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2019-09-10李丽

成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初中历史重要性

李丽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建立了更深入、系统、全面的培养目标,更先进、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初中历史教学不断深入,不断完善。当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强调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团结,越来越强调融合互助。民族团结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祥和的基础,培养民族团结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任。因此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用科学的、高效的、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民族团结意识;重要性;方法策略

1 前言

历史学科是优秀文化的浓缩,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历史这门课程是系统的传播文化的重要课程,是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的重要课程[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历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学生创造了课堂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历史课堂是积极主动的课堂,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而展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轻松愉快的习得知识,获得思维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自然的达到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教学目标。

2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意义

首先,培养初中生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学生准确辨别、合理判断一些言论,坚定自己的立场。初中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判断能力比较差,现如今网络上常有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以及一些民族暴动、打砸抢烧事件的报道……[2],如果学校教学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那么学生可能无法准确的判断、评价与民族团结、安定有关的言论,无法尽己所能推进民族团结。

另外,培养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维护民族关系和社会安定。初中生思维和心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不断熏陶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学生日后会本能的尊重和团结各族人民,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进而为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3 核心素养视角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方法策略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历史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需要注重学生主体性、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3.1 丰富历史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认识、体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节的大标题是“民族大团结”,首先从地图板块上呈现了我国的地区分布、民族分布情况,并介绍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及管理制度,教师在带领初中生学习本節内容时,首先要把握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异同点,领略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能仅由教师讲解。还需要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自主感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民谣曲目、民族故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比如歌曲《爱我中华》、《天路》、《骏马奔驰保边疆》等,还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3]这些内容能有效的补充、丰富教材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3.2 响应核心素养的号召,变换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单一的依靠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念。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积极的、属于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智慧。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感受各民族的文化魅力。

例如在学习各民族文化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变换教学方式。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不同民族的人现场表扬本民族的节目,展现民族特色,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预习该章节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民族在课上交流该民族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这样各个小组的学生会带着任务去预习,去思考,并且在课上自由的交流、探讨,互相补充,思想碰撞,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各个民族的特征,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3.3 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追根溯源,联系古今,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认识民族团结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不能仅依靠说教,而是要联系实际,用真实的从古至今的实例向学生证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要引导学生从系统的、发展的角度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回顾历史,各民族具有共同的祖先,同样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发展,走向繁荣,各民族历来相互扶持、相互交融,共同进步。中国自魏晋以来不断由民族迁徙,人员流动,民族迁徙给当地文化、经济、种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唐朝时期和亲、结盟政策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唐中宗也曾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和亲也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近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团结一致,联合起来共同反抗侵略者,才赢得了全民族抗争的胜利,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与尊严。可见民族团结是从古至今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发展潮流。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通过历史教学培养民族团结意识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丰富历史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换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追根溯源,联系古今,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认识民族团结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圣进.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白云军.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意识的培养[J].湘潮(下半月),2011(01):145.

[3] 罗丽娜.增强认同意识 维护民族团结[N].贵州民族报,2017-02-06(A03).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初中历史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