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探索

2019-09-10沈心童段艺明王婷婷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关键词:残疾人

沈心童 段艺明 王婷婷

摘要:我国一直很重视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职业学校德育对残疾人脱贫扶志、立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薄弱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以安徽省特教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为例,积极探索新时代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残疾人  残疾人职业学校现状  残疾人德育实践

一、引言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自信。完善教育体系,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教育的各个方面。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对残疾人摆脱贫困、立足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二、残疾人及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现状

1.残疾人群体现状

不少残疾人,由于受自身身体状况、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法律法规知识及职业教育缺失及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等问题,由此出现一系列行為失范。残疾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2.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现状

由于定位和目标不同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轻视思想道德教育。现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残疾学生。德育教育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三、安徽省残疾人职业学校有效德育和就业指导的实践探索

安徽省残疾人职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残疾学生为本,以德育教育为先,技能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学校对残疾人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落实德育教育。

1.教学与实训实习

坚持发挥德育课程的主要作用。老师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下载学习强国APP,时时紧跟时政新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把其中的基本内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特教化、通俗化,简单化,以特殊群体能够接受的形式、能够理解的深度进行传授。

职业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方面就是实习实训。特教学校根据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残疾学生的特点,先树立以安全第一、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宗旨的安全生产教育理念。在平时的实训活动中确立安全大于天的意识,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强化培训,同时实训老师与班主任合作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理念的传授。与此同时,坚持校企合作,建立协同机制,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去企业实习感受,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实训。校企融合,深入对接,最终让残疾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待得住、干得久、爱得深。

2.学校管理制度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则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需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不同残疾学生的实际,利用校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就业指导和沟通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紧盯四个德育主体,即学校管理人员、学生本人、家长、实习企业。及时掌握政府教育部门、残联部门有关德育的最新指导方向,学习最新文件,不断调整德育教育方向和内容。在不同场所,通过不同途径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补齐残疾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短板。紧盯学生实习企业,建立实习全周期陪护、跟踪、巡访、反馈、协调机制。

第二,开拓五大德育途径。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艺体活动、学生休闲娱乐活动、班干引领自治活动五大活动途径,鼓励学生参与主题班会设计探讨,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体育活动,向学生网络设备推送相关德育内容,培养班干部队伍,发挥示范带头引领作用,促进“他育”向“自育”转变,全面实施德育教育。

第三,抓住六个德育场所,即康复理疗室、教室、寝室、食堂、校园超市、校外公共场所。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复健场所——康复理疗室,学习场所——教室,生活场所——寝室、食堂、超市,把学生在每个场所的行为都纳入日常管理规范中,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培养残疾学生个人习惯和品德。同时,注意校外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安全等社会公德教育。

学校加强共青团工作,学习团的基本知识,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发展为团员。通过入团宣誓,评比优秀团员、团干部,优秀团员、团干演讲等方式,加强残疾学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成立学生会,并指导建立特色社团吸引学生,重点突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与其他学校积极合作,踊跃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起到让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建立健全各方面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德育理念要渗透到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全方位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特教学校推出了《班主任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办法》及《毕业就业推荐制度》,针对班主任工作,在原有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班主任奖惩制度、标准,并每学期开展相关的评优评先活动。针对学生教育方面,出台了奖学金、助学金和年度十大校园人物的评选活动等。充分调动教职工的自觉性,把残疾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

3.校园文化

校园的文化建设也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作用。特教学校校训是“至诚 至真 弘毅 笃行”, 校风是“向上 向善 包容 开放”, 教风是“仁爱 担当 乐学 善教”,学风是“感恩 尚德 励学 求实”,始终秉持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从残疾学生一入校到毕业走向社会的全周期校园文化。

第一,在学校例行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德育。从新生入学典礼,到日常自习、课间操,最后到学生毕业典礼等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德育内容。

第二,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渗透德育。利用各类文体活动、技能竞赛、常规评比等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

第三,依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德育。如利用教师节、中秋节、植树节、端午节等节日活动。

4.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残疾学生是社会志愿慈善活动的对象,只能当被帮助者,不能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去帮助别人。本所特教学校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德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开展。一方面,对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的志愿活动主动接纳、积极配合、心怀感恩。另一方面,组织残疾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课外活动基地,发挥学生专业优势,组织学生走出去,走近社区、公园、企业等;与外校合作,开展汉服表演、武术表演、手语歌舞、推拿按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5.心理辅导

学校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撰写相应的校本教材;筹建心理咨询活动室,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预防,必要时给予干预和帮助;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心理素质;同时,与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借助于他们的力量服务残疾学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德育对于残疾人脱贫立志具有重要意义,残疾人职业学校是帮助残疾人培养品德、树立信心、掌握技能的主战场。本文立足残疾人及残疾人职业学校实际,积极探索了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希望可以对残疾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残疾人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印发
帮扶残疾人就业之管窥及思考
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都违法
我骄傲
老爷爷,我来帮您
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