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堂实例反思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2019-09-10邹晓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目标

邹晓峰

摘 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课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够重视这一点,从而出现课堂教学失误,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本文拟从一次具体的课堂实例来分析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的问题,并反思出现此类问题的具体原因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目标

一、引言

教学环节纵贯课堂始终,而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则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平常的教学评价及实践活动中,我们却很少考虑整堂课中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反而更多地倾向于课堂的整体设计思路,各类问题的情景创设和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从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乏课堂环节的时间分配观念。而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二、课堂实例及分析报告

课堂实例来自我的2018学年教学课: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 分 秒》中的“经过时间”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找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通过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计算出“经过时间”。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如实记录了整堂课,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详细时间,具体数据如下:

此节课共用时间40分钟,主要有六个环节构成。

(一)环节一:引入话题

课堂开始,我以教材第5页例2的情景图故事为切入点引出话题,并针对两个时钟图提出问题:“从第一个钟的时刻到第二个钟的时刻经过多少时间?”用时1分30秒。

(二)环节二:观察时钟,标明时刻

学生观察两个时钟,很快写出钟面上的时刻,用时30秒。准确率100%。

(三)环节三:提出问题:第一个钟的时刻经过多长时间才到第二个钟的时刻?

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难点之一,共用时约18分30秒。细化而分,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清楚“哪个时刻是开始时间,哪个时刻是结束时间”。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能独立判断,共用时8分15秒;第二部分讲述如何运用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进行实际计算操作,共花时约10分15秒。

(四)环节四:课堂巩固练习

依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学生独立练习了3个题(要找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并利用公式算出结果),正确率95%,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讲解,共用时13分26秒。随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5%的错误作业,以提醒学生,用时3分24秒。

(五)环节五:课堂小结(约2分钟)

(六)环节六:布置作业(约40秒)

三、数据分析及问题反思

(一)数据分析结果

我经过对这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后,发现了些许令人满意之处,可以作为借鉴。

1.教学环节完整,无缺漏

我国课堂教学环节通常可以归纳为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六大环节。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作相应调整,但个别环节却必不可少,譬如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本节课无一缺漏。

2.教师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近年来,在评价和指导合理分配教学环节时间上,一些教育专家将“黄金分割”原理引用了进来。据此理论,一堂40分钟的课堂,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大约为26分钟和14分钟。在对这堂讲授课进行分析后发现,我的主导活动(导入新课、新课讲授、错误作业展示提醒、布置作业)所用时间24分4秒;学生的独立活动(观察钟面书写时刻、课堂巩固独立做题、课堂小结)所用时间15分56秒。我讲解新课内容所用时间不多,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并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参与,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在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课堂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阶段,学生所用时间得到保障,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并使新知识得以升华,使得这堂课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问题反思及改进措施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我的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主导活动的时间,特别是讲授新课的时间18分30秒过多,挤占了学生独立活动的时间。原因在于我在设计之初未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好充分预设。致使在课堂上因时间把握不准,为完成课堂任务而只能压缩学生独立思考、巩固练习和小结提升的时间,还好没有遗忘布置作业。

为什么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把握不好时间而顾此失彼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精准。例如我的这堂新授课,虽说它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找到“开始时间”和“結束时间”,然后通过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计算出“经过时间”。在此教学环节上重点讲解没有错,我分配的时间也还合理,可感觉还是占用了太多时间,能不能再讲精一点呢?给学生多留5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巩固、吸收。我给学生输入了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吸收、思考并将其学习成果输出,达到解决同一类型问题的目的。这就是另一个教学目标——解题能力目标。很显然,这堂课没有充分地实现解题能力目标。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衡量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可以作为教学目标是否充分完成的一个检测依据。反之,教学目标也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具有指向性作用,所以要合理并准确地分配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必须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教学内容,进而周密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各个环节的构成比例。这样,教学时间才能合理地分配给各个教学环节,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乐乐.探究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结构模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2]戴维君.《从一次课例研究看课堂教学时间分配问题》,2010.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目标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将梦想变成目标,改变你的一生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