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前选择在后中国自信伴你左右
2019-09-10朱海燕
朱海燕
摘要:学生的中国自信需要它自己生长才能坚定,在这个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引导者,而非决定者,还学生以思想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资源和活动中做出政治选择,坚定自己的责任。本文从政治课堂入手,从原则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自由在前,选择在后”的观点和“中国自信伴你左右”的实施过程,论述如何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拥有一颗充满中国自信的爱国心。
关键词:思想 政治 课堂 中国自信 教师
年轻人的叛逆心理,每位政治老师都有所体会。如何对这样一群心智趋于成熟的高中生进行政治教育呢?从本课程的全称“思想政治”上来看,排序上先有思想,然后有政治,由此我们应该顺其自然,自由在前,选择在后。
一、自由在前 選择在后
所谓“自由在前,选择在后”,其实质是把思想的自由还给学生,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学生自己发现我国政治思想的先进性和政治道路的正确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广,与各科都有密切联系,但专业的思想政治课程在高中阶段设置的课时有限,如果想在有限的课时里产生持久深厚的影响,则保证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就应该排在首位。
(一)抓灵魂
本课程的灵魂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将课程的思想性与教材的知识性捆绑在一起。如:作为消费者,你应该知道自己买的是合法产品还是违法产品。消费者该买什么、生产者该生产什么、销售者该卖什么?谁都不可缺少的诚信意识由此引入,每个经济活动主体都有自己该有的圈,随之而来的权利与义务相继展开。如:讲到货币,凸显其“媒介”的作用,指明它不是交换的最终目的,钱应是为我所用,而非驾驭主人的东西。在获得共鸣的同时,和学生一起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二)抓碰撞
处理好感性材料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将灌输论的原则与启发式教育的理念结合起来。先进、正确的知识需要灌输,但孩子们能心甘情愿接受就需要碰撞,碰撞以情景设置为主要途径。如:在法律上规定“穷人和富人偷窃面包都应受到法律制裁”是不是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富人用不着偷窃面包”的碰撞中体会国家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和我国国家政策的公平和正义。
(三)抓释放
寻找连接学生情感与知识的桥梁,让学生的情感释放出来,真切感悟到知识的力量,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是最好的体验手段。如:在完成第九课第一框的学习后,学生已对“市场经济是各国经济的共性”这一概念有所了解。这一概念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为何直到1992年,我国才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展?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发展。
在碰撞和释放中找到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有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担当。而学生自信的建立就是需要这样一个“自由在前,选择在后”的过程,这也是学生建立中国自信的基础。
二、中国自信伴你左右
(一)原则
1.“个别—一般—个别”原则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想深刻认识某个事物,必须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回归个别的认识方法,这不仅仅是尊重个体差异性的表现,也是个体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综合发展的需要。因此,自信的培养需要开放的思想资源,让学生作为思想的主人自由接触、斗争和选择;自信的培养需要公正的引导,让学生主动选择、反思和再选择。
2.循序渐进原则
立足对个体人格及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我们不需要顺从,我们需要选择、行动和负责,这并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自信的培养需要熏陶,需要潜移默化。教师要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感觉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展示出来,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骄傲,为自己的选择行动。
3.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
当教师把自由还给了学生,学生因缺乏体验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思维定式,只坚持一种观点,不愿改变,这种观点支撑他的思想大厦,所有思想以它为评价标准;一是来者不拒,只要是有合理性的思想都接受,想囊括所有的观点,使自己的思想体系无所不包。这是学生在选择时无法做到辩证自我的一种表现,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多元化思想基础上坚持有主次、有重点的引导,让学生分清主次和重点,继续选择。
(二)实践
1.思想资源——有比较的自信
思想碰撞的前提是有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呈现丰富的思想资源,其既可以是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学生的典型观点。每周可针对本周内某一热点展开搜索和评论,即使不赞同某人观点,也不否定某人的发言权。正是在多元化思想的接触中,学生开始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别中形成公正的标准;有比较才有自信,自信源于对自己的信任。在学生的观点交流中,教师可适时补充历史和现实资源,因为我们培养自信需要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比较中获得深刻启迪。
2.思想活动——有自我的自信
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表现不存在100%覆盖率的单独表演,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表现出来。首先,规则是公平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无论发言的自我,还是沉默的自我。第一阶段适应期需要1或2节课,速度较慢,需要增强规则意识。主要规则如下:学生用8分钟时间围绕问题预习,小组内可讨论;8分钟后合上书本教师开始检测,每组翻一次书扣1分;各组按抽组号方式答题,回答正确者(要求速度较快、表达清晰)加2分,其他扣1分,抽号轮转2次;抢答题听到“抢答开始”方可抢答,否则扣1分。
其次,在竞争过程中,不管把握全局的胸怀,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谋略,抑或是面对困难与机遇博弈的智慧,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若本课书本知识较多,可采用翻书答题的小组题形式,学生抢答,全答对加2分,未全对加1分。事实上,小组题中虽有大量思考题,但其整体难易适中。答此类题的有利之处就是保底1分,答或不答,尽在谋划中。
再次,自我应该是相互尊重的自由发挥,也应该有愿赌服输的气概。一组内只能有一人站着答题,本组内有附和声(包括要表达意愿)扣2分。这一原则要求每组答题时,一人答不出题时立即坐下,组里其他成员可站起来答题,同时对表达不满情绪的小组成员也要有序监督。
3.思想导师——有共鸣的自信
人们常说,教师不要把学生关在自己的笼子里,因为只有打开笼子,让“鸟”飞走,笼子才有自由,而只有自由的笼子才能传递自由的感受。学生若是一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羊羔,教师就应该是只默默无闻的牧羊犬;学生若是一群活蹦乱跳的猴子,教师就应该是只聪明的大猴子。教师不是领头羊,只管一个方向;教师也不是老虎,称王称霸。教师像大猴子一样身在学生的群体中,像牧羊犬一样做一个安静的幕后工作者,收集和展示资料,潜移默化地传递和引导正能量,凝聚源于中国自信的政治力量。
今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础上坚定中国自信。我们给学生思想的自由,也要渗透这样的事实:正是由于充满自信,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多年奋斗与苦难而自强不息,我们的党才能历经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磨炼与考验而愈益坚强。我们应当并且必须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在自由选择中坚定中国自信。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做好思想政治课的“顶层设计”[J]. 江苏教育,2014.
[2] 王开东.老师何妨做个大猴子[J].江苏教育,2014.
[3]周国平.思想的星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