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2019-09-10刘孟琦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采访者对象技巧

摘 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提问技巧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全过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对采访活动中的提问技巧进行总结是很重要的,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是一名新闻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最重要、最直接途径。要从采访对象那里了解到相关情况,必须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对方给出你想要的、受众想知道的回答。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基层采访的记者,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同事的经验将采访提问技巧总结如下:

一、钥匙式的开头

要有一个钥匙式的开头,打开对方的心扉,迅速拉近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距离,并转入新闻话题。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刚入行不久的记者获得一条火灾事故的线索后立即赶往事发地点,途中电话联系了火灾的报警者,接通电话后,他上来就问:“请问是你家着火了吗?”对方一愣后生气地回应:“你家才着火了!我是附近商户。”记者尴尬不已,话说到这里,对报警者的采访也以失败告终,如果记者能以“请问是你报的火警吗?”开头,提问的走向就不一样了,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二、切忌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

采访观点不同的两方或多方时,提问切忌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应当站在中立的立场,时刻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因为哪怕是不经意的神态、语气,都可能会表明你的内心倾向,一些刚接触这个行业的人易犯的错误是,在采访一件有纠纷、有争议的事件时,先入为主,容易相信第一个采访对象的话,以自己的意念为主,盲目地站在第一个采访对象的立场上说话。有记者曾就房产纠纷一事,在采访了业主后,上门采访当事的房产开发商,他在转述购房者的话,并就此求证开发商时,虽然问话没有明显问题,但是和对方交流时,语气和神态无意中表明了自己站在业主一方的立场,结果开发商大为恼火,认为记者完全是替对方说话,导致采访未能完成。这些日常例子都在说明记者作为中间方不偏不向是多么重要。

三、选择不同的方式

要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采访的内容等多种因素,选择不同的方式提问。如果话题和采访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或采访对象愿意直奔主题时,适合开门见山式提问;如果采访对象表达能力不佳,或由于话题涉及采访对象的利益,直接提问效果不佳时,可用侧面迂回式提问。可以尝试从一些无关主旨、对方熟悉的话题开始,让对方放松心态,然后从旁入手由彼及此。面对欲言又止或盛气凌人的采访对象,在常规提问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适时用上一勺“辣椒面”,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性设问,促使采访对象就此做出“膝跳反应”,主动说出记者想要的东西,这时需要用到反面激将式提问。还有一种非常规的欲擒故纵式提问,记者并不主动去问核心的问题,而是用看似无心的闲聊,去一点点地“磨 ”,让采访对象耐不住性子,主动开口讲。

四、适当的引导与启发

适当的引导,但不是武断的打断;适时的启发,但不是有明显倾向性的诱导。一些采访对象,往往越说越来劲,说的越多越偏离主题,这时要抛出几根“缰绳”,适当插入其他一些问题,把话题重新引入到你想要的问题轨道上来。还有一部分采访对象则是说着说着,话题“原地踏步”起来,这时要给出一枚“指南针 ”,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层面上,但是,不能抛出那些明摆着有现成价值判断和记者立场的问题,新记者往往会问:“某某事情是什么样的,是吧?”得到的往往是“是這样”、“就是 ”等简单的回答。这对于采访来说是没有扩展的无效信息,是一种低级的宣教和重复。

五、选择超常规的方式

选择独特的切入,用超常规的方式,提那些只有采访对象才能回答的问题。虽然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不可能都像法拉奇那样采访众多政治明星,但借鉴她的一些做法或许不无裨益:选择超常规的方式提问,迫使采访对象说出符合其身份,同时大众欲知而又难以获知的答案来。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取独家报道,提升稿件的新闻价值。这种提问方式就需要记者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提出有针对性而且只适合他的唯一性问题。

六、提问方式的互补

开放式与闭合式提问的有效互补。开放的问题,往往给采访对象较大的发挥空间;封闭的提问,往往局限于某个价值判断,二者的交集如果能处理得当,就能得到最好的答案,也就是新闻价值所在的核心区域。一般的程式化报道已司空见惯,如果能在新闻中适当加入一些细节,会让报道丰满生动,与众不同。多简洁明了的提问,少繁琐重复的问题。提问要讲究逻辑,层层推进。养成好的采访提问习惯,既能缩短采访时间,又能提高后期的提炼加工和生产效率。

七、要有充分的准备

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要问愚蠢的问题。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一次到某市参加学术讲座,由于时间关系,讲完后活动组织方只留给现场听众一次提问的机会。当地媒体一位记者踊跃举手,获得了这唯一的机会。谁知他提出的问题竟是:“我究竟该称您为‘白老师 ’还 是 ‘白大哥 ’呢?”现 场一片哗然 ! 采访者不能大脑“短路”,信口开河,忘掉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提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完成采访,尤其是在一些重要事件或者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中,对采访者和活动内容一定要做好工作,这样既体现记者的能力也更好的完成采访。

八、先易后难

先易后难,棘手的、可能会触怒对方而又必须提的问题留在最后面。当其他采访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常规提问已经挖不出什么,而有价值的信息还在隐藏时,可以尝试做出点 “冒险”,提几个 尖锐的问题,看能否挖到最深层的答案。一般在前面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采访对象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得已的回应。哪怕这时拒绝作答,也是一种态度的表示,是一种不回答的回答。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留心学习,及时总结,每次采访时不打无准备之仗,就能养成好的习惯,提出好的问题。

作者简介:刘孟琦,女,1989年12月出生,河北省承德平泉市人,承德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副制片人,辽宁工业大学本科学。

猜你喜欢

采访者对象技巧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指正要有技巧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