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措并举,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2019-09-10韩四梅
韩四梅
【摘 要】学困生,是每个学校和班级里一个必然和客观的存在,不容每个教师忽视。本文以此切入,扎根教育教学实际,从“营造氛围,促进转化”“找出优点,促进上进”“宽容关爱,呵护进步”“保护自尊,助长信心”“分层指导,提升效益”“合作学习,让他发言”和“利用评语,巧架桥梁”七方面阐述了正确面对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有一定是借鉴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学困生 转变 措施
在学校,有一个寂寞和无奈的存在——学困生。他们是一群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同学,又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学生。在课堂上,他们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有的甚至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在教育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风、校风乃至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教师个人来说,学困生转化是一个重大教育课题,一定要做实做细,以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做好转化工作呢?
一是营造氛围,促进转化。每个人天资有别,秉性不同,但都愿意追求真美善,就希望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形成优劣分野,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都有关系。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建设,以榜样示范,让学困生感受并学会爱。切不可因学习差或纪律差冷落他们。还要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为其营造形成同学团结友爱的氛围,使其感受到集体温暖,增强上进心。在教学中,把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强化表扬;正确评价……使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敢于发言,乐于学习。
二是找出优点,促进上进。不少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常有上佳表现——体育很棒、热爱劳动、歌唱得好、画画得好……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表扬肯定,根据实际安排负责一些具体事务,使他们感受关怀、信任和鼓励,树立自信心,由此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进而调动学习兴趣,促进上进。实践表明,通过多方鼓励,一些厌学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开始启动,并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最终形成以小步子成功积累较大成功的期许。
三是宽容关爱,呵护进步。“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作为教师,应有豁达的气度,要善待学困生过错,宽容学困生无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被人爱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对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宽容和关爱,这是教育学困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对学困生的宽容和关爱,并不是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的默认、纵容和包庇,而是教师的宽大胸怀和高尚品质的表现。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信任与责任交给学生,而学生得到信任和责任,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改正过错,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很好的关爱方式,我们应该把宽容和关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现在,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困生的宽容和关爱都是苍白无力,这其实是教育的不足。我们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不仅是为知识,爱才是果实。
四是保护自尊,助长信心。“自尊心是进步之源”。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要坚决反对损害和践踏学生尊严和权利的行为。“学困生”接受能力慢一点,有时还会制造事端,有意刁难老师,教师要不急不躁,耐心引导,要透过调皮捣乱行为发现“闪光点”,保护其自尊,发扬其优点,委婉地指出不足。面对这类问题,我们教师应及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否则真会出现不良效果。因此,必须记住邹韬奋说的:“自贱心是堕落之源。”
五是分層指导,提升效益。具体可按一下步骤操作。
课堂提问法。学困生对课堂提问,往往不敢主动举手。教师在学习字词时,对简单的好认的字,可请学困生回答;对稍难的字,可先请优秀生作示范性回答,再请学困生作模仿性回答,也可由教师提示,师生合作回答,使他们在有效交流中获得参与及成功体验。
质疑问难法。在学习中,学困生常是既不懂也不问,不问则更不懂,于是越来越困难。教师要主动启发学困生提问,进行针对辅导。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可采用“反质疑”的方法启发:“你没有问题,那老师来问这字怎么读?”以促进积极动脑,主动质疑。如果他们能主动提出问题,就及时给予鼓励寻求巩固。
即时反馈法。学困是由逐节的知识缺陷积累而成的。因此,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让他们有当众表演读生字卡、朗读和默写等机会,并即时反馈,让点滴成功破除知识缺陷的积累。
六是合作学习,让他发言。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而合作学习是经常采用的学习形式。为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有效,可这样操作:首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性格与情感等的差异,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力求均衡和谐,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均衡安排,同时给优等生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合作时耐心帮助学困生,督促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也给学困生提出明确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力争发言。既防止优生抢占话语权、差生默默无言的局面,又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重要。
七是利用评语,巧架桥梁。坚持在学困生的作业及试卷上写评语,是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进步的桥梁。及时不妨放低身段,满含天真与童趣,喜学生所喜,恶学生所恶,让学生把你作为知心朋友。学生的进步,当然可以期待.
课程改革,不能只注重思维灵活、反应快的优等生,更要关注思维慢、反应差的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这既是师者的职业责任,也是师者的道德责任!
参考文献:
1.雷健平. 浅谈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新课程, 2018,08;
2.白玉忠.谈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
3.胡兴兰.让学困生触摸语用的灵魂[J].小学教学参考,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