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距离很远,生活很近
2019-09-10梁同正
梁同正
探戈、足球、炭火上滋滋滴着牛油的烤肉,还有果香浓郁的马尔贝克葡萄酒一南美国度阿根廷离我很远,却离生活很近。在这里,不必西装革履地去细细品尝一瓶葡萄酒,大口吃肉,满杯畅饮才是生活正确的打开方式!这个奔放而热情的国度,会让你明白,生活并不在远方。
很小的时候就在书上读到:离中国最远的地方是阿根廷,因为两个国家刚好位于地球对拓的两端。所以从国内出发到阿根廷是件挺折磨人的事一想要到地球的另一端探索这一国度,得先飞行1 0多个小时到美国转机,然后再飞行差不多1 0个小时来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飞行一个半小时到达门多萨一回程也一样,光来回花的时间就要三四天。
所以那年的3月,当飞机最终降落在门多萨时,我整个人是在混乱的时差计算中,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南美葡萄酒之旅,这大概算得上是真爱吧。然而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这个国度将给我带来多么美好的回忆。安第斯山下的葡萄园
由于智利略显奇葩的国土形状以及门多萨产区的地理分布,阿根廷的葡萄酒通过智利的港口运输要比拉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运输要来得划算,唯一的难度在于要翻越安第斯山脉一这也是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国土分界线。
基本上两国的葡萄酒产区都靠近安第斯山脉脚下,对于拥有大片平原和沙漠的智利和阿根廷来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高山雪水成为滋润葡萄园的重要水源。在门多萨,葡萄园基本都坐落在山脚的平原上,所以在大多数的酒庄参观中,你都能从葡萄园里直接眺望白雪皑皑的安第斯雪山。
由于参观考察的时间刚好错开了繁忙的南半球采收期,新一年份的葡萄酒正在酒桶中静静发酵,酒庄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待我们。门多萨是阿根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它贡献了阿根廷70%以上的葡萄酒产量。也由于门多萨幅员辽阔,要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走遍整个产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只能住在产区的首府门多萨市,主要的行程是参观考察周边的酒庄。
但即便如此,在门多萨市周边的子产区已经足以让葡萄酒爱好者流连忘返。几大门多萨著名的子产区,如路冉得库约( Lujan de Cuyo),麦坡山谷(Maipo Valley)还有乌科山谷(Valle de Uco)离门多萨市都不远。所以那些阿根廷葡萄酒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酒庄,如阿根廷酒王科沃斯酒庄(Vina Cobos),施华洛世奇家族旗下的诺顿酒庄( Bodega Norton),唯一被Robert Parker收录在其《世界顶级葡萄酒及酒庄全书》的卡氏家族酒庄( Bodega Catena Zapata)等都十分方便前往参观。
由于这趟是跟着酒商考察团拜访酒庄,所以参观路线基本都是门多萨产区高知名度的酒庄。印象较深的是上文提到诺顿酒庄,酒庄老板是奥地利水晶王国施华洛世奇所有者朗格斯先生(Gernot Langes-Swarovski),第一反应自然是这酒庄不差钱,事实上也确实是。酒庄的葡萄园采用滴灌技术,可以为葡萄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对于阿根廷这样炎热的产区,投入并不小。但这是值得的,即使是诺顿洒庄较为廉价的入门级酒款都有着十分不错的表现,更别提洒庄经典的由赤霞珠、梅乐和马尔贝克混酿了。
事实上,到了门多萨不尝尝马尔贝克是无法想象的事,但喝了太多马尔贝克也有种审美疲劳的感觉。不过在考察的过程中,也碰到不少在做新尝试的酒庄,如位于路冉得库约的“新生酒庄”( Bodega Renacer)。这家酒庄与意大利阿玛罗尼产区名庄艾格尼酒庄( Allegrini)有着紧密的联系,还推出了阿玛罗尼风格的酒款Milamore,采用两种门多萨代表性品种马尔贝克和查博诺( Bonarda),还有两种国际品种赤霞珠、品丽珠酿成,风格十分独特。作为酒庄的特色,一来到酒庄的酿造车间就能够看见外面架满了用来风干葡萄的阴棚。其实在门多萨,如新生酒庄这样尝试不同风格特色的酒庄并不少,也许正是这份不畏尝新的精神,才能带领阿根廷葡萄酒走向新生吧。
肉食动物的天堂
作为一名葡萄酒爱好者,我发现在门多萨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居然不是它的葡萄酒,而是各种美味的烤肉!
在美食方面,阿根廷的安第斯牛肉名气甚至要比它的葡萄洒要出名。阿根廷畜牧业发达,牛、羊的数目位居世界前列。因为土地辽阔,阿根廷畜牧业采取露天围栏放牧,这样放养的牛,肉质比起一般工业化牛棚育肥的牛肉要鲜嫩得多。
阿根廷人对牛肉最传统、也是最普遍的烹饪方法就是在空地上支起铁架直接烧烤。据说阿根廷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烤炉,就是用来烤牛肉的。烹饪方式十分简单的烤肉也是阿根廷人招待客人的首选。这次参观门多萨历史最为悠久的家族酒庄之一维亚法雷酒庄(Don Manuel Villafane)时,庄主直接就在葡萄园前的空地支起烤架,烧起整条牛腿招待我们。
对于像我这样没什么自制力的肉食动物来说,安第斯牛肉烤化了的脂肪滴落在炭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肉香真心让人无法自拔。更何况这些牛肉还是Villafane家族自家牧场饲养的,烤得肉汁横流的牛肉加上酒庄果香十足的马尔贝克葡萄酒简直是绝配。更可恨的是,烤肉还没吃完,庄主又端着一大盘阿根廷的传统美食“肉馅饺子”( Empanada)上来。它长得像巨型的烤饺子,里面包着烤得流油的牛肉馅。外皮酥脆,而牛肉馅的脂香挡不住地钻进鼻腔,让人食指大动。狂吃一通后都忘了来酒庄参观的目的,都怪美酒美食太过吸引入。饭后再喝上一壶醒脑提神的马黛茶,连续几天的奔波劳累早已消失无踪。
不知道庄主有没有后悔这热情的招待让原本过来谈生意的我们因为烤肉的美味而忘记正事。不过后来我渐渐明白了阿根廷人對待葡萄酒、对待美食、对待生活的态度真的跟别的国家不一样。阿根廷有能力酿出世界级的葡萄酒,但对于阿根廷人来说,喝葡萄洒为的是享乐。他们不会穿着西装打扮得一丝不苟在西餐厅里严肃地品酒,对于普通阿根廷人来说,穿着牛仔裤蹬着球鞋到楼下酒吧里随意喝上一杯才是日常。拉丁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在此可见一斑,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及时行乐精神,也许才是葡萄酒让人热爱的本质吧。
门多萨葡萄酒节与红酒“王后”
在门多萨逗留的期间,我们还赶上了阿根廷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嘉年华节目:门多萨葡萄酒节。第一届门多萨葡萄酒节在1936年举办,1938年阿根廷政府将它列为法定的全国性节日,但举办的地方始终在门多萨市。阿根廷人对葡萄酒的狂热在这个节日上可见一斑一有着80多年历史的门多萨葡萄酒节,即使在世界大战期间也未曾中断。
只要参加过一次门多萨葡萄酒节,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座城市会因葡萄酒而闻名。门多萨葡萄洒节每年于3月份举行,持续时间长达一周。葡萄洒节期间,整个门多萨市成了葡萄酒的海洋:市中心的喷水池里喷出的是红色的葡萄酒:街道上巡游的花车上有葡萄酒王后向路人抛洒小瓶的葡萄酒:路边的餐厅、酒吧坐满了饮酒狂欢的人群;郊区的“罗梅洛”露天大剧场还有盛大的葡萄酒王后加冕仪式和嘉年华晚会。
门多萨葡萄酒节的重头戏向来是“葡萄酒王后”的选举,来自门多萨的18个子产区会推举出自己的“女王”来角逐门多萨产区的葡萄酒女王称号。每年门多萨葡萄酒节开幕式过后的第二天,载着各子产区葡萄酒女王的花车伴随着狂热的民众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巡游,所有的花车巡游队伍都需要在夜幕降临前赶到“罗梅洛”露天大剧场,在这座能容纳5万名观众的大剧场,将选举出门多萨产区的“葡萄酒王后”。
每年门多萨葡萄酒节的嘉年华晚会上,历届的门多萨葡萄酒女王会悉数登场与观众见面。晚会的主要内容也是以各种的歌舞表演讲述一年里葡萄种植和酿造的种种故事。而气氛最高昂的时刻是当年的门多萨葡萄酒女王决赛选举,2018年的葡萄酒王后由里瓦达维亚( Rivadavia)产区的Julieta Lagos女士摘得桂冠,这也是观众们高喊“门多萨万岁”最热烈的时刻。看着现场观众们激烈而倾慕的目光,我想这是每位女孩内心深处都曾做过的一场最美好的梦吧。
“顺风”的首都与七彩的老街区
由于行程紧凑,在门多萨葡萄酒节还没结束,我们便得不舍地踏上归程,但如开头所说的,还得从门多萨搭乘一个半小时的飞机才能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贸易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语Bouenos Aires的意思有两种:其一是公元16世纪西班牙水手顺着海风来到这片海岸时,情不自禁地感叹起“Santa Maria de los Buenos Aires”(圣母玛利亚的顺风港)。第二种意思来自于Bouenos Aires的字面意义“清新的空气”。
作为阿根廷最繁华的都市,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方方面面确实会给人“清新”的感觉。20世纪阿根廷成为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布宜诺斯艾利斯也被称为南美洲的“小巴黎”。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上,各种欧式的建筑林立,确实很有法国黄金年代(Belle Epoque)时期的范儿。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前我一直心心念念要打卡的地方是总统府“玫瑰宫”。当年阿根廷的“国母”贝隆夫人就是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不过让这里更加有名的是美国著名女歌手麦当娜主演的电影《艾薇塔》,这部描述贝隆夫人生平的电影获得了阿根廷政府特批在玫瑰宫拍摄。电影随着麦当娜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而传遍全球,可在阿根廷却从来没有上演过,因为阿根廷人不能接受他们备受尊敬的国母,被一个“声名不佳”的演员演绎。
阿根廷那复杂的历史咱也不用去深究。其实除了好吃的和好喝的,阿根廷最让大家了解的应该是它的足球吧!而全球著名的博卡青年足球俱乐部(Club Atletico Boca Juniors)主球场就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主场馆深蓝和黄色的涂装是俱乐部的标志性颜色。游客可以进到球场内近距离感受马拉多纳、巴蒂斯图塔、贝隆等阿根廷著名球星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球场所在博卡区可是著名的探戈舞蹈发源地,这片当年由意大利移民建起的街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抢眼的地区。整个街区由缤纷的顏色涂装起来,很有南美热烈奔放的风情。坐在路边的咖啡馆里看着街上不时跳起探戈的男女,感觉生活都变得七彩起来。阿根廷之旅虽然短暂,但它让我体味到的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真正地去生活,去享受所遇到的点点滴滴美好,不管是一杯马尔贝克葡萄酒,还是随性跳起的一支探戈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