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交密电如何传送?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机密电报美国国务院

编辑同志:

英国前驻美大使因为外交密电泄露辞职,“维基解密”2010年也曾曝光过美国的外交密电。请问,在历史上,外交密电如何传送?

河北读者 郭念念

机密外交通信的概念要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各国大使會使用密封的外交邮袋将相关信息送回国。按照法律规定,这些外交邮袋是不能打开的,其神圣不可侵犯性依然适用于今天的国际法。

19世纪末,内容较少的外交密电通过海底电缆传送。由于传送和加密机密电报的成本过高,篇幅长的外交密电依然通过外交邮袋的方式进行传输。1946年,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发了一封超过5000字的长电报,深入分析苏联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这封电报让当时对经费锱铢必较的美国国务院颇为恼怒。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国务院的电报已不再由海底电缆传输,实现了电子化传输,不过美国发送外交密电的格式和程序同冷战时期相比依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外交官利用电报来描述重要的会见,分析所驻国的政治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电报易于加密,这些文件通常25年后才能解密。尽管大多数外交电报的末尾都会有大使的电子签名,但通常都是由下一级的外交人员撰写,甚至有的没有送交大使审阅。外交电报通常会标注保密级别和报送范围。在“9·11”事件发生后,为了提高信息的分享力度,美国驻外使馆开始将外交电报上载到被称为“机密互连协议路由网”的数据库中,美国军方和国务院拥有安全许可的人都可以获取这些电报的内容。“维基解密”2010年也曾曝光过美国的外交密电,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下令要求美国国务院对信息共享程序进行审查,以防再次发生此类泄密事件。

猜你喜欢

机密电报美国国务院
汤姆的电报
电报
传“电报”
大使馆
爱宠大机密
魔法洞大探险之四 机密,机密!
二则(1)
陈水扁侵占机密公文逾千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