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适配度研究

2019-09-10曲晓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摘 要:本文收集了中国31个省份2009—2016年关于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9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计算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值。结果发现:在31个省份中,29个处于失调层次,仅有两个省份处于协调层次,并对我国整体协调值及协调等级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协调值

一、引言

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是通过科技来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能力。面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改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全球人民共同的目标,但是经济发展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指标,因此衍生出生态科技创新这个概念。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同关系,那么这种能力的发展不仅会使环境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并且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当前对于我国的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上,陈艳春等(2014)采用面板数据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U"形关系[1]。杨玉桢等(2019)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得出各省每年的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利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对绿色GDP的影响[2]。而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能够发现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的互动关系,对于我们之后在这两方面进行调节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钱士茹等(2015)构建了安徽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进行了时序分析[3]。霍远等(2018)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性,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4]。

从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尽管对于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计算了协调度,但是学者们对并未将生态计入核算范围。因此,本文选择将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进行协调适配度计算。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研究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参考杨玉桢等(2019)对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所选择的指标,但相对指标消除了量纲更能说明问题,我们分为了两个环节、八个指标来进行研究。在投入环节,选取了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X1)、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X2)、R&D人员全时当量占比(X3);在产出环节,分为经济效益层面和环境效益层面,经济效益层面选取了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占比(X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GDP比重(X5),环境效益方面选取了废水、废气排放量及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设为X6、X7、X8。

本文选取了2009—2016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生态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及中国各省市的GDP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二)协调适配度的计算

在计算协调适配度时有以下四个步骤:1.建立功效函数;2.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3.建立協调适配度函数;4.确定协调适配度等级的划分标准。

1.建立功效函数

功效函数可以表示如下:E(Ci)=(Xi-βi)/(αi-βi),βi≤αi,E(Ci)具有正功效;E(Ci)=(βi-Xi)/(βi-αi),βi≤αi,E(C)具有负功效αi、βi为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权重的确定

通常,权重的确定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相对于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更加客观,没有偏见性。为避免主观性,本文采用的是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赋权法。

设Xij为第i个省份的第j个指标(i=1,2,…,31;j=1,2,…,8),计算权重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省份的特征比重: ;第二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其中k=1/Ln(n);第三步:计算指标Xj的差异性系数:gj=1-ej;第四步:确定第j项指标的权重: 。

对31个省份2009年至2016年8个指标的数据按照熵值赋权法确定权重后得到每个指标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

从指标的权重系数来看,X4所占比重最大,占比一直在0.2以上,其次为X5,占比在0.2附近波动,而占比最小的指标为X2,一直在0.1以下。

3. 协调适配度函数的建立:

由于单一指标的功效系数不足以说明协调度评价系统的发展态势,因此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综合功效来反映指标要素的相互协调状态及系统整体功能协调状态,把该综合功效称为各省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协调度越大,说明各省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愈好,反之越差。

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协调适配度函数:

HD=W11EC(V11)+W12EC(V12)+…+WpnEC(Vpn),式中, ,Wji为 的权重系数,计算的加权和即协调度。

4. 协调适配度等级的划分标准

为了更方便地反映各省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本文借鉴杨世琦等(2005)对协调度等级的划分,以协调度等于0.5作为失调与协调的分界点,当协调值小于0.5时为失调状态,当协调值大于0.5时为协调状态划分为十个等级[5]。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表3的协调等级,31个省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八个等级,29个省份都处于失调层次,只有2个省份处于协调层次。江苏处于低度协调;广东处于高度协调;失调层次中海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处于极度失调;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处于高度失调;天津、河北、辽宁、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处于中度失调;北京、上海、浙江属于低度失调;山东处于弱度失调。总体来看,我国各省市所处的协调适配等级都较低,处于高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的省份较多,足以证明我国各省份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之间处于失调状态。

从各个指标所占权重来看,指标的重要程度为:X4>X5>X3>X1>X8>X6>X7>X2。因此,我们在关注全国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上,需要在各省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各省R&D人员全时当量、各省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上加大投入,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让科研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创造更多更先进的科研成果,助力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另外,尽管环境效益指标占比比较小,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避免不了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我们仍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仍然要控制对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陈艳春,韩伯棠,岐洁.中国绿色技术的创新绩效与扩散动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4):50-56.

[2] 杨玉桢,宋文松,李姗.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05):72-79.

[3] 钱士茹,赵斌斌.基于耦合模型下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4(04):59-63.

[4] 霍远,朱陆露.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为例[J].武汉金融,2018(09):57-62.

[5] 杨世琦,王国升,高旺盛,陈源泉,陈冬冬.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04):298-301.

作者简介:曲晓娜(1996—),女,汉,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统计学。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