排一次趣味观察的体验活动。为了装饰我的办公桌,我一开学就买了一盆盆栽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它的存在一下子就引起了我们班学生的兴趣,因为它很特别,半个西瓜形状的盆上面种着仙人掌,红绿搭配显得十分可爱。于是,我端着我的盆栽走进了课室,一看到这个特别的东西,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你们觉得这个盆栽好看吗?特别吗?”我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特别!”趁着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盆栽上,我紧接着提出了我本节课的目标和要求:仿照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写一写你所看到的,写生动、写形象。我把盆栽用投影仪放映出来,学生就开始动笔写了。我发现,这一次的课堂小练笔比之前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的参与度也明显高了。从之后学生上交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小练笔是出乎意料的,学生不仅仅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还能使用到一些修辞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了不少。这一次的意外收获,使我明白了只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写出来的习作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以为常以后,良好的观察习惯便养成了。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已经证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不留心各样事情的人。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风雨雷电等现象,学生没有一个不曾经历过,但是,如果命题作文时用不到这些景象,恐怕很少有人去留心观察。而当突然要写这个题目时,学生当然就很难下笔了。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便记下来了;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是他的经验之谈,讲得很有道理。古人所说:“厚积而薄发。”也正是这个道理。

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而且特别强调要写真实的东西。批改作文、周记时,对写出了身边的、真实的事物和思想感受的学生及其作品,我都大加肯定和鼓励。对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则采取淡化的态度。如此,学生们便逐渐养成了“言为心声”、写自己真实的东西的习惯,同时,也就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于是,他们对身边的事开始留心,对熟视无睹的东西也开始了琢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们写作的材料:对暴雨来临时的细致观察,引出了对人生拼博、奋斗、抗争的思索;看到父母辛苦劳作的细节,想到了自己要努力学习、报答养育之恩;见到风吹纸屑漫天飞舞,又引起了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观察到别人的不同生活态度,便思考自己应有生活道路……眼光变敏锐了,思维变开阔了,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都提高了。

三、指导儿童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在观察活动中,要想发现事物的特点,只凭偶尔看一看,听一听是很难办到的。有很多事物要反复观察才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征。因此,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少批评指责,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一)观察要有目的

在组织观察活动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及内容,如:观察动物,就要明确需要观察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观察植物,就要让学生清楚观察植物的干、茎、叶、花等各部分的特点;观察活动,就要注意活动的过程;观察人物,就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神态等。明确固定观察内容,避免观察的随意性。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田野》的作文时,作文之前,首先我布置了观察,但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习作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枯黄的小草、凋零的野花、残败的落叶,统统进入了他们的作文,本来极具特色的充满希望和收获的田野秋景,在他们眼里成了一个萧条冷落的世界。随后,我反思了自已在作文指导中的失误,重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此次作文,我们要体现秋天的田野独具特色的美,秋天的田野中哪些景物最能体现秋天的特点,最能展示秋天的田野的美呢?”从而使学生明确观察并不是泛泛而来,而是应该有目的,有重点,抓特点。他们把目光集中在那秋天里开得最绚烂的花上,集中到那沉甸甸的果实上,集中到那丰收的庄稼……就这样,一个充满丰收希望的田野展示出来了。有目的和无目的观察,对学生作文的影响是如此的泾渭分明。

(二)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一定要按顺序,否则,记叙的内容会颠三倒四。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比如:景物,我们大多按方位顺序观察;人物,一般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观察;记事的,可以把事件的整个过程分几个步骤进行观察;游记,可按地点的转换或景点的变换来观察;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植物可按枝、干、叶、花、果的顺序来观察等等。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善于提炼,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顺序,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

(三)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观察并不仅仅是眼睛的事,要充分调动眼、耳、口、鼻、手各种感官一齐参战,去获得大量的生活材料。我曾经让三年级学生写过一篇观察作文《我发现了苹果变色的秘密》,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苹果,先用眼睛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然后用手摸一摸苹果光滑的外皮,接着把苹果凑到每个学生鼻子前闻一闻;我再用小刀削掉苹果皮,让学生观察削皮后的苹果的颜色、香味。搁置一节课后,继续让学生观察削皮后的苹果的颜色、香味,用大脑思考苹果变色的原因,查阅资料弄清了苹果变色的原因。获得这么多的一手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自然充实,再不觉得无话可说了。

(四)要连续、积累观察

连续观察是指对某一事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一般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作观察,并对每一阶段的重要变化加以记录。连续观察,既要注意细节,观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更需要抓住要点,不能忽略每个环节的关键变化。另外,当然要持之以恒,否则也就不称其为“连续”了。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连续观察的习惯,四年级上学期时,当着学生的面,我在班上种了几棵大蒜,并告诉学生要每天记录它的变化。而且告诉他们以后课前五分钟我都请同学来讲讲自己记录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后,学生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细致的大蒜观察日记。

(五)观察要结合想象

儿童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我们还要重视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注意启发他们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鼓励他们用上比喻、拟人、拟物,启发他们由眼前所观察的,引起对往日观察的回忆、联想,或推测、想象眼前观察的事物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往日的观察和未来的憧憬来补充眼前的观察,加深对眼前所观察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综上所述,关注生活中的“亮点”,还学生一双会观察、会发现的慧眼,让鲜活的生活去开启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真知、真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必能使学生在习作中“笔下生花”,不断产生富有个性化的新奇之意、惊人之语、奇思妙想,让习作过程成为愉悦的再现过程、创造过程。

猜你喜欢

亮点观察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