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小试卷做“大文章”

2019-09-10吕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夯实基础初中语文

吕涛

摘 要:当下语文教学如何夯实基础,仍是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根据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巩固方法。学生自主完成的一张测试小卷,通过集中预习——完成作业——出小卷——考小卷——批小卷——改别人小卷——改正自己错误这几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根本;夯实基础;自主巩固;坚持训练

记得看过一个类似鸡汤的故事:一种毛竹在实生苗阶段四年只长三厘米,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就可以长到15米。不管真假,但我知道故事的意思是告诉你: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而那些急功近利之人,往往熬不过那三厘米。

尝甜头

对这个毛竹的故事我还是蛮认同的。这份认同还是源自同事对我“小十班”孩子课前考小卷的赞美。新学期,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发争论,最后一致认为不必从字词开始复习,大海捞针,没有必要。这时,姜老师对我说:“你们十班课前考小卷太训练有素了,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太有效了,我老羡慕了。我总在我教的那两个班孩子面前表扬你班。我初一还学了一段时间,但没成功。”

别说,还真是这样,四年时间,在我班,这件小事真的做成功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做事的步骤,却鲜有人能做到,而坚持做到的往往就成功了。就像有些东西暂时表面看不出,岁月却总可以沉淀出它真正的色彩,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都成了经典。我越来越坚信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定会有收获。

熬年头

说起来,语文课前的基础测试可是由来已久,也是形形色色,一直可以追溯到我刚上班的时候,历经二十多年发展成今天的模式。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得出的真知是:要想语文学得好,积累巩固少不了。也就是必须夯实基础,这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最初的课前小测,是老师口说,学生在一张纸上作答。老师批阅,学生错题自己改七遍。但现场速度慢,效率低,老师负担重。后来,由学委出一张卷,统一印现场答,老师抽查小组长的卷子,组长批组员的,错题自己改五遍。但学委负担重,印刷成本高,部分学生改得错误百出。再后来,有了投影仪等手段,屏幕一展,学生作答,但要么慢的跟不上,快的急得慌。一页翻过去还不好重新检查,也导致摁倒葫芦起来瓢,违背了高效的初衷。

最后,我就借鉴了很多老师的做法,开始尝试放手让每个孩子按要求出卷,以某天为例,课代表提出要求:语文作业是出《社戏》小卷一张。共四道大题:第一题二十个生词,第二题十个解词,第三题三个文学常识填空,第四题默写一首古诗。(内容、数量视情况和需要而定)

看这个要求,我班孩子自是无需解释,毕竟出了四年小卷了,格式、内容都了然于胸。但旁人看来,可能还是一头雾水:随便出吗?汉字标拼音吗?都能出好吗?不乱吗?其实要想按要求出好卷,之前必须做好预习。一般现代文我是利用一节自习课,统一预习一下,再课后自主巩固。

具体操作是:一篇现代文,先标好文章段落序号,然后,我读出文中需掌握的重点生词的读音,学生快速圈畫标记,跟不上的可以课后补上。再圈画书下重点解词。第一步完成,也就是出题范围拟定了。第二步,巩固。每课新课学习之前,先留作业。生词是一遍拼音三遍生词,书下注释是解词一遍,三遍词义,若有文学常识,也是一问三答,古诗就以考试范围内的为准,一天一首,反复巩固。

首先这作业关过了,然后按照出题范围,自己就可以出小卷了。到此,一篇文章的基础知识就等于预习一次,巩固两次了。课前考小卷的准备工作也算就绪了。

下一步就是考了。课前,我一般都是提前几分钟开始,拍三下手,学生一张卷都准备好,然后就同桌或前后桌或对角线之间窜卷答,或者一五排,二六排,三四排窜卷答,偶尔自己答自己的,总之是不确定。一是让孩子有新鲜感,二是消除作弊隐患,三是让孩子们互相取长补短。后来还产生了对字写的不好的孩子的批评效果呢。限时五分钟内答完。之后就进入下一环节——批改小卷。

“时间到,拿出红笔,改。”这是我每天都要说的口令。孩子们训练有素,窜完卷,迅速拿出红笔和书,开始认真批改。这就是第三遍巩固了。改卷过程中,我会前后巡视,提醒孩子们认真校对,以别人的试卷为鉴,查找自己的不足。改完标好错几个,交给课代表。课下再由课代表统计优秀的加分,不及格的扣分。发给本人,错题一问三答。到此第五遍巩固结束。每一课的基础知识都是历经集中预习——完成作业——出小卷——考小卷——批小卷——改别人小卷——改正自己错误,这几个步骤加以巩固。四年的实践证明,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这样的基础巩固还是很有效果的。

吃苦头

还记得当初施行的时候可是状况百出:一到课前,开考,呼啦啦站起来一半同学,没出小卷或小卷落家的。再后来这样的少了,但一学期之后还有个别站着的。再有就是出错篇目的,字写的不认识的,出题出多了答不完的,形形色色呀,毕竟63人,良莠不齐,实现标准规范还真难呐。记得开始那一年每次课前都要为这个气得七窍生烟,差点就放弃了。无怪那两个同事学了一段时间后,都停止了。

还好,我借助班主任的威力熬过了那“三厘米”,后来就尝到了甜头:最大甜头是每个学生的基础都得到了夯实,同时他们也都得到了锻炼,知道了老师出卷批卷是怎么回事,整个过程节约了成本,省去了不必要的浪费,还有就是全班在不知不觉中坚持了四年,让他们感到其实坚持做一件事并不难。

当然,班级六十多人,孩子之间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习惯差异很大,尽管老师的意愿是好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但对于个别厌学、不学的孩子来说,什么招数都不管用。这只能是作为教育者的另一个研究课题了。

有劲头

一张小卷,坚持四年,八册教科书,200多篇文章,毕业前我班很多优秀的孩子几乎都能做到看到一个词,就能说出是哪课的。这应该就是我要的“基本功扎实”的一种体现吧?

我就是这样坚持了四年,用一张小试卷,做出了语文教学的一篇“大文章”——紧紧夯实孩子的基础,牢牢把握语文的根本。同时也真正地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万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暂时看不到成果,别灰心,别焦虑,你要明白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等你熬过那三厘米,你自然会后来居上。

猜你喜欢

夯实基础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提升初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职业高考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