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9-09-10李常
李常
摘 要: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新时期开展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时候,要结合新型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办法。小学教育时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的保障,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和谐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但是基于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的难点,这就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师能够积极寻找突破教学难点的对策,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难点;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也得到重视,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班级管理工作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较为突出。但是為了提升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关注现阶段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寻找突破口,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制定科学的班级规章制度
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班级管理服务,因此当前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提倡合理制定符合班级管理实际需求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行为准则,并且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使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参与其中,体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对学生提出要求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
三、发挥班级集体的合作精神
想要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在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就要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团队合作的力量得到体现。笔者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就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如篮球比赛、唱歌比赛,拔河比赛等,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集体活动明白班级荣誉感和班级每一个成员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四、构建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
班级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事务繁杂,想要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我们就使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促进民主氛围发展。上文提到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体现民主原则,但是想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全员参与管理,构建高效化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班每周定期举办“班级管理民主评议会”,全体学生这都可以针对本周班级管理工作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下一周的管理工作作出计划和安排。此外,笔者在我们班级中还设置了“班级管理意见箱”,给每一位学生机会向班级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符合学生需求。
五、重视家访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班主任教师承担责任,联合家长实施家校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要切实和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关系。班主任教师最好建立学生档案,定期开展家访工作,对于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我们要建立电话联系,利用家访或者电话联系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思想状态,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此外,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来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效果。
六、积极利用“互联网+”促进班级管理
互联网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应该接力互联网的优势,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我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尝试应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班级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学生动态、班级信息以及成绩情况,学生和家长都可以进入公众号了解班级内部信息。且学生可以在线留言,对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学科师生群,课下学生如果在自主学习或者作业完成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在班级群上进行提问和互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不会的问题可以@老师,班级群方便学生的学习,也为我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便利。这里要说明的就是,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还是应该勇于接受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路径上不断创新,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班级管理研究成果,为现代化班级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做好准备。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就尤为重要。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实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特点,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赛富丁,吾守.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集体[J].教育,2017,5(02):40-41.
[2]余南琼.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务管理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2):235-236.
[3]王宗华.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家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