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2019-09-10张铃艳
摘 要:“互联网+”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养适应新经济形态下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一直是技工院校的重要职责与使命。本文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智慧交通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策略,进一步强化专业质量的内涵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体现职教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物联网;职业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TN929.5-4;TP39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4-0194-03
Abstract:“Internet plus”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education,and i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echnic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innovative and compound talents adapted to the new economic form. This article takes Zhejiang Traffic Technician College’internet of things applied technology (smart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literacy,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which fully reflects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professional literacy;talent training
0 引 言
在国家不断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和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全国各类院校普遍面临的迫切问题。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强烈需求,全国各地院校紧跟时代发展,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面对物联网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建立适应于物联网产业需求的高职层次专业,并培养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新兴专业型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创新密集与产业变革时代,信息经济已然成为战略制高点。中国经济正处于传统经济面临调整、转型升级,新经济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关键时期。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李克强总理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作为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可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识别、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智慧交通领域,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地面交通智能管理平臺,以交通流量监测、停车智能诱导、智能交通大平台、公交和客运智能化管理等为突破口,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拥堵研判、信号灯配时优化等交通管理应用示范,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可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实现交通大数据互联互通,综合提升交通管理服务能力。
2 物联网应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自2019年9月开设物联网应用(智慧交通方向)专业,结合学院办学理念、总体定位、就业趋势及区域特点,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所述。
物联网专业(智慧交通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等运用能力;掌握智慧交通应用、传感器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公路收费系统、安防监控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智慧交通建设和规划、物联网设施设备安装维护、安防监控设施设备安装维护、网络搭建与维护、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专业技能;能适应未来物联网智慧交通工程及其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善于沟通、服从管理、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物联网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应用领域和智慧交通建设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物联网产品生产、工程施工、物联网产品维修、系统维护、物联网产品辅助研发、质量管理等工作。
3 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意义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为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是技工院校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员工,更需要思想品德佳、工作责任心強、职业行为好的员工。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及管理的一线专业型技能人才,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前提保证。
3.2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职业规划
学生通过职业认识,结合职业理想,并根据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从而规划自身职业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毕业后缺乏奋斗目标,也能避免学生对待就业好高骛远。
3.3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
现代企业中的很多项目实施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就能很快融入团队,发挥其特长和优势,为项目的完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探索
4.1 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体系设计中
深入了解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和职业素质要求,整合并不断优化物联网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物联网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做出适当调整以主动迎合新时代物联网企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理论性—经验性—参与性”的课程体系。“理论性”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和公共理论课两种。在保留相关理论课的基础上,增设工匠精神教育、走进物联网、市场营销、智能交通应用、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无线传感网技术等学科前沿专业理论课程。“经验性”课程主要包括创业家、企业家、投资人、知名学者、校友等创新创业导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探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真实的创业案例和市场分析,感染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如创新创业知识讲堂和经验座谈会。“参与性”课程是指以重视学生的模拟体验教育为主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案例分析和演讲。
4.2 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专业教学中
职业能力目标是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教学手段是将课程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技工院校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知识的传授更高效并更多地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抓好课堂教学这个职业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获得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体验和人格熏陶;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包括获得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是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引入专业基础课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业素养,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将来从事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更多地创设真实情境,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性人格。
4.3 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分层德育活动中
借助技工院校日常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将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分层德育活动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分层德育活动计划中,结合技工院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月、技能大赛月、职业教育宣传月、国防教育月、纪律卫生习惯养成专项整顿月、廉洁自律宣传月、法制教育月等主题月活动,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通过举办教室美化、寝室设计、诗歌朗诵、辩论演讲、低碳环保DIY作品设计、廉政漫画、寝室全家福、摄影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凝聚学生共识,让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内涵能灵活运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将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将物联网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引入学校课堂中,加强同企业行业的合作,多倾听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如物联网综合实训、监控集成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无线传网络应用等,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工学交替的新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体现本专业的创新特色。
4.5 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重视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成立物联网研究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合作开发1~2个校企合作教学项目。利用学校教师对教学资源需求的了解,整合专业教师技术力量,与企业合作开发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借助企业技术团队提升教师技术力量。校企合作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办公室”、联系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等项目,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
5 结 论
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技工院校应把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依据智慧交通的发展前景认知及企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查,积极推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倡导“走出去、请进来”,搭建校企互通平台,开展多元化合作,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高标准建设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体现职教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将其纳入技工学校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贯穿始终,与此同时,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学生、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多方协同配合才能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孙欢.大数据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 [J].电脑迷,2018(12):214.
[2] 孙守卿.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物联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138-139.
[3] 苏豫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初探 [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2):23-26.
作者简介:张铃艳(1985.05-),女,汉族,浙江丽水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物联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