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渝东门户的时代华章
2019-09-10袁麒麟
袁麒麟
对于渝东门户巫山而言,刚刚过去的2018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专题汇报。巫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受到总书记的检阅。
面对机遇叠加与困难交织的特殊环境,走进新时代的巫山人在拼搏中前行,在实干中奋进,经济社会发展捷报频传。高质量甩掉“贫困帽”,高水准布局生态产业,高品质推动城市转型,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为本底的深度变革之路。
门户之变:巫峡大地旧貌换新颜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既是国家使命,也是巫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生需求。2018年11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巫山等四县座谈会上强调,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之后,巫山县委县政府及时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攻坚战”“十项行动计划”,将渝东北门户重镇巫山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巫山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清晰地勾勒出了巫山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实施路径。即通过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办好“红叶节”、练好“气字诀”、打好“文化牌”,为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山水,赋予更为深厚的绿色底蕴和更为优雅的灵动神韵。
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演进的,是大手笔的污染治理。随着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乡黑臭水体治理、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重点战役如火如荼的展开,巫山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长江干流保持水质Ⅱ类,森林覆盖率达5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5%以上,多次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交通的立体变迁,让巫山人彻底告别了蜀道难的辛酸与痛楚。面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纵深演进,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交通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在为期3年的交通大会战期间,巫山全面打造“水陆空铁”门户交通枢纽。如今,巫山机场即将通航,郑万高铁加快建设,巫大高速、奉(巫)建高速和两巫高速有序推进。
随着一批接一批的重大项目在巫山布局,巫山正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和“水陆空铁”的立体综合交通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开放大格局,登临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的战略高地。
绿色赋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农业的“三箭齐发”,是巫山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引领下,巫山将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满山红叶似彩霞,一部《等到满山红叶时》电影,将巫山红叶演绎得如诗如画。如今,巫山红叶已经成为三峡旅游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为赋予这张名片更多的内涵,巫山种好红叶树、建好红叶园、办好红叶节,连续举办了12届的红叶节人气逐年高涨,“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品牌享誉全球。
作为重庆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县,旅游一直都是支撑巫山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巫山,可观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可探千年古镇、万年文明。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高质量建设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女景区、当阳大峡谷3个5A级景区和一批4A级景区,高标准推进景区规范化、智能化建设,高效率提升景区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打造以“核心景区”担纲、“知名节庆”助威、“全域旅游”富民的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做靓“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核心品牌。如今,神女景区南北水陆大环线全面贯通,立体游三峡、全景看红叶如梦如幻,全年购票人数突破120万人次。
生态优势与文化内涵,为巫山创新养眼、养身、养心、养性、养神和养情等生态康养新模式,打造三峡云端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提供了与生俱来的厚重土壤。而善于创新的巫山人将文化消费、体育健身、中医养生、文艺创作、影视拍摄、育幼养老、休闲度假等融入康养产业,高标准打造摩天岭、梨子坪、核桃坪等康养基地,当阳乡、红椿乡、邓家乡等森林小镇,“休闲李庄”“休闲橙庄”“森林人家”和“三峡院子”“梦幻客栈”等大批特色民宿闪亮登场,形成了生态康养完整产业链和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四季康养旅游主题。
巫山脆李和纽荷尔是声名远扬的中华名果,也是巫山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重要体现。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巫山在科技化管护、工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上狠下功夫,不断夯实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之间的利益链接,大力做好农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工作,推动农业实现“接二连三”,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农户为主力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格局。巫山脆李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品种权,“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叫响全国,并荣登全国李品类公共区域品牌榜首。
为推动工业的绿色转型,推动工业园区“一区三园”协同发展,巫山通过腾笼换鸟,将产品无市场、发展无前景、管理无效果、经营无业绩的不良企业清理出园区。同时,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2018年,工业园区完成新建、续建项目投资1.09亿余元,引进服装、建筑节能材料等项目6个,签约资金2.3亿余元,实现产值9.5亿余元。
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聚焦,巫山红叶、巫山脆李、巫山神女、巫山猕猴等独具巫山特质的“美丽中国”名片叫响全国,成为引领巫山产业转型的强劲动力。
城乡共进:大家园共享大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巫山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打造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巫山和风情巫山,让每一个巫峡儿女都能过上充满幸福质感的高品质生活。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最公平也是最普惠的民生。巫山城市之美,在于有山有水有港湾的颜值美和有诗有爱有文化的气质美。为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之城,巫山依托“两江四岸”,按照高唐组团宜居、江东组团宜商、早阳组团宜业、南陵组团宜游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山体、水体、植被和岸线等景观资源,涵养城市文脉文气,打造峡江相拥、山水辉映、人文大美的魅力之城。
根据规划,巫山通过对高唐组团提档升级,打造旅游城市接待客厅;通过布局高端地产、商业综合体和旅游码头游客换乘枢纽中心等,确保江东组团“三年成城”;通过在早阳组团布局高铁经济,激活发展动力;通过在南陵片区打造两江夜游和南陵古道,彰显城市魅力。
巫山的乡村之美,在于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满是乡愁的风土人情。为打造“自然美”与“人文美”融合,“产业美”与“生活美”共享的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深挖巫文化、远古文化、三峡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以大昌镇、庙宇镇等为代表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培育以建平乡、两坪乡、平河乡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小镇;打造巫峡镇、双龙镇、曲尺乡等为代表的滨江风情小镇和骡坪镇等边贸集镇。
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是巫峡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2015年以来,巫山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大扶貧推动大振兴,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干劲,累计实现120个村、23290户86735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83%,农村道路通组通达率90%,饮水安全覆盖率100%,致富产业实现全域覆盖。经县级自查、市级核查、社会公示和国家专项评估,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特别是巫山探索实践的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先后在全国、全市进行经验交流。
随着城乡大家园的协同共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实事全面落地。在城乡共进的共建共享中,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在不断增强。
透过一片片产业、一栋栋新居、一条条公路、一个个水池、一张张笑脸,巫山每一寸土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巫峡儿女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而巫山的每一次变化,都踩在了新时代发展的节拍上。
图片/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