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洲猪瘟的温室夏季快速消毒杀菌技术
2019-09-10王芳
王芳
摘要:温室在目前的养殖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温室可以提供比较恒定的养殖环境,进而实现养殖稳定与安全。对目前的温室养殖进行分析发现在夏季,养殖生猪的发病率会明显提升,主要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而且温室内多潮湿,这种环境非常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生猪患病,所以出于生猪养殖安全的考虑,在夏季进行积极的病毒灭杀有突出的现实作用。该文基于生猪养殖实践,对非洲猪瘟的发病做具体分析,并就非洲猪瘟的有效预防等做讨论与研究,旨在为生猪养殖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温室;夏季;消毒杀菌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51
0引言
目前在生猪养殖实践中,温室被广泛利用,主要是温室可以为养殖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对养殖的整体成效提升有显著帮助。总结目前的生猪养殖资料发现利用温室进行养殖,在夏季会进人疾病高发期,主要原因:①夏季外部气温比较高,温室内部的气温也比较高,相对温和的环境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②温室内部的空气流通不畅,而且温室内部的湿度相对较高,湿热的环境会导致大量的病菌滋生。加之气流不通畅,整体空间环境的污浊性表现强烈,这会加剧生猪病害的发生。非洲猪瘟是严重影响养殖的一种疾病,通过夏季温室的快速消毒和灭菌技术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的有效预防。
1概述
非洲猪瘟是一种恶性急性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传播途径广是对养殖户较大的危害。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人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从非洲猪瘟病毒流窜人养殖场到出现死亡现象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潜伏期,潜伏期通常4~9d,此时生猪外观无异常,活动采食均不受影响,但是病毒在生猪的体内开始大量繁衍,迅速扩散,然后进入发病期。发病期通常3~5d,生猪开始出现厌食,体温逐渐增高,懒惰四肢无力,皮肤出现小型红紫色斑块。随着病情的加重发绀部位逐渐扩大,体温持续到40C以上,进入死亡期,死亡前期生猪体温下降是其和其它疫情最大的区别[1]。
2预防
非洲猪瘟的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对其的预防非常必要。就目前的生猪养殖实践分析,要实现非洲猪瘟的有效预防,必须要对养殖实践中的各个过程进行分析与强调。具体的防治措施有很多,第一是养殖周围环境的控制。非洲猪瘟是一种典型的因为外部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所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对生猪养殖区域进行封场,有效杜绝养殖区域和外界的接触,生猪患病的概率会明显的降低。第二是进行猪装台的更改。在生猪出栏时,装台如果位于场内,外部人员的进人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所以出于传播控制的考虑,可以将场内的猪装台改设在场外,这样可以杜绝外来人员与猪场的接触。第三是进行外来车辆的有效控制。外来运输饲料、物资的车辆必须经严格的清洗消毒后方可进场;严禁运送病死猪的车辆进人场区,自己内部车把病死猪托运到指定装车点(离场区至少1km以上),这样的方式对于非洲猪瘟的预防也有积极的效果。第四是做好外部人员的控制。从实践分析,部分非洲猪瘟的产生就是因为人员接触引发的,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做好新员工的摸底,需要了解其是否养过猪,在哪养过猪(非疫区人员)。了解其原所在猪场的生猪健康情况,这样可以更加综合的评价人员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内部人员在外出休假时不得买猪肉及与猪肉在同一个销售区域的其他动物肉食品;在返场的时候需要及时洗澡、隔离至少1d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第五是做好饲料和引种的控制。一方面要严禁购买疫区的玉米等养猪生产物资,尽量购买非疫区的全价颗粒料;另一方面要严禁从疫区引种;减少引种次数(短期内尽量不引种),引种的猪要隔离观察,并安排专人饲养。第六是要加强消毒。有效的消毒药是2%稀戊二醛溶液和10%聚维酮碘溶液。重点是区分非生产区消毒和生产区消毒2个区。做好清扫、清洗、干燥、物表喷雾消毒、饮水系统消毒、寄生虫等清除消毒[2]。
3消毒杀菌技术
基于非洲猪瘟进行温室夏季消毒需要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就目前总结的实践分析,具体的杀菌消毒技术主要有3大类。
3.1自然杀菌消毒
所谓的自然杀菌消毒具体指的是利用养殖实践中的自然条件进行消毒和杀菌。基于实践可知,强烈的阳光照射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所以在养猪场夏季消毒杀菌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阳光曝晒法。具体的操作如下:选择阳光比较好的天气,将温室内的生猪进行转移,然后打开温室,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进行阳光曝晒。因为温室被打开,整体环境的通风情况较好,而且在高温作用下,水分可以快速的蒸发,所以温室湿热的环境现状得以改变。细菌寄生需要合适的环境,阳光曝晒不仅能杀死大量的致病菌,同时改变了细菌的寄生环境,这样,细菌滋生的速度明显放缓,其对生猪构成的威胁会显著性减少[3]。
3.2设备杀菌消毒
设备杀菌主要指的是利用具有杀菌或者是杀虫作用的设备进行病害的清除。在目前的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的设备有灭蝇灯、紫外线等。紫外线灯多指UVC波段的紫外线灯,如果照蟑螂,会发现蟑螂在几秒内就可以抽搐甚至死亡。在养殖实践中,利用全光谱养猪灯,模仿太阳光谱,可以杀菌,也可以充分为哺乳动物提升钙质吸收,提高免疫力,又可以为仔猪保暖,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种灯使用的时候需要强调其基本利用条件,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危害。
3.3药物杀菌杀毒
在养猪场的病毒灭杀过程中,利用的第3种重要技术为药物杀菌杀毒技术。该技术是非洲猪瘟预防中利用最广泛的技术,分为基础灭菌和特殊灭菌2部分,基础灭菌主要利用的是84消毒液,与此同时,生石灰等也具有不错的基础灭菌效果。特殊灭菌主要指的是汇邦2%稀戊二醛溶液与10%聚维酮碘溶液的应用。一方面,汇邦10%聚维酮碘溶液为消毒防腐剂,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有杀灭作用,能解聚释放出所含碘发挥杀菌作用。另一方面,汇邦2%稀戊二醛溶液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具有迅速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结核杆菌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所以其使用具有突出的效果。
4结束语
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巨大,基于该种疾病的预防积极的讨论相关的技术应用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在非洲猪瘟分析的基础上对疾病的预防方法以及夏季温室生猪消毒技术利用做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實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志伟,刘天英,李光聚,等.寿光蔬菜(一)寿光市日光温室土壤消毒技术[J].中国蔬菜,2018(8):88-91.
[2]马伟,宋健,王秀,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一百一十五3W-200P新型温室土壤消毒喷雾一体机的开发[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3):28-29.
[3]段辉.浅谈花卉的无土及温室栽培技术[J].低碳世界,2017(5):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