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调查研究

2019-09-10于宛灵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辽宁省文化自信大学生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的基本,青年人的文化自信是国家繁荣兴盛的根本。本文调查的核心问题是了解目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此分析出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因素,给我省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建设提出实质性建议,加速文化自信在辽宁省大学生之间的生成与普及。

关键词:辽宁省;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越发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树立离不开主流媒体的正确宣传和引导。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大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大学生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力军。因此,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存的问题,并以此为学校、学生以及社会各方提供合理化建议,以此来推动我省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建设及提升。

二、调查设计与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了解,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和个人文化自信的现状。

调研地点为辽宁省,调查范围包括省内的四个城市:大连市、沈阳市、鞍山市、锦州市。调查对象为辽宁省内6所大学的部分在校生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实际样本量585份,有效率98.4%,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高于0.7。

三、调查结论

3.1 基本情况分析

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7.8%,女性占比62.2%;大二和大三的被调查者占比 72.8%;专业学科方面,理工类占总比人数的26.0%,经管类和文史哲学类相对较多,分别为25.8%和20.7%,艺术类占总比9.6%,医学类、教育类、农学类、法学类分别占2.9%、5.6%、3.8%和1.7%其他类占比为3.9%,符合辽宁省高校理工类与经管类学生居多的特点。政治面貌是共青团员的被调查者占76.9%,党员占比17.6%。

3.2 客观情况分析

问卷分别在传统象征文化、古代哲学以及经典文学三个方面设置了问题,分别是对龙图腾的了解程度,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大学生对龙图腾的了解集中在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表明大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象征文化的认知十分模糊;大部分人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但只能做到基本熟悉。

为调查辽宁省大学生对中国红色文化的了解现状,问卷分别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精神和对党的了解三个方面设置问题,分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长征精神”在当代是否还有现实意义以及党的生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题中,选择“了解一些,但能做到其中一部分”的人最多,说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以及践行的程度,依然有进步空间;大部分人对长征精神的认识不足;有接近半数的人对党的生日并不确定,说明大学生对党的认识还是不足。

针对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设置了两个问题,“您喜欢的电影的类型”和“是否会参加‘洋节’”。从电影类的这道题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为中国电影,其次是美国电影,随后则是欧洲、日本和韩国电影,说明美国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输出成功率是最高的;关于洋节的问题,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会过洋节,但大部分人还是有选择的过,理性程度良好。

四、对策及建议

4.1 增强家庭文化熏陶 根源培养文化自信

父母是大学生思想初步形成的最直接参与者,父母的思想会对孩子造成绝对的影响。在中华文化自信的培养过程中,要家长树立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经常与孩子探讨传统文化,时刻掌握孩子的心里动态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让孩子不斷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方可让孩子不断的学习并继承传统文化,同时给与孩子自由施展的空间,让孩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新的文化,进而不断进化与发育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开明的教育方式,给子女创造思想自由与选择。承担起家庭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4.2 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 合理接受外来文化

当代大学生深受网络的影响,如若合理运用网络,可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高校应建构校园网络平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对待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冲突时保持理性。大学生应尊重文化多样性,摆正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盲目崇拜也不故步自封。高校与社会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在对待外来文化时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将外来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创新与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4.3 多开展新颖的文化活动

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仅仅依靠学校的课程来从理论到理论是不够的,要让大学生真正的对文化产生兴趣就要从大学生自身的爱好出发,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体验感。通过各种文化实践,例如“三下乡”“假期支教”等活动,让学生们去接触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会文化自信。组织参观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组织参加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可行手段。在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们进行相关习俗活动,用“手”去感受中国文化,去接触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9(14):273.

[2] 徐乐,徐婷婷.新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6):26-27.

[3] 余洋,袁美静,杨强.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初探——以陕西商洛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6):56-57.

[4] 李春阳.人才争夺战下河南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02):12-15.

[5] 张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渠道、方法与策略[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04):77-79.

作者简介:

于宛灵(1995.8.2-至今),女,汉族,辽宁丹东人,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农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涉农企业管理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辽宁省文化自信大学生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