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传统游具设计美学的传承与流变
2019-09-10秦菊英杨永欣
秦菊英 杨永欣
摘 要:余杭油纸伞是江南传统游具的代表,文章在分析研究其传统工艺和设计美学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对传统游具工艺、设计美学进行深层吸收、消化,形成现代设计美学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为传统工艺美学的传承和流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游具;余杭油纸伞;设计美学;传承;流变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9)03-0069-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9.03.012
Abstract:Yuhang oilpaper umbrella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travel utensil in Jiangnan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its traditional craft and design aesthe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pply modern design methods to absorb and digest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concerning the traditional travel utensils and design aesthetics. It thus offers new thinking mod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aesthetics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by developing modern aesthetic elements and rendering it a new life.
Key Words:travel utensil; Yuhang oilpaper umbrella; design aesthetics; inheritance; evolution
余杭油纸伞作为人们生活中曾经常伴的工具,尤其是行旅的重要游具(旅游用具),在现代社会却渐行渐远。油纸伞制作工艺的繁复、造价的高讫等因素,使这门传统工艺近乎搁置。传统手工艺及其设计美学何去何从成了人们思考的问题。
一、余杭油纸伞的传统设计美学
余杭油纸伞作为江南文化具象化的象征,从外在的功能、形式和色彩,到内在的情趣、意象,都充分表现了江南传统工艺的设计思想和审美理念:既务本于实用,且着力于审美。一根毛竹,5根棉线,18片宣纸,36根伞骨,70多道工序,铸就了油纸伞坚韧的軀体和柔美的外表。其工艺之高、取材之讲究、审美积淀之深厚等特性,赋予油纸伞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
(一)记忆里的桐油香
据宋代高承所著《事物纪原》载,公元前11世纪中国就有了用丝帛、羽毛制成的伞。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廉价的纸开始取代昂贵的私帛,涂上油脂的纸成为伞面材料,标志着油纸伞的诞生。历隋唐五代,制伞工艺显著提高,并远传朝鲜、日本等地。到了宋代,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油纸伞在百姓中普及。北宋诗人孔平仲《遇雨》诗句“狂风乱掣纸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反映出宋代油纸伞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行旅的用具。纸伞表面涂上一层桐油不仅有良好的避水性能,那雨后的桐油香总能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美的体验。
(二)油纸伞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
纸伞所用的毛竹特别考究,以三年以上的冬竹为最佳,它不仅色泽光润,坚韧耐用,而且还可以防霉防蛀。由于江南的梅雨季,纸张容易霉烂,所以伞面通常都是选用上等的桃花纸,并用柿子油刷透并逐张糊在伞骨上,以易于保存。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糊好的伞面,绘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涂上桐油,悬吊阴干。
一把油纸伞,体积不大却饱含制作师傅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感。从选材到加工零部件、组装伞骨架、贴伞面再到伞体装饰,需要锯竹、刮青、平头、圆头、划线、劈骨、锯槽、排伞骨、打洞、穿伞、糊伞、装柄等70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纯靠制伞师傅分工合力完成,其质量完全依赖于工匠手艺的巧拙和原材料的优劣。制作十分讲究,工艺要求很高。比如锯竹时不可一锯到底,为防止毛边,要适度翻转对锯。又如刮青时下刀要不偏不倚,力度要恰到好处。每一道工序都浸润着材美工巧的思想。
(三)伞体装饰丰富,极具形式美感
油纸伞的伞体装饰包括伞面彩绘、折伞面、穿花线等诸多细节,受江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余杭纸伞的制作独具一格,极具区域形式美感和审美特征。伞头和伞柄的装饰工序相对简单,伞头和伞柄以竹木为主,用大漆涂刷于伞头伞柄,用皮纸包扎或装饰伞帽,未添加过多的装饰,以原初质朴美感为主。伞体的装饰则要繁复许多。以穿线工序为例(图1),花线在伞骨间层层排列,花线数量、缠绕次数以及方向的改变,都让伞体的牢固程度和美感明显不同。这些细节的制作多而不乱、繁而有序,留舍有度。长、短伞骨的秩序排列,既在“对称”中突显调和之美,也在“对比”中强调了个性。柔软的伞面与坚硬的伞骨浑然一体,轻、重的材料对比中又呈现和谐之美。“撑”“持”之间将纸伞的开合之美和张弛力道做了最美好的形式诠释。这些精巧的工艺体现了江南地区审美文化中精致讲究、细致入微的风格。余杭油纸伞的审美设计,始终有意无意地贯穿着“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法则。
(四)精致的伞面图案和富于变化的色彩
油纸伞伞面绘画的艺术性、欣赏性等审美价值很高。伞面涂绘是点睛之笔,极富巧思雅趣。伞面图案有花卉图案、山水风景图案、书法艺术图案、人物图案和几何图案等。一般而言,小面积图案多出现在伞面的边缘部分,主体图案会占伞面的三分之一。纹样的表现以写实为主,多选用牡丹、蝴蝶、鸳鸯等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纹饰。因余杭区域文化的濡染,画家还常别出心裁地描绘西湖十景以及契合意境的题句,传达出独特的江南区域文化特征。
与丰富的伞面图案相映衬,余杭纸伞的用色也颇为讲究。“色彩不仅可以强化造型效果,而且它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1] 40油纸伞的伞面用色白嫩通透(图2、图3);主题图案大面积使用暖色红、黄色,配以彩线等美艳元素的添加,明度、纯度的有意区分,让整个伞貌充满华丽美感。朴素的底色和华丽的图案配合,极具画面层次感和视觉吸引力。
(五)植根民间的民俗文化之美
油纸伞饱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就造字而言,“傘”由许多“人”构成,因此在我国民间地区油纸伞有五子登科、五福临门的寓意。又因伞体圆而饱满,象征家庭美满、团团圆圆。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人们用伞表达不同的祈愿和禁忌。伞是江南地区民间很多礼仪风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在人出生、结婚、丧葬三个重要阶段,它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例如:迎亲送嫁,油纸伞图案多用“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喜得贵子,图案多是“喜鹊闹梅”“仙女散花”等;生日祝寿则是“八仙过海”“百鸟朝凤”等。油纸伞也被看作“爱情的吉祥物”。在余杭民间传统习俗中,人们还往往会把它置于家中以保平安或者祈福。
二、余杭油纸伞的现代延续:传统的未来
余杭油纸伞的制作,迄今已有230余年的历史。据《余杭名产古今谈》所述,早在清乾隆年间,余杭镇伞店众多。有董文远九房伞店、王甫明的堇文逵正记、张庸鑫的堇文逵九号等。最负有名者为董文远九房开设的余杭纸伞店(简称董九房),产品主要包括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余杭油纸伞由于工艺精巧、美观耐用,生意一直红火。精湛制伞手艺不仅成为当时人们谋生的一种重要方式,那看似简单的纸伞,更饱含着制作者无限的智慧和极富创造性的生活态度。据余杭纸伞展示馆资料显示,1949年后,余杭紙伞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得到政府的重视。1951年,浙江省选择余杭纸伞为手工业合作化试点,在余杭镇上组建“雨伞生产合作小组”;1953年,余杭县将所有制伞作坊组成手工业合作社,其产品质量在全省纸伞的评比中领先;到20世纪60年代,纸伞的工艺水平和发展态势依旧稳健。20世纪70年代,余杭纸伞逐渐被竹骨帆布伞、尼龙折伞、自动伞等伞具替代。[2] 传统制伞手工制作费时耗力,学徒周期漫长,后继乏人,老艺人渐渐离世,使油纸伞的发展遭遇瓶颈,工艺濒临失传。如何继承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普遍面临的难题。与此同时,国内现代设计也面临着发展的尴尬,一方面表现为对国外设计的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手工艺继承发展的束手无策,在传统设计美学的挖掘上还停留在视觉符号化的表现上,缺少深层的思维方式的思考。
面对传统文化和设计美学传承这个问题,许多设计师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杭州余杭“品物流形”设计公司的探索颇为成功。设计师张雷和他的团队同样注重传统,但不同的是,他们的设计不是停留在对视觉符号的浅层追慕,而是开辟了一条以中国传统思维来主导设计的创作思路:从传统文化出发,激发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碰撞,根据当代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品物流形”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充分运用解构和融合的设计美学元素,再经过深层的吸收、消化,重新进行融合和表达,赋予传统手工艺以新的生命和合理进化的现代创新,这种探索为传统工艺的延续和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在立足对象上,他们从最具传统文化和区域特征的余杭油纸扇切入。“品物流形”的主设计师花费两年的时间走访了余杭地区12个村落,与传统工匠一起工作,研究自然生活方式和传统工艺,重新感悟和思考传统工艺的未来。用设计的力量延续它们的价值,由此开启了“传统的未来”这一宏大的发掘传统手工和文化记忆的项目。余杭纸伞是其第一站。
三、余杭油纸伞设计美学的传承流变
“传统的未来”是“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参加国际展的一个系列主题。2012年品物流形创意设计的“From 余杭——余杭纸伞的未来”,以余杭纸伞传统工艺为元素的12件设计作品参展2012米兰设计周并第一次亮相欧洲设计界,荣膺全场惟一最高奖。从一把普通的、几近消亡的生活用具,到现代设计的灵感源泉,“品物流形”围绕余杭油纸伞设计的这一系列衍生品种类各异,使其精巧的手工艺和设计审美得到了延续。
(一)形式美的传承与技术美的创新
“设计是对文化的创造,既包括对旧文化的继承、发扬,也包括对新文化的探索”[1]40对旧文化的传承也不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在追寻传统文化的根源时,还需要有和生活接洽的点,让其更符合现代社会,才能为现代社会融合和接受。在这一点上,这个系列产品中的“盈”(图4),做了比较好的引领。这是一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审美相结合的纸伞,在保留了油纸伞的很多传统工艺和设计审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制作而成。通过将几十道传统工序的去繁化简,对现代材料的斟酌运用,对伞骨的圆化处理、伞面用防水纸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为纸伞的现代化量产提供了可能。“盈”保留了传统纸伞的形式美感,融入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创新性的设计和现代技术美的融入,让沉淀已久的纸伞功能美得以传承并适应现代社会。
(二)工艺美的传承与功能美的嬗变
“油纸伞的未来”用现代的设计方法重新诠释传统工艺,把手工制作引入全新领域,将传统元素生成为现代因子,将传统制伞工艺衍生为不同的生活用品,摆脱传统与现代脱轨的尴尬境遇,实现了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的良好对接,为了余杭纸伞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传统手工艺的美好和价值被人们重新关注。系列产品中的“飘”(图5)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这一思想。这是一把宣纸糊制而成的椅子,沿用油纸伞的传统糊纸工艺,以及材料的质感和韧性,通过现代特定技术,让原本薄轻无比的宣纸获得如实木般牢固度的性能。传承了油纸扇的工艺美,延伸了其功能美。
(三)材料美的传承与审美思想的深化
1竹材料美的本色传承与创新应用
油纸伞的主要材料是竹和宣纸。对于这两种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应用,是“余杭油纸伞的未来”系列产品中两款灯具设计成功的灵感源泉。作品《旋》(图6)是关于竹的联想设计。制作纸伞利用的是竹子的坚韧和长纤维的特性,作品“旋”利用竹子长纤维的特性,将原本粗而硬的竹子制作成细长的竹丝,悬在空中如“鸟巢”状灯罩,经过对竹材料的加工和改造更利于造型。与灯罩“无”的静谧祥和不同,“旋”的整体外观诠释的是一种顺性自然、旋动洒脱的动态审美,灯光在竹丝的笼罩下,散发着恣肆野逸的气质。作品《瞬》(图7)的诞生,不仅立足材料工艺之美,还有油纸伞撑持间的开合之美。灯光的明暗投射、竹丝的曲直疏密,本色地继承了油纸伞竹材料工艺的审美原理。是从创作手法上对竹材料的另外一种表达。竹丝与纸伞伞骨不同,可塑性更强。充分借用竹子的韧性,赋予其多变的形态,增强灯具的美观性。在颜色上,保留了材料本身的固有色,竹丝间疏密变化,在灯光的影响下产生明暗上的细微变化。但是略微不足之处在于细细的竹丝在伸缩变化中容易变形或断开。
2纸材料的传承应用与审美深化
不同于单纯的形、色提炼,对材料的解构和思考,也是余杭纸伞成功转型的关键之一。“品物流形”设计公司使余杭纸伞第一次遭遇现代工业设计方法的分析和再设计,把70多道工序逐步分解,融化为各种元素再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性地将宣纸、竹木等制伞材料和工艺运用到现代用品,让传统回归现实生活。在传承其材料美、工艺美的基础上,将审美思想进一步深化。两款灯具设计反映了这一传承与流变的思想。产品“无”(图8)是一盏具有空灵飘逸之美的灯。灵感源于荷叶。设计来自油纸伞的轻韧竹骨架和伞面糊纸的方法。脉络明净的竹签机理、荷叶般富有生机的宣纸灯罩在灯光的照射下,空灵通透,轻盈巧妙,颇有道家仙风道骨、脱骨尘俗的散淡清灵之美,设计审美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忆”(图9)是一盏睡前阅读灯,灯罩的材料是宣纸,灯架成柱状,薄薄的宣纸灯罩在灯光的映射中,其柔韧、纯净的肌理别具柔和朦胧之美。灯架犹如书签,当夜色渐深时,书籍读罢处信手依放,方便下次继续展阅。小小设计,却在细处渗透着人性关怀之美。 这两款灯具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余杭油纸伞的材料之美,以及建立在这一材料审美基础上的工艺之美。
(四)材料美的创新与形态美的拓展
在“余杭的未来”系列产品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在汲取余杭油纸伞传统材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余杭当地其他材料的传统制作工艺,对材料美掘进创新。2013年,以“融”为主题,联合13位设计师,对传统材料的美学形式重新解读融合,把竹、丝、泥、铜、纸五种材料再溶解到当代设计中,拓展了其设计产品形态美的功能。其中用竹皮堆叠而成的叶子屏风(图10),竹丝编织的首饰(图11)等,都是利用竹材料制作工艺的多种可能性,糅合丝、纸等材料的传统工艺,通过重复性的探索和尝试,汲取了可用于当下设计的工艺、材料及灵感,将这些产品的造型美进行拓展融合。其设计的《屏风》秀美雅致,《首饰》精巧淳朴,材料自然天成,不仅将传统材料、工艺进行传承创新,也顺应现代社会返璞归真的自然理念。体现了“品物流形”设计的核心思想:遵循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做设计,设计公司用自然而然的方式去造物,去做延续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品物流形”设计公司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他应该在一个有根的地方,一个可以扎根的地方,也是设计师能够得到最大启示和最大支撑的地方。由于扎根地方文化和传统工艺,热爱和尊敬传统手工艺,让设计既蕴含传统的智慧又独具现代的创新。正是这种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设计传承和素心妙悟赋予了余杭油纸伞这种传统工艺新的生命活力。
回望工业社会一百多年的发展史,瞩目植根传统的“From余杭”经典案例,我们清晰地看到:油纸伞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虽然已经不再占据主流,但余杭纸伞历经两百多年积淀的传统手工艺仍在传递。其温情脉脉的手工精神将一如既往地温暖着人们柔软的内心,其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極具形式美感的装饰、精致的伞面图案和富于变化的色彩等设计之美,仍然启迪着现代设计和审美。品物流形设计公司汲取传统手工艺和设计美学创新前进的同时,也在促进油纸伞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2013年5月,在余杭瓶窑镇政府、品物流形设计公司以及当地“自救”意识非常明显的民间人士的合力下,余杭纸伞展示馆在瓶窑镇西坞村扎根。2014年3月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培训班计划招收年轻学徒以培养生力军。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现代手工人性化的产品,将与作为手工延伸体的机器产品共生不悖,携手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余杭”也因此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借助设计平台广泛传播的区域品牌,其所秉承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共生的理念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共鸣。
结 语
从传统民间器具到现代“余杭纸伞的未来”的经典设计,油纸伞的传统工艺和设计美学始终在传承延续。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对材料的解构、融合,对重复折叠、粘贴等传统工艺的巧妙利用,对设计美学的深度吸收、重新释放,正是对传统文化的这种继承发扬和创造探索的合理进化过程。这一传承和流变的案例,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文化是激发创意的肥沃土壤,传统工艺之美仍然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会衍生出新的设计形式和品类,呈现出传统手工艺文化无穷的张力。现代设计应该从中寻找灵感,才能葆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意蕴。品物流形设计总监张雷认为:传统手工艺是糖,现代设计是水,糖水不见‘糖影',但是甜味始终。从思想、方法、手艺等深层传承掘进;而非现成的图案、图像和样式等符号化的简单延续,这不仅是成就“余杭纸伞的未来”的重要原因,也是传统游具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0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余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余杭文史资料·余杭名产古今谈(第七辑)[C]1992:185
(责任编辑:涂 艳 杨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