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

2019-09-10孔养涛

高教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重要性策略

孔养涛

摘  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因素,其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高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其中对师德素养的提升是教师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不仅包含了教师的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对于其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修养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充分认识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提升,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师德;师德素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3-0138-03

Abstract: Teacher are the base of education plan. As the core factor of education work,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moralit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project. Among them,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eachers to develop themselves. It not only contains teachers' pers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but also has certain requirements for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and moral quality.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education, and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morality, we can better promote it,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teacher's morality; teacher's morality; importance; strategy

“师德”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灵魂和生命,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更应该具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高尚品德。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这一职业越来越趋向于一个社会岗位,很多教师失去了过去的“先生气质”,成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上班族”。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教育使命感的缺失不仅是由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个人的趋利心理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德素养的问题也逐渐被更多人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些教育方向成为现代教师首先应明确的思想意识,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对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视和提升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一、教师自身的师德素养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都以其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形象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种高尚的师德素养不仅使我国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很多教师不仅具备高超的知识能力素养,同时还具备鞠躬尽瘁、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出现了失德、失品的个人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危机,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个人思想政治观念不强,教育定位不准确

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因此,对于教育而言,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教育尤其重要。但现如今,很多教师在个人思想政治观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形态的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懈怠性和模糊性。尤其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行业的社会性还不足以使大多数教师信念缺失,但小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开始出现偏差,对于财富和名利的价值取向逐渐使其丧失了对个人思想道德的坚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自身的德行缺失,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动力。这种教师言行的错误引导,容易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失去自身的价值。

(二)业务能力较低,难以贯彻现代化教育理念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该作为教育事业的引导者,通过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樣化。但不容乐观的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教师人员在这个发展中却逐渐失去自身的教育价值。很多教师满足于现状,对于现代的教育理念充耳不闻,习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守旧刻板的教学态度在网络化时代难以跟上学生身心发展的步伐,因此也就出现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不注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和个人业务能力上水平较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够严谨。这种治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也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三)缺乏教师师德素养,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所谓“立德”,首先在教师队伍中要有明确的德育标准,如何培养学生,培养具有什么样品德的学生,是“树人”目标的前提条件。虽然我国对于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教育不断在进行,但不守师德的行为依然不断地被曝光。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注重自身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身体的体罚和人格的侮辱,有的教师动辄就对学生进行言语上攻击,更有甚者还会殴打学生。除此之外,近年来一些高校不断曝出教师猥亵或性侵学生的案例,这种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教师缺乏师德素养而引起的。在不断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很多教师失去了对教师师德素养的坚守,转而去迎合低俗享乐的物质化社会乱象。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纯洁性,为教师队伍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多次进行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他们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决定了其必须不断进行自身师德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言行一致的影响教育。“立德树人”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一种发展要求。师德作为教师的立身之本,不仅包含了高超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还应该注重德行方面的个人素养。加强对教师队伍师德素养的提升和强化,是打造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基础。只有组织一支有品质、有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的接班人。

(一)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普及,当今国家实力的竞争应着眼于人才素质的竞争。要培养高素質的劳动人才,学校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行引领。古人有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素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工具。但教书育人的关键不应仅停留于前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而要进行人格教育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师德素养。在进行教书育人时,学生通过对教师言行的模仿和学习,不断形成自身的独特性格。其中包括对教师为人处世、治学敬业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感染,在教师的身教过程中,每一种良好的品格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表率。因此,提高教师师德素质,不仅是教师本身的一种发展需求,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感染和教化作用。我们常说,正人先正己。高尚的师德素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为珍贵的是学生从教师那里继承下来的人格品质。正如孔子的贤弟子们,师高学生才能更强。

(二)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对其自身发展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开展,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革。但对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来说,无论哪个时代,对其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需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同时还应该为社会培养具有个人价值和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是教师立于该职业的根本。提高教师师德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珍惜自己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丰富的知识涵养来丰盈内心。在治学态度上,高尚的教师师德素质是一种内在驱动力,它会不断鞭策教师追求更高水平的素质的修养,终身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可以从物质化的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还需要在平时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加强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塑造和提升,从自身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坚定自己的信念,维护自身的操守,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对学校的发展尤其重要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扩招,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很多青年人开始走向教师岗位,为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发展力量。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是关键。而教师素质中提高教师师德素质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教师的师德素养构成了一个学校的师风建设,在进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校风建设和品牌效应主要来自于教师合学生的共同作用。提高教师师德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本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合格人才,同时在精神层面,教师的师德素养还影响着学生未来在工作中的各种态度。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而什么样的学生就代表了什么样的校风。因此在学校的改革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师自身师德素养的培养和要求,是每个学校非常重视的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学校的师德素养并不能涵盖到各个老师,有的教师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难以真正做到修身养性。在金钱物质的诱惑下,很多教师虽然表面具有师德素养,但思想上已经出现了松懈。很多教师的行为开始与师德素养要求格格不入,对于这份职业的社会价值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长此以往,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形成阻碍作用。

(四)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对社会的发展也很重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历史重任。从社会交流来看,学校中应该是社会因素最少的一个公共场所。学生和教师的组成主要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形成的团体,教师承担着传播文化、播种文明的使命,而学生应肩负起振兴中华、不断创新的历史重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具备相匹配的个人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既定目标。学生在学习阶段,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对外界的认知完全来自于教师的经验教训。因此要想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现代化人才,就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未步入社会之前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我发展能力,以便未来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此外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风向标,未来的社会需要当下学校中的人才进行创造,高尚的师德素质不仅可以影响到学生当前的自我塑造和成长,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社会的发展确立一个基本的方向。如果教师的师德素质朝着正确而高尚的方面发展,那么未来社会的发展自然也是文明而进步的。

三、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策略

教师师德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从教师个人出发,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教育,同时还需要从学校和社会进行外界的约束和监督。虽然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精神层面的塑造过程,但也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塑造环境,才能使其在师德素养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而高尚的个人修养,长此以往去影响和教育更多的学生。

(一)学校在提高师德素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完善师德素养方面的规章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来约束和监督教师的师德素养问题。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对其的约束力是最大的。因此教师的师德素养问题也应该从学校自身的规定出发,以本校的校风师风建设为标准,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出一定要求。而对于不遵守校园制度的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如一些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失德行为,学校方面应给出相应的态度和处理条例。而不能一味地维护教师或偏向家长学生一方,在对待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抓住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机会,积极展开对师资队伍师德素养的培养工作,以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对教师个人的品德要求。

第二,要不断加强对教师师德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素质是需要进行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才能更好地确立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尤其对教师而言,要想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与时俱进,积极向上。而作为学校方面,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再次教育,如讲座、培训、交流等方式,可以使教师们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塑造和完善,最终实现自身师德素养上质的提升。

第三,重視师德档案的作用,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对学校而言,每个教师的师德素养水平都是不同的,单纯地依赖学校的制度约束和思想教育很难细化到每一位教师,因此就需要依靠师德档案来发挥其警示作用。建立师德档案,主要是为了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定的自觉性,通过对教师师德素养的一个记录,使教师在进行教学使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珍惜个人的声誉和品德,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监督机制,不仅要从学校出发,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展开,对于教师的师德行为,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价和监督,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对品德素养的高低有一定的认知,从而为今后的个人修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二)个人在提高师德素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自觉性。教师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和自觉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意志力进行自我约束和完善。教师师德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也需要其不断加强自觉性的培养,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只有坚定自身的立场和信念,才能脱离低级趣味,培养出高尚的师德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见贤思齐,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保证与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高度一致。从学习中不断借鉴教育经验,通过自身的约束力来进行师德素养的完善和提升。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对思想去粗取精。教师的自我反省是其不断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具备这种反复自省的习惯。无论是对教学能力的反省,还是自身师德素养的反省,都可以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通过对自己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剖析,使教师实现自律意识的觉醒,真正做到自我蜕变和发展。在自省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好的思想要做到及时清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自我检查,坚守最初的教育信念,真正从内在得到师德上的升华。

第三,培养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师德素养的核心在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只有对教育本身充满热情的人,才能在长年的教学活动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奉献自己的一生。当然,这种情怀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的不断强化和感染,教师在自我定位和社会期许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上进心和成就感。同时,在自我师德素养的提升过程中,社会对于教师的尊敬又会满足其荣誉感,种种因素,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更有责任感,从而爱岗敬业、甘为人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道路上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去关心关爱学生,从平等公正的角度出发,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束语

教师作为国家实力竞争中的重要一环,其师德素养的影响虽然较为隐性,但影响范围和力度却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要重视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不断对其进行提升,使教师的师德素养自成体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进步,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庚灵,黄坚毅,刘志勇,等.全面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高校师德水平[J].中国农业教育,2006(3).

[2]杨燕,陈智栋,刘春林,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3]王红艳,边云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制约因素的研究[J].前言,2016(12).

[4]张兆文.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新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5]刘建华,陈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

猜你喜欢

重要性策略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我的手机在哪?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无敌上上签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