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智能防误方法的探析
2019-09-10闻玉凤祁磊贾帅杰刘欢龙刘建刚樊宏伟
闻玉凤 祁磊 贾帅杰 刘欢龙 刘建刚 樊宏伟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变电站也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应该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措施,这样才能提升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大众对于电力的基本需求。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接着从继电保护运维防误的基础技术出发,探讨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智能防误方法
引言
在建立变电站常规化管理机制后,要整合管理流程和管理重点,确保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智能防误方法应用得当,从根本上保证具体工作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处理,提高整体继电保护工作的水平,为后续管控项目综合质量的优化奠定基础。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一环,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对整个电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电保护系统作为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和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1智能变电站相关概述
通过构建信息处理管控系统到智能变电站当中,能使变电站的信息收集与传输能力得以增强。在智能变电站当中涵盖了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不但凸显出相关设施的智能性,而且便于统一管控变电系统内的相关配电设备。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中以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为主要的特点,借助此种经营模式,让变电站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变电站相应的送电效率获得提高。显然,智能变电站运用智能管控模式,对从前变电站运行中的互感器饱和的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并使光缆运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攻克了交直流串扰的难题。通过利用科学的继电保护装置,使从前不佳的变电环境获得有效改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实际上,针对智能变电站来说,主要涵盖了变电的过程层、控层以及间隔层等部分,当变电间隔层与控层实施相关数据信息的管控时候,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让变电站数据信息的处理水平得以提升,而过程层则凸显出过渡的功效,以便确保变电站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智能防误方法的探析
2.1主动式防误
主动式防误操作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一次、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一次、二次设备合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新的防误操作系统。该系统操作通常在变电站需要升级、检修时进行,相关的运维工作人员在发出相应的指令同时,智能变电站的主动式防误系统不会立刻执行相关指令,而是经过主动式防误系统进行正确性判断后,在其判断输入相应指令后才开始执行,若该系统发现指令有问题或存在疑问时,便自动停止操作。可见,该项防误操作在继电保护运维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其可操作范围极广,对智能变电站、发电站等电力运输重要位置的检修、升级过程均有重大影响。为此,在防误操作实施时,应注意将相关装置尽量设置在一体化配置技术控制下,并及时对继电保护装置相关范围内的隔离开关、断路器进行评估、建设,还需加强防误设备检查的力度,以确保整个电力运输的正常,减少不必要的误性因素发生。
2.2硬压板误投防误
硬压板操作防误技术的智能化较次于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压板误投防误技术是采用遥控来实现相应的控制。这种设计的方式,当出现问题时无法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查看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必须有员工到达一线亲自动手来进行相关的操作。一旦发生了错误的操作,就需要使用硬压板来进行维护,当出现硬压板误投,就可能会导致闭锁的情况发生,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电力事故发生,因而应该时刻注意操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进而保证电力输送的稳定性。
2.3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开,这样就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也能确保其他运行装置的正常运行。变电站中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选择利用光纤组网来代替电缆连接,装上无物理端子,这样就可以将装置将的传输信息都埋没在光纤中,让二次回路变得愈加的虚拟化。于是在这种虚拟化的二次回路中也存在着SV接收、GOOSE发送和保护功能软压板等,装置在正常运行的时候,二次回路软压板应该处于一个投入状态。可是如果压板的个数过多,这样就会增加检修隔离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出现顺序错误等操作。就以虚拟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为例,展示虚拟回路中软压板的状态时,需要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在具体实践的时候,运维人员还应该准确的了解到装置检修中的各个细节点,避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这样也能提高整个装置的检修效率,让设备得以长时间处于一个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选择隔离检修防误技术的时候,可以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如装置层→检修状态切换任务编辑层→图形展示层→检修状态执行层。检修的时候,只需要点击界面中的按钮,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安措任务,而且还能实现整个过程的可视化。
2.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智能防误装置就地操作技术
在工作流程建立后,技术部门要积极整合具体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开展有效处理,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此外,技术人员应判定和分析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程度,确保对装置处理工作的优化满足基本要求,为后续开展项目的全过程优化奠定基础。第一,技术人员在对装置进行集中控制时,要按照装置应用的基本需求,合理分析和判定装置控制实施体系内的因素,整合基础参数,从而运行有效的处理机制和运维监督机制,在全面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高就地操作的应用性价值,确保管理流程和管控效果的同步升级,也能为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智能防误操作水平奠定基础。第二,管理人员要在装置就地操作工作开展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效保证管理流程的完整性,确保防误技术的运维管理效果实现最优化,并整合协调技术和控制体系,实现应用分析的目标,为技术协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对项目发展工作而言,协调机制和运维管理效果异常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提升装置效率,才能为后续管控效果的时效性优化奠定基础。第三,相关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实现装置就地控制运行效率的最优化,积极提高装置控制操作者的管理水平,整合装置内部设计元素,确保装置控制指令得到有效的约束和管理。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控制分析和装置控制条件判定具体问题,优化操作流程的合理性,维护就地操作工序的实际效果,保证管理要素都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为后续处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
结语
从论文的阐述与分析當中,可以获知,深入探究与分析基于智能变电站动继电保护供运维防误技术的应用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概述智能变电站,同时说明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具体应用对策:注重装置就地操控防误技术的科学运用、加大主动型防误技术的应用力度、确保硬压板防误技术利用的合理性。希望此次研究的内容与结果,能够得到有关智能变电站管理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从中获取一定的启发与帮助,以便增强防误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推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鹏,卫星,郭利军,etal.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28(19):180-186.
(作者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