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众考古之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

2019-09-10王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博物馆

王智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对博物馆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本文主要针对公众考古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众考古;博物馆;观众互动

1前言

随着人民群众对博物馆认识的不断加深,博物馆与群众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以及建设的重点问题。博物馆以其学术性和专业性而被人们所认可和熟知。但是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并不如专业人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逐渐提升,博物馆也逐渐开始了转型,使得人们可以有效参与到博物馆的管理以及运营过程中,充分利用博物馆自身的优势在公众考古活动中发挥着更多的作用和价值。

2当前博物馆与公众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充分满足观众的需求

从当前博物馆与观众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发挥。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深层的联系,无法满足群众的客观需求。早期博物馆主要通过历史、科技、艺术等多种类型的展览与观众进行互动与联系,为观众提供服务以及信息的机会。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观众进入到博物馆当中,希望能够学习新的历史文化知识,参与博物馆的互动。因此,传统的展览的功能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博物馆仍然采取传统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没有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管理工作的升级和改善。博物馆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以文物为基础、以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的展览方式进行展览设计,展览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无法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及热情。还有的部分博物馆主要以器物鉴赏为主,需要观众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造成很多普通观众无法充分融入到博物馆的展示当中,影响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当前博物馆设施对于老年观众仍然不够友好,休息座椅数量不足,影响群众对博物馆的参观体验。而且很多博物馆由于缺乏对观众需求的有效了解,观众难以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兴趣和关注点,导致观众实际期望与博物馆的预期严重偏离,影响博物馆的展览效果。[1]

2.2博物馆各类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虽然当前很多博物馆已经认识到群众需求的重要性,并结合群众的客观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完善以及丰富工作,但是在博物馆世界服务工作过程中,由于观众积极性不足和参与人数较少,导致博物馆的各类资源被浪费或者大量闲置,影响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发挥。普通群众对博物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展览与参观的阶段,认为博物馆的相关专业知识仍然是面向专家学者的,影响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其次,我国观众绝大多数不愿意在公众环境之下进行活动的参与,虽然博物馆的各项活动能够扩大观众的交际圈以及知识面,锻炼观众的多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观众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造成参与积极性不足。另外,博物馆没有能够积极地引进信息技术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形成多媒体工具进行知识的传播,仍然采取传统的资源方式进行展览活动的信息发布,造成人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展览信息,而可能错过博物馆的展览活动。[2]

3公众考古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方法

3.1博物馆要更好满足群众的客观需求

在公众考古的过程中,博物馆首先需要消除群众对考古工作以及博物馆的隔阂,改变公众对博物馆工作的固有印象,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其次,博物馆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以及精力进行实物和资料的收集,不能将博物馆当作保存库房,应该合理地向公众进行展示和传播。博物馆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位置,将自身置于观众的位置之下,提高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质量,明确公众的关系,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可以使得公众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掌握相关考古知识,明确考古要求以及考古理念,豐富自身的文化程度。另外,还需要加强博物馆建筑整体氛围的设计及构建,我国很多大型博物馆都有着优美和谐的环境,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进行参观访问。比如上海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场地大,展览品类多,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闲的活动场所。南京博物馆将不同的茶馆设置成休息中心以及茶吧,公众在观看之后能够进行休息和交流,满足了公众对博物馆功能的需求,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

3.2不断丰富博物馆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博物馆的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设了手机APP或者公众微信号进行信息的发布,利用数码渠道可以将实物的展陈转移到数字博物馆。比如我国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故宫APP,不仅具有相关游戏功能,可以使得群众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也能够与时俱进的与公众进行实时的交流与互动。博物馆可以大量开发相关软件系统进行博物馆活动的丰富,在展品旁贴上微信二维码,方便观众扫描显示具体的文件的详细信息,有的展品还可以进行收藏,使得公众不在博物馆便能够欣赏到相关展品。另外,博物馆还可以与当地的文保机构以及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开展文物流动展览活动以及学生参观博物馆活动,不断为博物馆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展博物馆夏令营活动,安排历史遗迹参观以及浏览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考古的兴趣。与重点高校以及考古研究所开办公共考古活动,拓展人们的考古视野,提高人们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增进考古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博物馆与观众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指出公众考古之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对策及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考古功能以及历史知识普及功能,提高人们对博物馆工作的正确认识,建立起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兰维.试论当代中国博物馆的互动式发展策略[J].岭南文史,2018(4):21.

[2] 龚良.博物馆与公众[J].东南文化,2019(2):92.

[3] 何倩.互动教育与文化载体:关于陕西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策划的思考[J].文博,2018(5):77.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