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事故分析与对策
2019-09-10杨勤佳
杨勤佳
摘要: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关键词:填埋场 事故 沼气
近年来,国内外生活垃圾填埋场发生多次安全生产事故,例如,2000年菲律宾帕亚塔斯垃圾场发生爆炸和坍塌事故,造成124人死亡;2004年江苏无锡一处废弃垃圾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1];2016年广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发生垃圾堆体滑移和火灾事故。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营对保障城镇环境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供相关单位参考。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分析
1.1填埋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
生活垃圾填埋工艺有车辆运输、计量、卸车、碾压、灭蝇除臭、覆盖(使用土或HDPE膜)等环节。生活垃圾运输、计量和卸车过程中,车辆维护不到位,驾驶员操作不当,行人违反交通规定等,可能造成车辆伤害。
灭蝇除臭和覆盖作业过程中在垃圾上行走,可能发生扭伤、割伤、刺伤、物体打击等事故。垃圾堆体边坡的高差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采用机械设备进行铺膜时,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易燃易爆物品混入生活垃圾、现场作业人员违规用火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2填埋气的收集和处理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
填埋气中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和硫化氢等易燃气体,目前填埋气的主要处理措施由火炬燃烧、发电、制天然气等,填埋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设备和管道损坏、操作不当导致气体泄漏,遇火源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1.3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
渗滤液调节池缺少覆盖且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淹溺事故。渗滤液厂调节池清淤,输送管网和设备维修改造等过程中可能发生中毒窒息和火灾爆炸事故。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加酸碱可能发生灼烫事故。
1.4其他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
(1)车辆修理车间
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的车辆修理车间存在起重机械、金属切削机床、手持电动工具、电焊机、空压机等设备,作业过程中可能使用油漆等危险化学品和氧气瓶、乙炔瓶等,因此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灼烫、火灾爆炸、容器爆炸等事故。
(2)高低压配电间
变配电间可能存在导电体绝缘防护不到位、安全用具失效、门口缺少挡鼠板、电缆沟积水、缺少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缺少降温措施等问题,可能导致触电、电气火灾等事故。
(3)生活垃圾转运码头
部分城市采用水运的方式运输生活垃圾填,生活垃圾转运码头起重吊装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车辆伤害。船只和码头边缘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淹溺事故。
各类事故对策措施
2.1火灾和爆炸
(1)加强对各类设备、管道的维护和检查,防止沼气泄漏。
(2)制定并严格落实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杜绝违规用火,针对易燃易爆危险区域,严格履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3)防雷和防静电装置经常性检查维护,并按要求定期检测。
(4)沼气处理设施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装置的选型和设置严格应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防爆电气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检查。
(5)可能发生沼气泄漏的场所按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仪。
(6)油漆、氧气瓶、乙炔瓶等不应超量储存,不同类型化学品按照《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要求采取隔离、隔开、分开等措施储存。
(7)定期对变配电设备、电缆线路进行检查,对接触不良、老化、规格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线路及时更换。
(8)压缩空气储罐本体及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检查、检定,确保安全可靠;工业气瓶的瓶冒、防震圈等应完好有效。
2.2中毒和窒息
(1)填埋气和渗滤液的处理车间、场所应通风良好。
(2)有限空间作业应履行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持证上岗,并佩戴相应劳动防护用品。
(3)配备检测报警仪器,按要求在作业前、作业中定时对氧含量进行检测。
2.3灼烫
(1)水处理加酸碱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劳防用品。
(2)电焊、气焊操作人员應按要求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安全鞋等劳防用品,灼热工件放在安全区域,防止触碰。
2.4触电
(1)建立和执行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电气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行电气作业。
(2)确保各类接地、接零完好,按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的要求对相关场所、设备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
(3)裸露的导体应设置绝缘屏护,确保安全距离。
(4)电气设备设施的绝缘应良好,爆炸危险区域、潮湿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
(5)加强员工用电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急救能力。
(3)道路按要求标线,设置指示标志牌、引导标志、反光镜、减速带等设施。
3结语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用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作业类型较多,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种类也较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生活填埋场运营单位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分析和控制各类危险有害因素,排查和治理各类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秀华,朱元宁.垃圾填埋场安全不可轻视[J].劳动保护,2009(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