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
2019-09-10姜永健
姜永健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石油企业,其产业规模也呈现逐步壮大的趋势,并跃入新的台阶。根据我国油田的地质特征、我国油田的开发方法和特点以及近年来我国油田的发展状况,我国油田一直是石油开发后期的一种集约型开发。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可以发现,这种加固方式的效率很低,在经济效益和技术的使用以及研发水平上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根据我国油田的客观实际,改进二次采油的开采方式,促进我国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技术研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油田高含水;调整;强化开采;二次采油
引言:我过油气田开采方式根据类型及地质特征不同,开采方式也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开采,从而优化油气田的经济效益与技术应用。在我国主要分为中小型的海砂岩油田,大中型陆砂岩油气田及复杂油气田以断块为主。目前我过主要是油气田是陆砂岩油气田,根据其基本地质特征,应采取措施提高高含水注水开发油田后期的技术开发水平。
一、我国油田的地質特征
1.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渤海地区,由于其有较大构造面积,出油量高,油田面积可答几十公里,所以石油储量相当大,一般在数亿吨甚至数十亿吨。
2.流体性能差。高密度,通常在0.93到0.97 g/m3之间;粘度很高,底部通常在26mpas到150mpas之间。冰点很低,通常在零下29度到零下3度之间;油气比例也很低,一般在每立方米5到30度之间。
3.大部分为层状边缘储层。这些领域中的大多数都没有那么活跃的边水和更少的自然能量。储层的压差很小,通常顶部很小。
此外,由于气候和地质的长期变化,内陆沉积物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地层中砂岩和泥岩的交错分布。由于各储层的性质不同,渗透率与油、气、水等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1.我国油田高含水后期采用的强化注水开采措施
在我国油田地质特征和油藏开发条件下,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逐步提高开发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油田开发。油田开发初期一般部署基础井网,开发井距大、开发层厚。在开发中后期,即从中含水后期到高含水前期,对加密井网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和开发,并根据新流量单元对注采系统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水驱控制储量,提高了采收率。
受大陆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无论河流相或三角洲相相等,在沉积过程中水体大小都受到限制。通过国内外实践资料,揭示了渠道砂和条形砂的厚度与延伸宽度的关系。总体上,我国油田砂岩单层厚度小于5米,较少小于10米,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采收率,我国普遍采用早期注水,资料表明,我国注水开采油田的产量和储量一般占到了到的85%以上。
2.根据原油粘度普遍较高和逐步强化注水进行开采
由于地质特征,陆相沉积物通常含有大量陆生高等植物,并形成以它们为食的含油母质,其中含有较高的原油含蜡量和粘度。我国开发的主要油田的原油粘度一般在几至10兆帕以上。相对密度约为0.85,为中原油。在一些油田,原油的粘度达到几百兆帕。甚至达到105MPa。后者约占石油资源的16%。由于中、重质原油的资源结构特点,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的地层油和水粘度较高,注水的非活塞性相对严重。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需要大量开采原油,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在相同的水油比条件下,油藏宏观非均质性也控制着油藏的动态生产过程。当正韵律油藏获得与其他韵律类型相同的采出程度时,其耗水量较大。渗透率级差越大,变异系数越大,前期含水上升越快。与相对均匀的储层相比,储层的非均质性越大,在相同的采收率下消耗的水越多。
在油田实际注水开发过程中,实际含水率和原油采收程度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具有规律性。然而,由于注水方式的选择和变化以及开发井网的充填,特定曲线形态有其自身的演化趋势。这一特征表明,我国注水开发油田在高含水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原油可采储量的60%左右应以60%以上的含水率开采。
二、由于上述特点,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为了保持油田的稳定生产,可以采取逐步加强开采的一系列措施:
1)注入注采井网,提高注采井的比例;2)增加注采井的排水量。并不断提高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收率。中、高渗油藏单井采出液强度由早期含水期的1-3m 3/m提高到高含水期的3-5m3/m,剩余可采储量回收率由早期的3%-5%提高到6%-8%。实践表明,由于上述措施的有效运用,我国油田在稳产期原油产量可达到可采储量的50%-60%。
三、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方针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策略
1、强化开采的问题
(1)由于长期使用强制注水,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注水压力、频繁长时间的井下作业,造成套管严重损坏。
(2)采矿成本很高。首先,由于采油设备损坏严重,使用寿命短,需要对大量地面工程进行定期改造,增加了劳动力工作量和设备采购,增加了成本。其次,研究和实践表明,油田的运行成本和含水率呈指数增长,即要降低运行成本,首先要有效控制含水率。
(3)随着油田含水率的增加,强制注水导致用水量迅速而直接增加。
2.根据相关问题调整策略
(1)改变注水方式
由于我国传统的强制注水方法在开采后期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效率很低,而国外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经常采用周期注水法。实践表明,周期注水可以改变地层流体状态,提高采收率。同时,采用井下爆炸等先进采油技术,提高了效率,同时保护了地层,避免了对地层的损害。
(2)管理方式的转变
由于我国以往的石油生产管理主要集中在全天的生产效果上,为了在平面和层间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高含水后期,生产效果主要取决于剩余油的运移程度。因此,管理的重点应倾向于考虑单井,同时做好单井流线分析,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在经济效益和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进展。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我国油田的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从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后期开采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石油地质工程中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措施[J].高春革.化工管理.2018(02)
[2]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J].张贤松,丁美爱.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3]一种新的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J].康晓东,冯国智,张贤松,王海江,蒋珊珊.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