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因与防控

2019-09-10骆贤群李基旺王海营陈炫华李水权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病因防控

骆贤群 李基旺 王海营 陈炫华 李水权

摘要: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威胁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这类疾病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多种多样,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该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详细的分析诱发因素,并给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因;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09

0引言

免疫抑制是一种病理现象,通常是指猪群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其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免疫机能出现,异常,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疾病。猪群一旦发生免疫抑制,就会导致猪继发或者并发感染多种疾病,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类增多,病因多种多样,发病率升高,不仅防控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给养猪场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研究,对于养殖业变得更加重要。

1病因

引起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病原感染、猪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

1.1感染病原微生物

诱发猪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就是猪群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引起免疫机能下降,进而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

1.1.1病毒

猪群感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可以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出现免疫抑制现象。猪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可以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机能出现免疫干扰或抑制;感染猪瘟病毒后,会造成白细胞数量减少,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感染圆环病毒后,可以在病猪的胸腺、脾、支气管、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组织中检出病毒,说明了猪圆环病毒严重侵害豬的免疫系统,病毒可以和胸腺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等相伴随,导致猪的体质下降,形成免疫抑制,低致病性的微生物就可以导致猪群发病,对疫苗不会出现免疫应答;猪流感病毒主要侵害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甚至导致支气管。肺脏出现炎症,引起猪体质下降;猪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通过配种引起感染发病,可以导致母猪出现死胎、流产,导致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等,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猪细小病毒主要对受精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妊娠母猪出现死胎、流产、木乃伊胎等,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猪巨细胞病毒病又称为包涵体鼻炎,是一种免疫抑制性人畜共患疾病,但是人畜之间不相互感染,此病在大多数的猪群中都存在,主要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但是近年此病呈现高发趋势,病情越来越严重,98%以上的养猪场都呈现阳性,猪发病后,病毒首先在猪鼻腔粘膜定植复制,然后再扩散到肺脏等组织内,引起喷嚏、咳嗽等症状。此病对于胎儿和仔猪影响较大,常会造成胎儿或初生仔猪死亡;猪口蹄疫也是危害严重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为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仔猪相对易感性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高达80%。

1.1.2细菌

能引起免疫抑制的除了病毒外,细菌也会造成免疫抑制。常见的有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菌、链球菌、沙门菌及大肠杆菌等。猪肺炎支原体可以引起猪支原体肺炎,又称为猪地方性肺炎、猪气喘病,此病为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初期,肺炎支原体主要侵害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对粘膜纤毛屏障造成损害,使其周围的淋巴样细胞增生,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病原的能力下降,尤其感染后的15~20周,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常会继发感染猪圆环病毒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此病又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多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和气管内数量加多,主要引起呼吸道粘膜炎症、关节肿胀,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病原菌;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为国家二类疫病。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主要有C、D、E、L群,链球菌可以产生溶血素、链激酶、链道酶等多种毒素和酶类,引起猪发病。病猪典型的症状为脑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出血性败血症、关节炎等;沙门氏菌可以引起猪的沙门氏菌病,也称为猪副伤寒,沙门氏菌在诱发因子的作用下,可以侵入肠道的淋巴间隙,由此进入血液,在血液中繁殖,引起败血症。猪感染病菌后,就可以使淋巴系统的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降低免疫应答能力;大肠杆菌可以引起仔猪黄白痢,仔猪感染后,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的繁殖,对肠粘膜产生刺激,造成肠道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障碍,一些不能消化、吸收不完全的肠内容物以及肠道受刺激产生的卡他性分泌物,就会引起病猪出现腹泻和下痢。肠道受到有害产物的影响,就会造成防御机能减弱,不能有效的阻止病菌的侵人;胸膜肺炎放线菌可以引起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此菌为多毒力因子病原,可以产生溶血外毒素、蛋白酶、过氧物歧化酶等,侵人机体后,主要引起肺脏损害,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1]。

1.1.3寄生虫

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寄生虫在畜禽感染中也常会导致免疫抑制现象,如猪感染弓形虫后,滋养体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等部位的粘膜或皮肤侵人体内,再经血液淋巴循环进人各脏器有核细胞,在胞浆中进行无性繁殖,导致各脏器受损,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

1.2猪自身因素

1.2.1猪自身健康状况

猪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影响猪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猪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时候,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如上面所述的猪患有病毒性、病菌性、寄生虫性疾病时,常会出现免疫抑制;当猪营养不良或者缺乏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时候,也可以影响猪的免疫机能,如维生素A可以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机体缺乏维生素A就会造成上皮细胞形成出现障碍,上皮角化,腺体萎缩,抗病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1.2.2遗传因素

免疫抑制还和遗传有关,如当猪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等情况时,就会出现免疫抑制。不同的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差异。仔猪在哺乳期、或者猪处于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时,进行免疫接种,常会出现免疫应答不明显,甚至会出现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猪在养殖生产中感染免疫疾病的机会就会增多,对养猪场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3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也会引起免疫抑制状况,如当猪患有脱肛、子宫脱出、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就会导致体质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继发感染免疫抑制性疫病。

1.3人为因素

1.3.1营养水平

猪群在饲养管理中,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均衡,营养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代谢障碍,最终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如仔猪饲料中缺铁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就会使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合成受阻,同时铁元素还是三羧循环中大多数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元素不足,就会导致三羧循环出现障碍,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降低免疫力。机体缺乏硒和维生素E,就会造成过氧物在体内大量的蓄积,使细胞膜受到损害,肝脏、肺脏等器官变性、坏死[2]。

1.3.2药物因素

在疾病治疗或者畜禽保健中,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就会引起免疫抑制现象,导致畜禽容易感染发病。如长期使用磺胺类抗菌药物,就会导致猪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降低机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使用左旋咪唑、盐霉素等抗寄生虫药物,也会降低猪的抵抗力。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使用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影响猪的免疫器官发育,使其重量减少,抗体和免疫活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

1.3.3疫苗质量与免疫操作

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如果疫苗的质量不达标、疫苗被污染、疫苗的接种方法不正确,2种或者2种以上的疫苗一起接种导致相互干扰等,都可以造成免疫接种失败或者出现免疫抑制。还有接种疫苗时,操作不规范,如消毒不严格,稀释剂质量差或稀释倍数不合适,接种剂量不准确等,都可以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免疫失败。

1.3.4应激因素

在养殖生产中,如果饲养密度过大,猪舍消毒不严格,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的气体浓度过大,温湿度不适宜、转群、长期运输、断奶、更换饲料、创伤、免疫接种等都会对猪群产生应激,使猪的生理代谢紊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1.4其他因素

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比较复杂,季节性的变化也会造成免疫抑制,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如没有降温措施,就会导致猪群食欲不好,采食量下降,对疫病的免疫力就会降低,相反,寒冷的冬季,如果没有保温措施,舍内气温低,就会导致流感、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有些饲料原料处理不好,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棉籽饼中含有游离棉酚、豆饼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不仅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利用,还会损伤器官,导致免疫抑制。

2防控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是预防疫病和确保疫苗免疫效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一点一线生产模式,是指配种、妊娠、分娩、仔猪的培育、育肥猪的生产等流程都在一条生产线上,很容易经过垂直和水平感染发病。在现代化、规模化的养猪场多采用多场式的生产模式,根据母猪的不同胎次分别在不同的场中饲养,这样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其次,要坚持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避免猪群之间的交叉感染,有利于防控疾病;再次,采用自繁自养的繁殖方针,尽量避免从外地引进生猪,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引进疫病的机会。如必须引进种猪,要严格进行检疫监测,确保引进猪健康;最后,精心对猪群进行管理,猪舍内的温湿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条件要良好,确保猪舍清洁、卫生、干燥。

2.2完善防疫措施,做好预防免疫

为防控疫病的发生,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对进人猪场的外来人员、车辆、其他的动物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要综合考虑疫病的种类、猪的免疫应答情况、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等因素确定疫苗接种时间,并在生产中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加强疫苗的管理,严禁使用过期、被污染、不合格的疫苗进行接种,免疫接种操作要规范,避免漏种、打空针等现象的出现。猪群接种疫苗后,要及时的检测抗体的水平,并查验是否达到了理想的免疫效果,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对疫苗的质量、免疫程序等进行评价,对免疫效果不达标的,免疫失败的要进行补免。对在免疫有效期的猪群,仍然出现了感染该种疫病的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解决问题[3]。

2.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猪群的健康和猪舍、猪场的清洁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要勤打扫,保持环境清洁,同时要定期消毒,彻底消灭猪场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场要有完善的消毒制度,其中包括平时的预防性消毒制度、疫情发生后的临时消毒制度和疫情结束时的终末消毒制度。消毒的范围要广,包括养殖场的周围、猪舍、行政办公区域、生活区域、饲养用具等。消毒的方法要适宜,要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生物热消毒等。如对于粪便等可以采用堆积发酵的方法杀死粪便中存在的虫卵,地面可以用5%的火碱溶液消毒。

2.4做好猪群保健

疫病的种类繁多,有的疫病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免疫,但是有的疫病目前还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这些疫病的防控,除了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搞好检疫等,还可以应用药物进行预防。兽医可以根据本养猪场的历年发病情况和当地疫病的流行规律,在可能会发病的年龄、季节提前用药物进行预防,防止疫病的发生。采用这种措施,对于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用药物预防也存在弊端,如长期使用某种抗菌药进行预防,可能会出现耐药菌株,影响防治效果。药物预防还容易和免疫接种产生矛盾,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等[4]。

3结束语

诱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较多,也非常复杂,在生产中不仅要防止病毒、病菌、寄生虫的感染,还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药物、疫苗的预防免疫,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增强猪群体质,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孔令雅、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1):140.

[2]洪保艺.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J].乡村科技,2017(18):61-62.

[3]包小芝,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J].中國畜禽种业,2019,15(10):139.

[4]李乐,郭世栋,王海涛.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1):88-89.

猜你喜欢

病因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