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再生产研究
2019-09-10黄菡
摘 要:当今我国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打造民族旅游场域司空见惯,最具特色的便是民族旅游场域衍生的子场域——演艺场域,而其中参与者为其不同的诉求在演艺场域打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旅游演艺场域中传统民族文化再生产的价值主要是传播传统民族文化,激发少数民族文化精英、当地民众和整个社会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演艺场域;土家族传统文化
Abstract:Ethnic cultural tourism is booming in today’s China.Based on their local culture,ethnic tourism fields are commonly built in minority areas.The most distinctive,however,is the performing field,which in fact derives from the ethnic tourism field.Participants delivering various appeals are functional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where the performing field is created.The value of the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ourism performing field is mainly to sprea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raise the consciousness on the part of the elite,the local people 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 in minority area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e.
Key words:Culture Reproduction;tourism performing field;Tujia traditional culture
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论为指导,对恩施女儿城艺术团编排的大型民族歌舞实景剧《黄四姐》进行个案研究,对此旅游演艺场域的参与者:政府、投资者、文化精英和人民群众等文化主体进行分析,阐述他们在整个演艺场域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不同功能。围绕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如何建构旅游演艺场域以及各种力量如何作用并影响土家族传统文化再生产,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一、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
“文化再生产”这一概念是布迪厄最早提出来的,并在他之后的学术研究中形成具体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等。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五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国家资本。这几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社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断地发展。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运作和文化再生产必须要有一定“场域”,布迪厄给场域的定义是:“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他认为,社会世界就是由无数个相对自主且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各种不同的场域,比如说艺术场域、科学场域、政治场域、学术场域、经济场域等等。社会作为一个“大场域”,就是由这些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子场域”构成。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能理解为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实实在在的场地,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一个场域中包含着各种正在活动的力量,正是在场域中积极活动的力量,确定了特定的资本。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又是用以竞争的手段。只有在与一个场域的关系中,一种资本才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如果不与场域联系在一起就很难体现其价值并发挥功能。文化的再生产是在某一特定的时空之内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它既是人们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向的直接反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作为文化创立的主体——人类,也会随着环境、时代的变化不断继承和发展原有的文化,文化也是人类不断再生产的产物,它也具有现实超越性。
二、旅游场域衍生场域——演艺场域解读
一个场域形成的标志,既要有特定的场域边界,又要对某种类型的资本争夺为中心。 旅游场域是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围绕经济利益的合法化而组织起来的“综合体”。国内类似于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场域构建成功的有很多,这种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场域在国内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云南昆明的民族村,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在这种民族旅游场域中包含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再生产使民族文化产业化,其中演艺场域这一子场域在整个旅游场域中发挥重要功能,不仅吸引大量游客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演艺场域中的文化再生产提高其主体以及当地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更有甚者走出当地演出,民族文化得以传播也是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我国旅游演艺热潮的是2004年在桂林阳朔推出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西安的《长恨歌》,云南的《丽水金沙》,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和《张家界·魅力湘西》等,这些都是结合当地特色、与景区紧密结合的旅游演艺先后诞生,大多取材于当地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再生产。
恩施州自古处于我国中部,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程度深而久远。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城镇化发展迅速,文化变迁加剧。在这种大的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恩施州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现代性文化、流行性文化冲击,不断的流失,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式微。针对文化保护和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2003年10月17日,分别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指出,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这对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此,华硒集团抢占先机,在恩施市城区边郊开发建设“恩施女儿城”。恩施女儿城是以土家文化为依托,打造的城市民族文化品牌,整个城内囊括恩施州八个县市的土家传统民族文化,用以吸引大众的眼球,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带动集团其他产业发展。笔者于2015年7月以及2016年2月两次到恩施女儿城实地调研,发现女儿城游客主体还是恩施州本地人居多,而外来游客人流量集中在旅游旺季(寒暑假、长假等)。据笔者观察,女儿城内的人流高峰在每天晚上的7点至9点这一时间段,而这一时间段正式女儿城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联合编排的大型土家实景剧——《黄四姐》。由此可以看出在再生产过程中,旅游演艺场域占据主导地位,为少数民族文化展演提供了机会,决定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项目、演出形式及意义。再加上文字和口头语言、观众的反应等因素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依存和同构关系,共同构成了旅游演艺场域。《黄四姐》以土家民族历史文化为素材与现代演艺文化相结合,包括原创和融资、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演员排练、节目中试、宣传和营销、正式公演、演出产品的后期组合和拼装、版权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演艺节目的对外输出等11个阶段较为成熟的生产流程,并与相关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构成庞大的旅游演艺产业体系,具备了自身的行动主体、行为为逻辑等,形成了特定的场域边界。 再次,传统民族文化再生产场中的政府代表方、企业(市场)代表方、少数民族文化精英代表方、民众代表方等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本,不同的生存心态,他们在不同的位置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他们都通过行动占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以象征的手段传达代表个人、地域、民族的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资本的积累与转换,进而外化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象征资本的形式。他们之间形成了对资本争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互动与竞争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旅游场域的构建基础即演艺场域。
《黄四姐》是由华西集团女儿城公司下属艺术团共同创作,艺术团里成员结构包含老年艺术组和青年艺术组,老年艺术组是由政府推荐华西集团邀请的分散在恩施州各个县市乡村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以及老年艺术家,这场实景剧是由女儿城文化艺术团团长和民俗博物馆馆长一同编排,与青年艺术组共同演出。《黄四姐》是首流传广泛的土家山民歌,极具代表性,是根据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的三里乡黄家四小姐“黄幺姑”和“货郎哥”的爱情故事改编而成。而女儿城内这场街道式实景剧就是还原黄四姐与货郎哥的故事。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聪明漂亮的土家姑娘黄么姑与英俊善良的货郎哥通过捎货带物渐生好感,受女儿会新风影响,不由自由热恋上了。一晚,二人在绣楼幽会,突被管家发觉抓获,并叫来了家法威严的黄父“老爷”。老爷封建礼教严重,气愤至极,命手下人家法从事。黄母闻信而出,以死相逼,终勉除黄么姑一顿皮肉之苦。老爷觉得“男女授受不亲”是“生米煮成了熟饭”,无奈,下令明年七月十二女儿会举行比武招亲,并警告货郎哥“如若比输,莫怪我不客气!”,昱年七月十二,盛会空前,货郎哥文武双全,力挫群雄,终赢得全场哗然,众亲叫好。货郎哥最终娶得美人归。
古街道实景剧一共分为四个场景,第一个是“士乐迎宾”。老年艺术组的成员们男子头缠青丝头帕,身着琵琶襟上衣布衣,脚穿草鞋,妇女身着左襟大褂,下面鑲边筒裤配布鞋。他们有的肩扛犁或锄头,有的手拿镰刀或编草鞋竹编的工具,妇女拿着耍耍、锣鼓等列成一队从博物馆出发一路边打边唱:“女儿会,一十七,女儿会上遇见你,嗯嘎女儿会,嗯嘎土家女儿会……”来到摆手舞广场,一个声音悠悠响起:
谁知道这里有多么的神奇?
谁在女儿城聆听过四姐的山歌,
点燃摆手舞的篝火,
土家少女唱起古老的歌谣。
天籁般的歌声,
向人们讲述着摆手舞女儿会上四姐和货郎的爱情传说,
山歌为媒,吊脚楼传情,
四姐和货郎哥遥遥相望,
沧海桑田的爱情故事就从今天的摆手舞会开始……
话毕,雄浑的号角声起,所有老年艺人团成员拥簇在一起,面向摆手舞广场雕塑同时奏起手里的道具,模仿耕地的、编草鞋的、打三棒鼓的、打耍耍儿的等,还原土家族传统生产生活。他们一起唱道:
十杯酒儿满满斟,十月有个小阳春,
天上有个张七姐,亲自下凡配董永。
推磨摇磨,推个粑甜不过。
推粑粑接嘎嘎,嘎嘎不吃酸粑粑。
推豆腐接舅母,舅母不吃酸豆腐。
推汤元儿接幺姨儿,幺姨儿不吃酸汤园儿。
唱毕,老年艺术团拥簇的土家山歌王谭学聪 高腔唱喊道:
土家幺妹儿一十七,
收拾打扮赶场去。
月儿起哟鸟儿唱,
女儿会上配鸳鸯。
早晨来时单打打,
黑嗒回去双成双。
谭学聪唱毕,所有老年艺术团众人一齐重复:“嗯嘎女儿会,嗯嘎土家女儿会”与此同时,年轻美丽的土家姑娘穿着色彩鲜艳的左襟褂衣,下着八幅罗裙,英俊的土家小伙子也头包人字形青丝帕身着琵琶襟,围着摆手舞广场的雕塑跳起了摆手舞,周围群众、游客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下也加入其中,第一场就在欢乐的摆手舞中结束。
第二场,赶场相亲。美丽的土家姑娘站在赶场相亲街道吊脚楼商铺的二楼,土家小伙子手执木梯在楼下,场面好不热闹,姑娘们和小伙子对唱起来:
(男)货郎我把鼓摇,
(女)四姐我把手招。
(女)要买丝线绣荷包,
(男)你要的东西我带到。
他们一边对唱,一边跳起了《西兰卡普车东车》《黄四姐》奏乐响起,楼上的“黄幺姑”和“货郎哥”对唱起来:
男:黄四姐儿啊,
女:你喊我做啥子嘛?
男:我给你送一个丝帕子儿嘛,
女:我要你一个丝帕子儿干啥子儿嘛。
男:戴在妹儿头上啊,
出门又好看嘛,
走路有人瞧嘛,
我的个娇娇儿。
衣儿呀儿哟,
呀儿衣儿哟,
坐着有人瞧啥我的个娇娇,
男:黄啊四姐哎,
女:你喊啥子嘛,
男:我给你送一对玉镯子哎,
女:我要你一对玉镯子干啥子嘛,
男:戴在妹手上啊,行路又好看啦。
坐着有人瞧啥我的个娇娇
衣儿呀儿哟,
呀儿衣儿哟,
坐着有人瞧啥我的个娇娇,
男:黄啊四姐哎,
女:你喊啥子嘛,
男:我给你送一双丝光袜子哎,
女:我要你一双丝光袜子干啥子嘞,
男:穿在妹脚上啊,行路又好看啦
坐着有人瞧啥我的个娇娇,
衣儿呀儿哟,
呀儿衣儿哟,
坐着有人瞧啥我的个娇娇,
女:唉呀我的哥,你送上这门多。
男:东西一个少些哈你不要这样说。
女:你明天来不来嘛?
男:明天我不来。
女:后天来不来?
男:后天也不来。
女:那你几时来嘛?
男:今天不得空,
男:明天要砍柴,
男:后天才到幺妹儿家里来。
通过男女对唱,以歌传情,还原当时土家族人赶场相亲的盛况,货郎哥与黄幺姑相遇相识相爱的过程。他们情定终身,反映了当时土家儿女自由恋爱的社会风气。第二场的结尾是黄幺姑与货郎哥幽会被黄老爷发现,黄老爷棒打鸳鸯,但又心疼女儿最终决定第二年农历七月十二摆擂招亲,货郎哥黯然伤神,好心“老人”谭学聪拉着他离开,边走边唱道:
天啦,天呀么天也黑,
地呀,地呀么地也黑,
找妹娃儿的男人好遭孽。
又不怕风,又不怕雪,
又不怕老虎又不怕蛇,
只怕你的黄狗子对着明月,
前门不敢进啊资到后门拍,
拍得那门栓一声响,
小情妹子反穿衣,倒刹鞋,拐哈儿,拐哈儿,把郎接,
把郎接到绣房里歇,
伸手摸一把呀,哥啊,我的咣当爷,
你受的哪些苦啊,遭的哪些孽?
你浑身冻得像象呀么像毛铁。
第三场,擂台招亲。由老年艺术团和青年艺术团在赶场相亲街大舞台上联袂演出,货郎哥打败群雄,打动了黄老爷。青年艺术团舞蹈队的姑娘们以及黄四姐、黄四姐的母亲以歌舞的形式展演出嫁前陪十姊妹儿、哭嫁的场景。
第四场,拜堂成亲,货郎哥八人大轿,传统古朴,热闹喜庆的迎亲队伍一路号子,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来到婆家(民俗博物馆)。经过古老神秘的“拦车马”、“改口”、借物说“称心如意”等程序,新人进门。整个实景剧结束。
这出实景剧不是仅仅在舞台上呈现,整个演出流程贯穿了女儿城整个舍巴街,演出时舍巴街不设限,游客自觉在舍巴街两旁随着剧情地发展、场景地移动也跟着移动。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出的演员们与现场的游客也有互动,比如第二场赶场相亲,游客都在街道中仿佛也参与了一场土家赶场相亲集会等。
[(生存心态)(资本)] +场域=实践,是布迪厄针对文化再生产演进的特点而总结出的一个经典数学模型。此模型表明,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实践活动由携带着不同资本,揣有不同生存心态的文化主体居于特定的场域所推动和构建的 。《黄四姐》这场实景剧中展现的土家民族文化包含:土家人民传统生产生活、传统服饰、宗教仪式、传统风俗习惯等,这些传统文化再现呈现在游客眼前完整的实景剧实质是在整个旅游场域中,政府、市场、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与地方民众等文化主体所积习的资本和生存心态联合互动博弈的过程。
三、旅游场域构建的参与者
(一)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地方权力的持有者,拥有政治资本,践行国家意志,因为民众对政府的信赖度极高,而且有更多资源和权力来控制和影響其他个体的行为。为了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近几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关于加强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意见》,制订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研究工作十年纲要》,恩施州政府从2003启动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制定工作,通过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湖北省十届人大常委大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5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条例》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奖励与处罚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位、保护和未来发展问题,为建立民族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度重视也是促进开发建设女儿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女儿城建设初期,恩施州民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为女儿城文化资源项目部提供了大量可靠土家文化资料,包括: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传承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源所在地,并在项目部调研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考证以保证其资料的真实性。
女儿城建设完成之后,恩施市旅游局搬迁至女儿城中,笔者在访问恩施市旅游局负责人过程中了解到,旅游局将整个办公处所迁至女儿城就是为了给女儿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提供一个无形保障,州旅游局日常会议,甚至在恩施召开来自各省旅游讨论各地旅游发展、现状、规划、合作等会议都在女儿城开展,变向地给女儿城做了宣传。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除了最初给女儿城文化资源项目部提供文化资源资料之外,在女儿城民俗博物馆内挂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这一挂牌利用知识权威对于本地的民众更有号召力,对外地游客更提供了一个纯粹真实民族文化保证。他们还不定时到民俗博物馆跟踪其土家文化展演过程,随时更正、记录、保存。而《黄四姐》实景剧的打造正是由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引导,并提供详细的文案资料而改编,整个编排过程也通过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修正与指导。作为文化生产的倡导者,政府看重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形象展示与地方文化象征的资本所在。另外,对于政府而言,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又再次体现地方政府自身的政绩所在,从中再次获得了“政治资本”。在旅游演艺场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产,我们看到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象征资本(符号资本)和“政治资本”之间发生的转换。
(二)投资者——华西集团
女儿城的开发建设是由华硒集团独资打造,华硒集团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打造女儿城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女儿城的定位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因此华硒集团必须大打文化牌,吸引游客带动女儿城的人气,从而拉动经济效益。他们有效利用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大型实景剧《黄四姐》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将土家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歌舞表演等融为一体,并以免费的形式每晚在女儿城内演出以此来吸引游客。而参演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华西集团邀请来自各个乡镇的老人,这些人有的退休在家养老,有的务农,还有一部分都是家里的留守老人,而这些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本,但物质生活缺乏,邀请他们不仅保证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增加他们经济来源并让他们在一个集体生活中发挥着自身的娱乐素养,不仅是他们自身的意愿,政府也大力支持这种文化人的挖掘与利用。虽然《黄四姐》的演出是免费的,但由此女儿城打开了名气,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带动其他周边民族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华硒集团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同时将经济资本进行产业化地开发。
(三)当地文化精英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又塑造和陶冶人类本身,但是不同的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不是一个模式的,人们创造的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又将他们塑造成各具不同的文化特征群体,简单来说就是民族产生。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特点又各自相对稳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组织、生活习惯、语言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但由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民族相互交流、现代文化冲击等各方面的因素下传统的民族文化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迁和涵化,当然历史的记载,甚至偏远的山区还有保持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习惯。《黄四姐》实景剧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形成符号资本吸引游客,传承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土家族的文化精英参与其中是必然的,每个民族都有一批人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人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他们通常充当着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司职的作用,对于本民族文化有较为全面的掌握,是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维系的重要保证。他们有的是退休的文化干部、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的是当地受人尊敬的梯玛、有的是当地优秀娱乐文化份子,他们都是土家族文化的精英。在女儿城开发建设过程中他们的参与是最核心的,他们是土家文化的拥有者,代表着广大土家人民群众。《黄四姐》将土家族文化与现代流行性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活态展示土家族生产生活形态、土家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等,这台情景剧已然成为女儿城的一大标志。
四、结语
在旅游演艺场域中,当地政府、投资者、文化精英等文化再生产主体拥有不同质或量的资本,代表不同的力量,彼此間存在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旅游场域中衍生的演艺场域是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产物,在市场中产生和发展,因此,经济资本占据着很大的话语权,投资者拥有经济资本,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他力量一方面寻求自身资本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投资者,服从于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在投资者为主导的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民族文化在旅游演艺这个新场域中上演的并非传承人原真性的“文化再生产”,而是经过改编的舞台化、诵场化的“文化再生产”。人民群众是文化再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成文化,并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生产,自我创造,这种文化的再生产基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并源源不断,做好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做好文化资本积累和创造工作,将文化资本产业化并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双方利益最大化。不仅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P.Bourdieu.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2](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曹成伟,王芳.我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意义及政策透视[J].大众文艺,2011,11.
[4]李蕾蕾,张晗等.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旅游科学,2005,(6):44-51.
[5]姚小云.旅游演艺场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再生产[A].怀化学院报,2013,(12):0027-03.
[6][美]戴维,斯沃茨,陶东风译.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6-150.
[8]谢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域的再生产[J].湖南社会科学,2011,(5):177-180.
作者简介
黄菡(1990—),女,土家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人,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