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2019-09-10赵天海
赵天海
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带给人们快捷的生活,但也给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沙化、草场退化、全球变暖。所以,在加快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解决资源匮乏和生态破坏是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社会发展来说是基本条件。在原始社会中,人们能够就地取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动手建造木质房屋等[1]。在发现石油、煤炭后进入文明社会,都是依靠大自然给予的生活资源。所以,在自然资源以及生态建设方面我们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现如今,关于自然环境的问题和矛盾较多,我们可以对一些企业或者工厂进行规范化管理。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从古到今,经过验证表明,人与自然一直都是和谐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按照客观规律的发展去利用规律和改造规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国以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藏。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一直保持重视的态度,制定相关措施,来确保人与自然能够平衡发展。
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
现在,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够无忧无虑,大部分的功劳都应该归功于自然的馈赠,我们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我们一旦违背规律,一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必然会影响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现在的我们必须认清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基本方针。
1. 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整体性的矛盾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应,同时所生成的废水、废气也会回馈到自然,还有大部分地区的过度开垦、过度用水,都会给生态的整体性造成一定的破坏[3]。自然环境是由地球内外力综合作用而生成的,其中包括大气、水、岩石等六大要素。其中一个要素被破坏后,剩余五个会因为一个要素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特殊有机系统。因此,其中任何要素被破坏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自然环境破坏与生态整体性的矛盾愈加深厚。
2. 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随着人类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但是,人们一直采取的措施是先开发后保护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但这种方法成效不高,并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所以我们只能用治理的方法进行恢复[4]。生态环境也拥有自我恢复能力,但人类在保护资源的同时,社会还在不停地发展,还在不断开采自然资源。所以,生态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
3.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
根据有关材料显示,人类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进行资源消耗,并不进行有效地保护情况下,所有的自然资源将会在2075年之前全部耗尽。这份报告除了评估全球的生态现状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以及国家的能力。从宏观角度看,我们所使用的自然资源要经过千年万年的形成,但是人类只能使用几年的时间,并且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人口与资源的差异越来越大。自然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生成资源的时间相对于人口增长来说是久之又久的。所以,怎样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
4. 扩大生产和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人类在生活和生存时,必不可缺的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因为生产服务于生活,而生产需要资源的支持,没有办法得到相应的补充,所以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怎样解决日积月累的环境问题,怎样制约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解决扩大生产和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的矛盾,是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关键之处。
三、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措施
从自然资源方面,必须加速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虽然任务艰巨,问题难以一次性解决。但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下面几条对策能够促进相关措施的发展,并推动人和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1. 重视生态建设
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第一步应必须重视生态建设。清理影响生态发展的化工工厂或者违禁工厂,提高工厂工人以及设备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现代化、环保化水平[5]。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产品,减少消耗、减少污染,比如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避免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也可以进行道路植被绿化,提高资源保护力度,减少污染问题。
2. 遵循自然资源整体性
自然资源包括很多种类型资源,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基本上都可以实现生态循环,例如水分蒸发,遇冷形成雨、雪。但是人类并不能干预自然界的内部循环,所以,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无法人为恢复,最终导致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自然界中,各个事物都有相应的作用,它们形成的整体是受到自然规律拘束的。按照人类破坏的程度不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这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 建立系统的资源学科体系
既然大部分的破环都是人为导致的,所以对自然最好的保护就是建立更为严谨的资源学科体系。科技人员可以按照对自然的了解和研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研讨。这些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科学技术人员的研究提供基础,为了更加了解生态环境。之前人们总是会想到怎么开发资源、如何利用资源,但现在我们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尽量避免相对不合理的保护措施。当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更加科学的办法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确保生态建设的实施。
4. 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人类的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人们的乱砍滥伐,导致泥石流、水土流失;森林中使用明火,导致森林火灾等灾害都源于人类的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措施。防灾減灾最基本的就是保持自然最初的环境,在这基础上实施防灾工作。
5. 加强环境修复
近几年国家一直针对环境问题进行多样化管理,由于环境污染太过严重,导致作用不明显。所以,应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对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四、结束语
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建设不断出现的问题表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严重影响了自然规律的发展,面对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人们基本不能完全解决。所以,现在我们都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综合治理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1]刘锐: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闫明豪: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李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4]杜灿:新泰市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5]杨筠: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