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团在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2019-09-10王绍朴
王绍朴
摘 要:团队精神是当代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作为大学生根据自愿选择的团队,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快速增强团队意识,是社会团队精神的共识。避免个性太强,同学人际关系淡泊,对合作意识的理解偏差。如何利用学校团队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活动教师和学生干部的作用日益受到高校重视。应当增加集体意识,完善人际关系,认清合作关系,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个人素质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团队合作;大学生;意识;社团
1 团队精神的定义内容
团队精神是集体意识,是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共同体现,展现的是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自我突出并不是一个团队快速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同时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是要求成员为之牺牲自我,是应该不断改善自我、超越自我、主动希望与团队融为一体完成团队的共同目标和任务。高校活动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引领着学生的思想教育。
因此,文章是从学校开展多样化社团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角度入手,通过讲解社团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合作的关系,研究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到的合作精神,理解合作的意义及方法,努力改进大学生对于团队精神的缺失以及理解性的偏差,增强个人发展,顺应当今社会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2 社团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中的作用
2.1给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氛围。
学生和社会人员最大的差距就是大学校园这么一个过渡,而大学社团活动正是给学生模拟出步入社会参加社会活动的最好平台,所以说团队活动就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教育、是步入社会之前最好的领导者。学生在团队活动的实践中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在过程中性格不同的展現能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到如何与他人交往,从而塑造更好的团队,烘托出一种具有特色的、具有学习能力的、具有教育能力的团队文化。成员之间持续影响其他同学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继而从自身内在培养起对整个团队的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2.2组建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沟通平台
所有的情感都是一种内在素质,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亦是一种特殊情感。而所有情感的产生都是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产生的,团学合作活动就是为学生团队提供这么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这个活动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它会吸引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一起临时组成这个团队,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团队的目标集思广益,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互相改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成员对团队的忠诚度,在团队中建立起队员之间的信任与感情,增强个人对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形成共同进步,增强团队精神的能力。
2.3社团活动是承接社会平台的载体
参与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对提高自我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基础,不管我们的思想能力还是对事物的价值观,都是通过实践活动这个大载体实现的。特别是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在校的大学生接近百分百的孩子在校期间都会参加一个社团活动作为兴趣爱好,因此校领导要重视起社团对孩子们的影响力和改造力,应该充分地利用起社团活动给学生们带来的合作上的认知和精神方面上的提升、对于校方或者教育者,在社团的活动中主要角色就是创造者、开拓者和引导者。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思想观念、个人志向的转变期,所以校方应当接受校园社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应当在新社团注册、社团种类审批、社团方向指导和个人安全保障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好实践舞台,任命好充满激情的干部,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让我们的校园社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承接社会的载体。
3 团队精神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树立竞合意识
合作竞争理论是源于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缺点的认识和适应当今复杂经营环境的对策。“是竞争而不打破规章,合作却有所不同,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理念。只有合作与竞争相互平衡才能实现共赢的完美结果。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发挥合作,同时更不能忽略竞争所带来的价值。只有合理性的竞争存在,才会让每个成员发挥出他们无限的动力和激情,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团队下达的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团队才更具有凝聚力和善于合作的战斗力。
3.2调节好学生个性的发展
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都是以人为中心,但绝对不是个人,每个个体都有着无可顶替的优势,因材施教,因长分配。每个人都可以将个体的优势带入团队来相互吸取但是绝不可以突出个性,面对集体要做到的就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团队所需要的所有成员的共同付出而得到的集体成果。团队精神的增长和社团的良性发展都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保护学生良好兴趣爱好的前提之上。因此,在社团活动中,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人物性格,弥补学生的行为缺失,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成长,发现自身闪光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不是因为空缺,因为随波逐流,因为强迫才进入社团。
4 结语
社团的实践模式能够加强课堂上死板课本的理论知识,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将课上的理论与社团实践相互结合,在社团活动中增强学生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与此同时各高校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在社团实践中的协作精神,在校大学生能够借助社团这个平台与社会接轨是为学校添光更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早了解之后才会有更多创新,团队活动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修正意识强,为学生接受管理和自我约束创造了强有力的条件,为日后组建精英团队提供了合作氛围。通过校园文化的渗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传承着民族文化内涵,学生能在丰富的校园生活,能与集体和社会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我提升价值,从而逐渐步入社会,认识人生,吸取多种技能。
参考文献
[1]白秦湘.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D].吉首大学,2012.
[2]杨丹,赵雪.浅谈社团文化中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8):34.
[3]陈会,毛明,张文静.高校社团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问题及对策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3):150-151.
[4]秦川.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的反思与重构——以JL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09.
[5]蒋文宁.文化管理:大学管理变革的新探索——对广西四所高校管理的文化诊断[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