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

2019-09-10韦锦遒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

韦锦遒

摘  要: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与家庭教育形成相互补充的局面。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对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表现、影响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品德形成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9-0016-01

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基础阶段以及关键阶段。在学生幼年、儿童阶段,小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感很强,因此家长们的行为举止都会直接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家长的品德、素养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以及道德规范。

1.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表现

(1)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需要以具体的实践以及行为为基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某种精神品质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因此品德理论教育必不可少。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以及机会做好品德知识的教育。而在学校环境下,教育内容更加偏向于学习教育,因此自然缺乏对学生品德形成以及建设的全方位、深层次关注。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们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教育孩子与品德有关的知识,如什么是诚实、什么情况下应该诚实等等。品德知识的指导应融入到生活中,如果单独进行品德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丧失了对品德教育的重要认识。例如,可以利用学生一天中的生活轨迹,将品德知识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生观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阐述动画片不同角色之间的品德表现以及差异,从而在品德知识的引导和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对品德修养的认知。

(2)从学生心理活动层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学生的接触时间长,了解程度深,因此能够充分、及时了解學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精神状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品德修养。因此家长有机会从学生心理活动层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并及时进行教育反馈以及改善。除此之外,心理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精神的发展效果。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其具体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在家长的心理教育中,学生能够不受拘束、放下防备,真实、认真接受家长的建议以及教育,从而从多角度、多层次完善学生的品德以及素养。

(3)从品德实践能力角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品德不仅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表现,同时更是一种实践以及应用能力。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从生活实践出发帮助学生营造道德发挥以及应用的各种场景,让学生在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中提升自身的品德应用以及实践素养。家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需求进行品德实践活动的设计,并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以及品质内涵。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能够带学生体验真实的购物场景,从而明白排队等候的重要性、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等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校外人际相处的道德表现能力。

2.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方式

(1)家长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家长作为学生启蒙时期的重要接触人物,是学生模仿的重要对象。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会主动模仿家长的行为表现、语言语态等,从而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因此在家庭环境中这种模仿效应就具有双重性的作用。因此家长需要利用好正面的示范作用,通过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的方式提升品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家长要想对学生落实诚实教育,首先在自身的言语以及行动上就需要诚实的待人接物,这样才能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建立诚实的良好品质。

(2)家长通过实地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处之一就是具有直接性和实时性,学生能够在真实化的生活场景中直接感受以及接触到品德的内化形式以及外化形式。实地教育是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为了“趁热打铁”,能够及时纠正、改善以及促进学生的品德表现以及行为。例如,当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时,家长可以直接指出学生这一问题,并讲解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提升实地教育的效果。

(3)家长通过鼓励式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学生在进行某种行动或者事件的时候,会从两个方面感受到成就感。一种是过程中感受到的成功,一种是从结果中享受到成就感。过程中的成功感觉来自于学生对这项行动或者事件内容上的喜好。根据上述学生形成成就感的机制来看,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对成功、赞扬的渴望进行鼓励式教育策略的实行。鼓励式教育的过程要求家长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其品德形成和建设的过程进行赞扬、鼓励,同时淡化对学生犯错过程的追责以及批评,转变为对犯错原因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引导。例如,当学生出现撒谎行为时,家长需要冷静下来,明确学生撒谎的动机以及原因,并在轻松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明白撒谎的负面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承认错误。

3.结束语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与家庭教育形成相互补充的局面。随着教育深化发展,学生的品德建设工作也逐渐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对此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不仅要补充学校的品德建设教育,同时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设因地制宜的品德教育模式以及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为萍.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7

[2]胡亚文.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及优化路径[J].智库时代,2019(18):278-279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