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2019-09-10翟建文
翟建文
摘要: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强身健体,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中学生,提高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是必须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以便于全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将对高中生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做出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锻炼意识
一、培养高中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科都需要通过考试才可以,所以,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关注的只是学习成绩,这就造成了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并且轻视体育,认为体育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
(一)贯彻国家政策的需要
国家倡导学生应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在我国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提出,只有青少年强身健体,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各大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该将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二)符合相关教育的要求
目前,我国要求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应该不断提高,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应该关心,提高学校对体育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强身健体。
(三)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只有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有所提高,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提高体育锻炼意识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了一定的意识以后,才会形成自我锻炼意识,会自我主动的制定体育训练计划,而且会按照相关计划如实进行,提高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不断激发对体育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提高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不断更新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新颖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成为课上的主体,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其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课下应该努力学习,并且能够有意识的提高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即便没有老师的监督也要自我锻炼,提高自我锻炼能力。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短跑时,可以给学生们演示,学生们掌握动作之后,了解跑步的过程中应该平视前方,蹬地要有力量等等,使其了解动作的规范性,然后在进行自主探索。
(二)学校应重视体育锻炼场所的建设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很好动,而且,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因为他们的偶像为体育运动员,认为他们非常酷,但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限制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比如说,场地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所以,如果各大学校有条件建设的话,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使学生不断发展,进行锻炼,提高锻炼能力。
(三)增强老师的指导作用
体育本是一门使学生掌握强健体魄和身体保健基础知识、技能,实现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课程。而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自身体育素养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老师自身素养较高,业务能力较强,那么就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比如,在冬季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身作则,亲自示范,那么学生就会不惧寒冷。其次,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制定好相关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体育课堂感兴趣,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并且在课下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锻炼,使学生认识到锻炼的好处。不能够仅仅让学生在课上锻炼,如此,学生便不会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所以,老师应该采取新颖的方式进行讲授,教授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机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
(四)改革体育教学中的某些内容
由于,体育课的课程较少,而且,课上的难度比较大,同学们对于体育的轻视,体育器材的限制等等原因都会造成体育课堂的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只有不断改进体育教学的内容,使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尝试,并且使学生们处于放松的状态,感觉体育课非常愉快,符合目前教学方式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比如,在课堂上学习立定跳远之前,可以先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比如“青蛙跳荷叶”,可以将呼啦圈当做荷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们从荷叶上跳过,碰到终点的标志物就可以返回,哪个组速度最快,哪个动作规范等会得到奖励等等。
總结:
总而言之,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将自我体育锻炼的相关意识传递给学生,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卢闻君.探讨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体育教学,2002.5.
[2]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探究[J]. 李明俊,武杭.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3]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J]. 邓毅明. 体育师友. 2000(05).
[4]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措施[J]. 丁静.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