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一点,让学生自己“热”起来
2019-09-10刘必莉
科教新报 2019年27期
刘必莉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总是殚精竭虑,倾尽所有地付出,希望自己的热情能换来学生的成长,却总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学生的不理解,甚至冷漠和怨恨。这时,我们不妨“冷”一点,让学生自己“热”起来。
两年前,我接手的高二8班是个理科班,首先要和学生加强了解,因此在班级建立之初,我抓紧时间和班上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一次谈话。从学生们的口中得知,小天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一次在和一位同学交谈完后,该同学以为我还要接着喊后面的同学,便拍拍教室门口小天的桌子,指指办公室。小天不耐烦地把笔往桌上一摔,发出巨大的声音,然后一脸厌烦地走出了教室。站在教室后门的我惊了一下,因为从没遇到过这样态度的学生,可我尽量克制着情绪,迅速决定对这件事冷处理。看他出来了,我叫住他,并没有严厉指责他,只是淡淡地说我看到他刚刚扔笔了,提醒他“以后遇事最好不要这么急躁啊”,他满不在乎地答应着。
一天天地相处下来,我并没有刻意地关注他或者表现出對他有什么不满意,这反倒激起了他的好奇。并且我发现他虽然脾气倔强,可是性格率直,办事能力也较强,便有意无意地安排他帮忙做些事情,他似乎对我的印象也不错,越来越愿意帮忙。一次,他来我办公室里乐呵呵地与我讨论考试的事情,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奇怪地看着我们。等他走后,那位老师对我说:“这个学生高一时当面顶撞过班主任,把班主任都气哭了。”那一刻,我更庆幸自己没有硬碰硬了。渐渐地,聪明的他从我的“冷”中看到了“热”,自己也变得热情向上了。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单方面地热情付出,但结果却是热脸贴到冷屁股上。和学生相处,总是单方面的“一头热”一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不如暂且晾着,让学生自己理解,主动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