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有效还是无效?
2019-09-10霍姝伊
霍姝伊
摘要: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手段,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一个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当前对于是否实施产业政策仍存在争议,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才能令产业政策在中国实施的更加有效。不同的学者对产业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产业政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保证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齐头并进以及政府应当保持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政策 企业治理 竞争创新
一、引言
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对于中国来说,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制定,无疑是为中国贴上名片、打上标识,这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同时也能展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国内外两个大环境的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经济体系、政府、市场、产业的布局和演变等各个方面,并为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治理路径提供了一个方向。但是是否应该实施产业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是否有效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最有影响力的争论是张维迎和林毅夫二人分别从奥地利经济学派和新结构经济学两个视角出发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用进行学术争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都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手段而被广泛使用。通过对产业政策内容及发展的理解,可以便于我们理解产业政策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产业政策背景下,企业如何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产业政策的实施能够对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怎样将产业政策转型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中国本土都值得我们思考。
二、产业政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产业政策对企业治理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可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为了验证产业政策对企业治理的有效性,不同的学者们从微观层面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潘红波、李丹玉通过收集2007到2016年A股上市的数据,基于迎合理论视角提出假设,通过构建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雇员的影响。结果发现,受产业政策的激励,企业将有更多资源雇佣更多的员工,并发放更高水平的薪酬,这样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这也迎合了政府部门的出发点。其次,产业政策在中国文化方面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在提高竞争力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最后,“五年规划”是对我国发展规划和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不同时期会根据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调整和制定目标,余明桂等学者通过竞争性假设,筛选10年A股公司的专利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控制和检验,得出产业政策是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的,特别是在国家重点鼓励的行业中尤为明显,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是有正向效果的。
(二)消极影响
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大多数人们心中的产业政策,它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在日本教授三轮芳朗谈到日本的产业政策时提出了质疑:其实日本在出口过程中取得很大成效的领域,反而不是政府大肆实施产业政策的部门,例如摩托车、家电用品等。它们反而不是在政府干预地情况下进行生产和买卖,所以教授并不认为是产业政策挽救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些学者还认为,产业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能过剩。周琎通过分析2001到2016 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产业政策不仅能够导致产能过剩,同时也会使企业变成僵尸企业,产能过剩在二者之间还充当了调节变量的功能,这不仅是产业政策的失效,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或者企业往往不能得到更为真实全面的信息,这就可能导致政府在补贴的时候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有失偏颇,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企业也将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也是产业政策失效的表现。
三、对策建议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仅依靠政府的直接干预促进产业政策的转型升级是不够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过多干预反而会限制企业的积极性,也会错误地引导企业过多重视政府的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中央政府减少干预也能够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性,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政策及基础设施。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毫无作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缓解市场失灵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可以对产业的资源进行协调规划、降低由市场失灵带来的风险,促进产业走向正常发展。
(二)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齐头并进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同等重要。吴敬琏学者指出将唯产业政策为重心的思想转变为在发展好竞争政策的同时发展产业政策的理念才是产业政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因为市场能够在竞争中最大程度发挥出资源配置的效应。如果抑制了竞争,只重视产业政策,那么市场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产业政策的负面效应难免会被人诟病。企业在发展和壮大中不是依赖政府的过度扶持,而是靠在市场的竞争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政府应有责任意识
政府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在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够将社会责任过多地转移给企业,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发展。其次应当严格防范政府的寻租行为,防止为了利益而不顾徇私枉顾,降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最后,应当加强产业政策的法制建设,法律体系的支撑不仅能够规范市场活动,也能够促进产业政策发挥其应有的正效应。
参考文献
[1]周琎.產业政策、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形成的关系研究[J].新经济,2019(01):51-57.
[2]冯飞鹏,韦琼华.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2):102-106.
[3]吴敬琏.我国的产业政策:不是存废,而是转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1):3-8.
[4]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社会科学文摘,2017(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