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的潮州
2019-09-10武春铭
武春铭
在《烟雨潮州》一文中,作者用丰富的文学性,雄厚的笔力,以及温柔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座烟雨朦胧的潮州。正因为如此,让一个未曾去过潮州的人对潮州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撑一把折骨雨伞,仄起脚后跟儿,走在文星路相思树掩映的翠绿里,听淅淅沥沥的雨声”,“踏着你浅浅的雨水和浅浅的绿意,在宽不盈丈的深深小巷,寻找宋许驸马府,明黄尚书府”,那看似平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细雨三月中的潮州和那些文化遗迹与文人历史,恍若在梦中游了一回潮州,染了那一方秀慧好学的风情。
整篇文章的结构,叙事宏大,勾勒出了潮州的轮廓,叙事紧密而充满温情。在开头介绍了潮州的街巷与民居,并提到了民居小巧的格局与布置,“进门是一道木雕的门屏风,轉过去是六扇木雕的客厅门,天井是种着莲花的大陶缸,客厅里的木柱上,是挂着乌漆沐金的木楹联”。接着是潮州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潮剧与绣花抽纱;这时再引出了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又从韩愈写到了关于他的湘子桥: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子桥下的花艇“六篷船”船上皆置放着盆花盆草,濮小姑、曾春姑、曾九娘……在当时民间说这些月夕花朝、鬓影留香的疍家女子的名气竟“不亚秦淮、珠江”。而在这些历史的背后不难看出作者心思之缜密,一环扣着一环地向读者介绍那些历史,从中更能看出作者对潮州文化深入骨髓的熟悉。
文章在语言的表达上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具有浓浓的文人气质。修辞与长短句的参差之美贯穿了全文,“初春三月,时雨霏霏,那池那水,便漾起一圈圈涟漪,青翠了小城的天气”,“一边是孔庙学宫檐水滴嗒的花窗红墙,一边是宋家园勒石作匾的乌漆大门”,“三十六街,百廿四巷”,“幽深幽深的柏油小路”,平淡却又蕴含美的语言给这潮州街景染上了文人气息,无数的历史大宅便随着文字映在了脑海中。潮州女的绣花抽纱“一张方凳,二个沙包,压着几框圆圆的花规,十指纤纤的绣女,便在厝前廊下,捏一根小小针儿,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轻轻絮语”,这一情景仿佛显现在了眼前,极美的文字给予读者极致的享受。“这里历史上出过2位状元,这里先后有十位宰相莅临,这里哺育了182位进士,这里家家户户,读书之声不绝于耳”,潮州这学风绵延的书生氛围,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深入潮州文化的底蕴,让内容显得更有文化气息,让潮州文化深入人心。无论是那井还是木屐,或是那各样式的家居装饰,都是与潮州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这些普通的底层民众,正是文化最敏感细微的末端,先由末端来叙述,再延伸到位于文化前端改变了潮州的韩愈。韩愈改善了影响潮州的不利地理环境因素,在此地兴乡学、重教化、筑韩堤、襄农事,也就改变了潮州的文化,从而影响了潮州的百姓。而百姓受了文化的熏陶,才有了现在潮州的人文民俗,才有了那全国十大剧种的潮剧。作者把潮州大致的文化形象蕴于文字之中,且文章本身的文字并不难懂,以此更能做到雅俗共赏。
读罢此文,真想去潮州一游,体验那和风细雨中的仄仄窄窄的小巷与那即将消逝的绿意,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