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2019-09-10李奉怀
李奉怀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在和其他学生交流中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多方面的教学着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新课标对现代化教育提出的要求。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和品格的栽培,很容易出现高文化低素质的现象。因此,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提升学生语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运用优秀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文化与素质齐高的现代化人才。
一、语言建构和运用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两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侧重点,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大量基础汉字的字形和意义,为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基础。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灵活运用到语言表达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白鹅》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知道也见过白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就是对白鹅的描写,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凝练的语言让白鹅的形象跃然纸上的。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佳句标注或者摘抄下来。”学生听我讲完以后开始阅读语文教材,体会教材中精妙的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学生将教材中的佳句记录下来,并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通过以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为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部分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往学生无论是阅读语文教材还是课外名著,大都停留在了解文章的层面,对学生起到的促进作用少之又少。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鉴赏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观。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武松打虎’的片段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那么这部分内容除了在剧情上很出彩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请大家开始阅读吧。”听我讲完后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找出了多种刻画人物的手法,也体会到了真实、贴切的心理描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还从中汲取了有用的知识。这样,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教材内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层次的理解,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阶段的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学生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形成的,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承载了重要的传承文化的使命,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军神》时,就可以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观念。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着无数革命战士的努力换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刘伯承元帅的一篇文章,体会老一辈人的可贵精神。”学生开始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被刘伯承元帅不畏艰苦的精神感动,我接着说:“同学们,大家要学习刘伯承元帅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弘扬和传承下去,提升自己的品质。”这样,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学习真情流露之时再进行教育引导,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并深入感受和体会优质的中华文化,增强自身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有效培养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洁.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8(28):83-84.
[2]段竞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