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

2019-09-10汪梦罗金梅杜洪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新发展

汪梦 罗金梅 杜洪波

摘 要:湖南是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大省,现已初步形成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制衣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格局,成为我省农垦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棉花优化成铃栽培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种植优化理论,这项理论的提出为种植技术优化明确了方向,希望能够为棉花种植优化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棉花成鈴;栽培理论;新发展

湖南是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大省,现已初步形成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制衣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格局,成为湖南省农垦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多年来,洞庭湖区洪水灾害,主产棉花的湖区农场四年三水,三年两灾,加上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棉花价格下调,棉花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笔者围绕棉花优化种植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棉花质量、提升棉花产量。

一、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

我省的棉花种植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主要依靠种植人员和农民自身经验的摸索与探究,其主要形成依据是广大劳动者的实践,但是并未能够开展有效的理论研究,这也使得棉花种植规模、种植效率和产量都存在着一定劣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我省开始围绕棉花种植技术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后,棉花种植领域的专家围绕棉花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周期发展、栽培方式展开了深度研究,最终形成了符合洞庭湖区种植需求及实际情况的种植理论,这也为我省棉花种植行业的发展与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进入到八十年代之中,我省棉花种植的研究重点从产量提高逐渐向产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发生了专业,如何让棉花结出优质铃成为了研究的主要方向,最终明确了在最佳结铃期有效促进棉花多结伏桃,这也是棉花优化成铃技术的早期雏形。棉花生长主要受到光合作用的影响,当棉花开花后,它也就进入了集中成铃期,为这个阶段对棉花进行优化控制则能够有效提升光合作用的效果,促进转化时间增强,为棉花质量提升与产量提高创造良好条件,这也进一步完善了优化成铃栽培技术。在此之后,我省专家又围绕棉铃发育和生长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展开了有效研究,最终确定高产棉花植物特征及调控手段,明确了优化控制手段,为如何促进棉花优化成铃栽培创造条件树立了方向,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能够发现棉花产量与质量出现了同步提升,优化成铃理论最终得到了确立。

二、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的主要内容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对于棉花种植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结铃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种植户的主要关注重点是如何有效提高棉花产量,为了在实现这个目标则会认为延长棉花结铃时间,这种方式虽然会提升棉花的产量,但是并不能够提升棉花的质量,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棉花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这也影响到棉花品质的有效提升。根据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棉花的成铃期应该控制在合理时间之内,使得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同步提升,其具体控制方式应该根据棉花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及棉花种类进行确定。

2.空间部位

通常情况下,棉株的果枝及其范围内两段国节的棉铃质量比较好,果重和内部纤维质量都能够较好的满足需求,这也是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所判定的最佳优势部位,但是这个部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品种的棉株在实际表现中应该出现变化,更要充分考虑棉株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等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确定更加合适的空间部位,从中选取优质铃。

3.生理年龄

棉花的开花结铃是一个持续的训话循环,在特定区域的棉株,因为它们的种植条件与生产环境基本保持一致,本身差异性并不强,虽然棉花都处于开花结铃状态,但是棉花本身会处于不同的生理年龄状态之下,而根据其具体生长周期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和老年等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棉花质量都会存在一定差异,青年时期的棉花质量通常处于最有状态,因此,要尽量在青壮年时期完成成铃优化过程。

4.最佳模式

棉花成铃栽培理论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据控制成铃期、确定空间部位、生理年龄等内容入手,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尽量保持最优化状态,最终确定最佳生产模式。

三、优化成铃栽培理论的最新发展

1.优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棉花产量与质量的提升过程就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优化过程,目前,我们未来更加有效地提升棉花质量和产量,就要根据其干物质分配和积累的主要特点调整棉花品质和环境,同时也要有效确定棉花的种植方式,在保证棉花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棉花种植效果。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棉花的种植就要充分衡量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确保最终效果得到达到预期目标。

2.株型栽培理论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合理调整和控制株节之间的长度,同时也要调整棉花种群的类型,根据最终结果合理选择株型,这种栽培理论是根据棉花生长环境及其自身条件来进行确定的,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棉花种植环境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这时就要选择不同的株高,使得棉株能够更好地适应期所处的环境。这项理论的发现及完善为棉花优化成铃栽培技术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棉花群体质量栽培

棉花植株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而在特定范围之内,很多植株共同构成了群体,在明确棉花群体质量时,我们应该围绕棉花群体质量展开深入的研究,不仅仅要考虑个体质量提升,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整个群体的质量提升。例如明确群体必须具备的合理叶片数、叶面积等等,同时收集和整理整个棉花群体的质量情况,根据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棉花群体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发挥其优势点,有效消除劣势。

总之,棉花是我省洞庭湖区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正是棉花种植理论的核心,为洞庭湖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哲军,王玉香,张冬梅,杨印斌,南雪琴,齐宏立,董鹏,袁嘉玮,张健.运城地区棉花优化成铃规律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1):36-38+90.

[2] 董合忠,毛树春,张旺锋,陈德华.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03):441-451.

猜你喜欢

新发展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关于当代音乐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管理会计在新常态经济下的发展
再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关怀伦理视域下中职教师专业伦理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