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9-09-10俞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对策

俞敏

摘要: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现状,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

文言文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的精髓,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更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它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滋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灌输而不重学生个性化感悟,上课时一字一句地讲解翻译,让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导致学生成了课堂里的记录员。初中语文教师只要学生死记硬背,不让学生体验、品味的做法还十分普遍地存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读起来乏味。在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教学效果差,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被严重弱化。

二、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针对沉闷的“满堂灌”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填鸭式”的僵化教学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从新课导入,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等环节入手谈谈具体的做法。

1.新课导入,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导入新课时,就要精心设计导语,一开始就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新课激趣导入的方法很多,笔者在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优越性在于能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虚幻的变成实体的,能把历史的带到现实中,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声、影的有机配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

在学习《山市》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有关“海市蜃楼”的图片,紧接着提问:同学们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们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现象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自由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这种虚幻的景象产生了好奇心理。究竟是什么现象呢?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进入了课文的自主阅读。经过阅读、互动讨论、查阅资料,学生们得出了结论: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称其为“海市蜃楼”。这种现象,人们在山区有时也能见到,人们就把它称为“山市”。

讲述故事导入法。運用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出师表》一课时,课前就安排两名学生准备了两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一名学生讲述的是“三顾茅庐”,另一名讲述的是“白帝城托孤”。两名学生讲述故事时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把同学们都带入了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当了解了蜀国的处境和丞相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统一中原的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后,诸葛亮高大的形象迅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起来。学生带着敬佩之情进入了课文《出师表》的阅读之中,情感很快也和课文内容融为一体。当读到后主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蜀国的大小军政事务全靠诸葛亮操持时,学生都禁不住赞叹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诚。阅读中,有些学生还对诸葛亮的出师提出了疑问:后主刘禅那样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诸葛亮能安心出征吗?他不怕自己远征在外,朝中无人管理吗?学生们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阅读时特别认真,阅读课文后,他们都流露出了对诸葛亮忠心耿耿品质的敬仰之情。整堂课上,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情绪高昂。

2.课堂指导,方法灵活多样

字、词、句的学习重在点拨。初中学生接触文言文相对较少,学习起来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摒弃教师一字一句地讲解、学生一字一句地记录的串讲方式,那样的话,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必然会重现。教师的指导、点拨是必要的,最适宜的方法就是讲在关键处,指导在点子上。

笔者在教学《陋室铭》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对照注解自己试着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互相讨论。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有限,对一些实词、虚词、个别句子的特殊用法不理解很正常,对于这些知识点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接着笔者就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句给予了点拨。比如: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灵、鸿、劳、斯、之等词;词类活用:名、乱、劳等词;倒装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何陋之有?对于这些学生不能理解的特殊字、词的意思,特殊句式的理解、翻译,笔者则重点给予了讲解、点拨。这样既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学生阅读课文过程中的疑难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上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必须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为例,笔者没有单一地让学生自读自背,因为这种读、背课文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感到单调、枯燥,极易产生疲劳感。笔者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方式,保持学生的朗读背诵热情。比如配乐朗读、全班朗读、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以及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笔者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先让学生试着读,待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以后,再让全班齐读。在学生熟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这次朗读的要求是让学生在朗读中要读出人物的语气。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角色朗读,学生读出了人物的情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在快乐中熟练地背诵了课文。

3.学生自主阅读,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入选初中教材的文言文,不仅文质兼美,更为重要的是文中还包含着古代圣贤们高度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近距离地与圣贤们对话,一定会擦出思想的火花,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功能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如下帮助,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化体验。①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补充一些学习课文所需要的有关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典章制度等知识;②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必要的时代背景,帮助解读文本;③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为直接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生学习《出师表》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提前为学生介绍了诸葛亮的生平、胸襟、抱负等相关材料。学生阅读课文时,就会把课文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放到时代的背景里去分析、去解读。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体验和独立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感悟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