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梁丰何以“百炼成钢”
2019-09-10王俊文刘洁
王俊文 刘洁
“对不起,我没带现金,可不可以微信付款?”
“不用,梁丰的教师我们可以不收钱。”
这是发生在张家港地界上的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分别是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梁丰高中”或“梁丰”)的一位教师和出租车司机。在当地,“梁丰”是一张闪亮的名片,在老百姓的心中与荣耀等同。生活在张家港的每一个人,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因梁丰而骄傲,也都愿意全力去维护梁丰的声誉。百年梁丰何以“百炼成钢”,成为长三角地区教育领域的排头兵?她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我们慕名走入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梁丰高中。
精品强校,突破瓶颈,构建发展“快车道”
自1894年建校至今,梁丰高中已走过125年风风雨雨。20世纪90年代,她开始名闻全国——在“张家港精神”的引领下,率先实施素质教育、开启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1995年,全国普通高中教育会议在张家港召开,引发影响深远的“梁丰效应”。时至今日,梁丰在张家港依然处于“无与伦比”的地位。但梁丰人的心里却并不轻松。他们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希望能将梁丰引向一个更高的位置——“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但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难题。接下来,路该如何走?
文学大家茅盾曾经说过:“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踩着自己的脚印走。”这句话用在梁丰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在瓶颈面前,他们精准地确定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一是课题——“教育的质量超越不了教师的质量”,而教师的质量不仅要在实践中锤炼,更要依靠科研去提升;二是课堂——这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往大了说,就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三是课程——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此为渠道来实现。
选择“三课”作为突破口的深层,是梁丰人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坚定的目标取向。在梁丰,课题上,教师们虽然不缺鲜活的教学案例资料,但部分教师于教科研却始终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课堂上,梁丰于2013年探索打造了“三活”(活动、活力、活化)课堂教学模式,但如何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中去实践始终是个问题;课程上,梁丰构建了包含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国际课程等在内的“品端学粹”课程体系,仅校本课程就有130多门,但许多课程还缺少充分开展的环境与条件。
梁丰人意识到,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学校的发展就一日受限。要想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敞开视野,借助外力,开放办校。
在课题方面,学校通过搭建“名师工作室”等举措,将校外教育专家请进学校,带领一线教师们开展教学研究,从研究成果的题目撰写、框架梳理到案例描述等,事无巨细。
在课堂方面,学校全面推进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在内的教育评价。一旦发现问题,就召集专题分析会,帮老师把脉,以实际行动去提升课堂的质量。
在课程方面,2018年1月,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签就“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合作项目”协议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与对方展开深度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共建“梁丰高中科学院”,打造一系列高品质创新实验室。目前,学校已建成物理创新实验室、无人机与智能机器人科创馆,生物创新实验室、AI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正在建设中。学校计划将梁丰科学院打造成一个四五千平方米的空间,让先进的科技设备为课程插上腾飞的羽翼。除此之外,学校还着力打造省级学科创新中心(基地)项目等,希望以点带面,激发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细小而深刻的变化已在悄悄萌芽:教师的教研热情逐渐提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微课题;课堂相比以往更添了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有了明显进步;课程有了落地场馆,教与学的方式更为灵活深入,学生动手能力也显著增强。同时,学校还连续成功申报了《高中生“体验式”生涯规划》省级课程基地、《指向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高中生培养的红色教育》省级品格提升工程、《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省级内涵发展项目、《未来普通高中“品端”“学粹”课程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实验研究课题等。
精兵兴校,转型升级,打造攻坚“主力军”
2019年1月25日下午,梁丰高中报告厅里欢笑与泪水交织,一场名为“芳华梁丰”的高中退休同志集体欢送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台上,三位退休教师与学校领导们共坐;台下,梁丰全体教师在列,共同聆听三位老师动人的故事,一起回顾他们在梁丰奋斗的人生和经历的风雨。
这场盛大的集会,体现的是梁丰对于教师的由衷尊重。让教师动容的,是学校在细微之處的体贴和关心。妇女节时组织的外出踏青、为教师健康着想而推出的“一元钱早餐”、元宵节时特别的加餐……一件件小事,在教师们心中累积为巨大的幸福能量,牢牢地将他们的心留在这里:除非面对夫妻两地分居等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梁丰几乎没有发生过教师流失。老师们说,“在这里,我们有一种归属感”。
事实上,梁丰带给教师的不仅是归属感,还有登高望远的梯。“老师们想登多高的楼,学校就给搭多高的梯”,这是梁丰多年以来的传统。校领导们深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主力,只有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一所高品质示范高中。
“名师工作室”,就是梁丰为教师们搭建的一架高梯。校内各学科若有正高级、特级教师,就让其主持;若没有,就从校外聘请。前不久,梁丰举办了以江苏高考阅卷专家组组长蔡明的名字命名的“蔡明生态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揭牌仪式。谈雅琴校长在讲话时说,希望能够“充分依托蔡明老师在培养教师方面的经验和专业优势,培养出一批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目前,学校已建立了10个名师工作室。
除了“请进来”,梁丰还将目光投向校外,创造各种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仅2018年下半年,学校就有300人次外出学习,而全校教职工总共不过200余人。例如去年10月份,学校意识到“整本书阅读”对于促进学生阅读和语文教育的重大意义,指派语文组4名年轻教师远赴成都参加相关教学研讨活动。而那次,许多地方都没派人去,有些地方则只派了一个人。梁丰的举动,令在场专家很是欣喜。
这种大手笔,体现的正是梁丰培养卓越师资的坚定决心。目前,学校的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已初具规模,拥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4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象2名,为梁丰的优质高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力。
精彩美校,以文化人,演绎青春“圆舞曲”
参加各种公益義演和志愿者活动,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广东卫视《少年 听你说》等节目录制,担任梁丰高中运动会播音主持……从倪梓元的身上,你可以看到梁丰学子的阳光、自信、朝气蓬勃,可以鲜明地感受到生命拔节的勃勃生机。
泰戈尔曾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梁丰校园里的这种生机,是谈雅琴带领教师们一手浇灌出来的。
“为国植贤,追求卓越”是谈雅琴和老师们所提炼的梁丰精神。何谓“贤”?曰“品端成梁,学粹至丰”,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梁丰所指向的,是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就最好的自我,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世界领导者”。而要学生“成就最好的自我”,显然需要契合他们成长的规律,为学生提供适性的教育。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梁丰人所做的,是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百花园”,让每一个学子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和成长:如果你钟情文学,文学社会为你敞开大门;如果你热爱舞蹈,可以加入街舞社飞扬青春;如果你长于口才,鬼谷思辩社欢迎你“舌战群雄”……近百个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的一片广阔天地,让学生得以在自由的世界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成就最好的自我”是迈向“贤才”的第一步。“贤才”更要具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体现良知,尊重人性,并且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是谈雅琴对于学生的寄语,彰显了梁丰对于学子的期待。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校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活动。目前,梁丰共拥有注册志愿者学生1421人,每年开展志愿者活动30余次,从简单的校园清扫到“雷锋月”系列活动,从爱心义卖、关爱空巢老人到资助国家贫困地区小学生,足迹遍布校园、社区、街道、偏远山区……
同时,梁丰全面实施红色教育,开展江苏省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通过规划建设红色教育“红堡阵地”、构建“345”红色教育实施机制、发展红色学生社团等举措,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目标融入家国的梦想之中”,成为“有志向、肯奉献、勇担当、能吃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
不仅如此,在梁丰,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校的足球班级联赛、篮球班级联赛就是由学生会联合各年级自发组织的:由学生处牵头,学生会体育部策划并制定比赛规程,利用各年级每周的活动课进行小组循环,整个比赛周期为3个月。赛前,体育部长会安排各小组学生裁判。赛后,各班队长会组织清理赛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组织能力,还能够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公平“执法”。梁丰学子的“领导力”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淀。
梁丰高中65届校友、香港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会长张国良先生曾发自肺腑地说:“最吸收阳光雨露的年华在梁丰。”如今,他离开梁丰已有多年,但梁丰的阳光依然温暖,雨露照旧滋润。在教师们的悉心呵护下,一棵棵小树在梁丰茁壮成长,逐渐参天。
百年梁丰,百炼成钢。在谈雅琴的引领下,全体师生齐心协力,进一步擦亮了梁丰这块屹立百年的招牌。但学校并不满足于此。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长为“品端成梁,学粹至丰”的时代英才?如何让“办一所百姓家门口的世界一流的高品质高中”的愿景更加灿烂?梁丰高中的前面还有挑战。而梁丰人,依然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