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
2019-09-10张丽平
张丽平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陕北民歌在现代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面临失传的现状。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不断下发相应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通过分析其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突出其风格特点。在具体研究中,主要对陕北民歌的相关概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征以及演唱处理方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演唱风格;艺术特征 ;演唱处理
引言
20世纪70年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红了大江南北,它激励了一代人继续革命的信心,同时使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山丹丹家喻户晓。它是一首弘扬中国红色政权的歌曲,其中心思想即体现了陕甘红火的苏区和英勇善战的红军精神,把一个火红的苏区变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总后方。然而,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代表的陕北民歌,在受到电影、电视和流行歌曲等众多现代娱乐形式的强大冲击下,使原本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特点逐渐丧失。因此,正确认识陕北民歌艺术风格并做好传承与保护将成为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内容。
1陕北民歌的相关概述
民歌本身可作为文化中的组成部分,由群众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充分展现各时期群众的生活愿望以及社会现状,时代性极为明显。以陕北民歌为例,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多体裁包括小调、信天游以及仪式歌等。在解放前,陕北地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条件或文化水平都较为滞后,此时在贫穷苦难中的劳动人民通过自身的歌声表达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出现如《揽工调》等歌曲。而到20世纪中后期,陕北地区解放,此时的民歌内容除对封建社会披露外更多表现在革命历史方面,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另外,自改革开放以后,21世纪初期,陕北民歌开始从艺术形式上不断突破,逐渐改变原有民歌演唱环境,为文化市场增添新的内容。
从陕北民歌的社会文化功能上看,其首先表现为明显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内的许多民歌,不仅展现了革命信心,而且将人民群众的淳朴价值观与豪爽坚韧性格传达出来,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其次,陕北民歌也具有娱乐功能,其本身作为民间语言艺术,将生产生活中的各方面利用歌声进行传达,能够娱人娱己,典型的《信天游》,其在歌曲内容中揭示当时陕北人民对红色革命的感恩,歌曲中洋溢的曲调家喻户晓,且歌曲的演唱成为茶余饭后的重要娱乐方式。最后,陕北民歌具有经济功能。市场经济环境下,与现代较多主流音乐不同,陕北民歌无需利用强制性手段向群众传递,更无需利用动感色彩形式进行传递,其自身固有的特色便可吸引更多资本市场投资,在体现精神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物质层面中。因此,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除因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外,其各方面功能也可作为现代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背景
作为陕北民歌的典型代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其创作主要源于十年文革动乱时期,此时因“四人帮”的提出的文化专制,大多歌曲都被禁止演唱,仅有的歌曲如《东方红》、《国歌》与《国际歌》可进行流传。在此背景下,许多革命同志以“革命”为由,提议从陕甘宁边区民歌中进行挑选革命民歌,这样便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提供可能。直至1971年,以周恩来为首的革命同志为进行共产党诞生50周年,便组织专人进行革命民歌的编写,由此便出现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该歌曲中所描述的主要为红军达到陕北地区的欢悦场景,此时陕北地区正处内忧外患的局面,红军损失极为惨重,而中央红军的到来使这种困境被解决。
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完成创作后,吕韧敏同志不断奔走使作品得以审批通过,并由当时的歌舞剧院进行宣传演唱。但自其问世开始,歌曲在演绎形式、演绎版本等各方面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如早期演唱中原本决定利用男高音使歌曲磅礴气势展现出来,并配有其女演员的伴唱。令人惊异的在演唱中发现女高音领唱所获得效果更为明显,由此便选择杨巧作为歌曲的主唱,得到群众的喜爱。在后来发展中流传至大江南北,很多的喜爱者更采取一定的改编形式,利用相关的乐器如古筝、钢琴等进行曲目的演奏。同时,也有较多知名歌手包括阿宝、郭兰英等人对该歌曲进行演唱。整首歌曲充分表达出当时革命红军与陕北人民英勇奋战的精神,也将毛主席一代伟人的功绩进行传扬歌颂,即使经过半世纪的流传,其所涵盖的艺术价值与独特魅力仍不容忽视。
3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艺术特征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对当时背景下革命事件的具体反映,但其并非完全局限在事件反映层面,所体现的艺术特征也极为明显,无论从歌词方面或歌曲的旋律上,都可挖掘到明显的艺术特征。
3.1歌词的特征
从歌曲中歌词所展现的艺术特征看,其重点表现在语言艺术的运用,整首歌内都可发现有叠音的存在。如歌曲中“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实力壮。”其与前段音乐中都运用“叠音”特征,揭示当时革命中尽管遇到许多苦难,但是革命军人与陕北人民并不畏惧,在美丽的陕北地区军民一家亲,增大了队伍实力。再从歌曲中的“千家万户,哎嘿哎嘿哟,把门儿开,哎嘿哎嘿哟,快把咱亲人迎進来,咦儿呀儿来吧哟嘿哟。”也能够找到明显的叠音特征,利用这种语言艺术揭示中央红军到来后,陕北人民的热情。另外,歌曲中其他乐段如“热腾腾的又高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更利用语言艺术将军民一家亲轻缓展现出来。而歌曲中的第三乐段,歌词中除展示敬爱革命红军之情外,也表达了对毛主席的热爱。综合看来,整首歌曲中,其利用语言歌词尽管无法与现代歌曲艺术中华丽修饰性的词曲媲美,但是民歌特有语言歌词风格也展现出明显的艺术价值。
歌词特征中除叠音外,也表现在“衬词”方面,其主要指民歌中穿插的如语气词、谐音词等衬托性词语。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衬词的应用看,其能够将歌曲涵盖的民族风格展现出来,且充分表达出歌者的的活跃情绪。同时,衬词在民歌中的应用也能够使音乐形象得以丰富,乐曲的整体节奏与语气都可得到加强。尤其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中,其起初多集中在民间流传,如劳动者对作品的演唱,其中的衬词能够获得烘托劳动气氛的效果。事实上,若将作品中的衬词去除,并不意味歌曲魅力九次丧失,但在整体表现力与结构完整性等方面将会受到影响。
另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在歌词特征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文学性特征,如其在创作之初,便考虑到如何选用相应的形容词对山丹丹开花进行描述,这样歌词将无法保证将真实的情感体现出来。最终决定将“红艳艳”作为形容词,这样可达到一种押韵效果,而且该词具有较强的生动性特点。事实上,整首歌歌词方面,如“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等,尽管从词的表面上看并不具备浓厚的文学色彩,但需注意改歌词中实际涵盖较多内容如当时的革命环境与群众的心理诉求等。因此,歌词的文学特征为整首歌赋予浓厚的文学性色彩。
3.2旋律的特征
关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旋律特征,所展示从其频谱图中可发现,其首先表现在曲式方面,其主要以复三部曲式为主,整体结构表现为:
引子 A B A’
自由的 a+a1 b+b1+b2+b3+b4 a+a1
11 12 12 16 25 30 26 11 13
该结构中A部分、B部分以及A’部分在曲式调性方面主要以民族调式商调性、便走势以及主题再现等为主。从整首曲中看,在引子中,所体现的曲式特点主要以悠长与宽广的旋律为主,此时所展现的旋律也较为悠长,但却融入一定的陕北地区色彩,可使听众从曲式中感受到陕北的景色,对该部分可成为A乐段。而在B乐段中,此时曲式风格主要以欢快为主,侧重于表达红军到来,陕北民众的热烈欢迎。另外,在最后的几个小节中则重新将A乐段的形式进行展现,体现出绵长节奏的特征,所传递的信息主要为中央红军离别后人民群众的依依不舍之情。
而从旋律线特征与散板等方面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除在语言歌词风格上艺术特征较为明显,在歌曲开始部分便可找到散板符号,演唱过程中的所展现的节奏比较自由,且在旋律上较为宽广、悠扬。其中也不乏一定的装饰音,不仅未使歌曲演唱中产生嘈杂之感,反而极为协调。从第一乐段中便可发现,歌曲演唱中其将民歌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听众能够直接体验到革命老区中一片山丹丹花的景象,在陶冶过程中使精神得以放松。而在第二乐段方面,歌曲营造将不再以悠扬舒缓氛围为主,通过较较重的节拍、动力感较强、节奏比较规整且旋律较为欢快的形式使陕北地区热闹的形象呈现出来。该旋律下,能够发现即使各小节,在节拍控制上也将重拍置于第一拍,极具动力感。事实上,这种旋律形式并非完全为迎合曲调演唱而应用,其更侧重于将此时中央红军到来后群众的热烈欢迎之情展现出来,强调军民一家亲情怀。另外,在歌曲中也能够发现,最后部分重新以悠扬舒缓的旋律呈现出来,此时的音乐节奏较为自由、缓慢,其表达的便为对于毛主席与革命红军,陕北人民的爱戴之情。因此,整首歌曲作为中国民族调式,其在旋律主要由悠扬舒缓到节奏感增强再恢复悠扬舒缓,曲调节奏能够为听众接受的同时,人民的情感倾诉等都可从歌声中宣泄出来,所体现艺术风格的极为明显。
4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发现,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代表的陕北民歌,其在艺术风格与演唱处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可成为现代艺术发展借鉴的内容。其传达的革命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明显的育人功能。然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陕北民歌这些艺术特征与传扬的精神逐渐表现出逐渐遗失的情况,要求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包括的民歌传承人的培养、音乐体裁形式的传承与发展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所囊括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是现代文化艺术发展中借鉴的重要内容。通过文中分析发现,其在歌词与旋律方面充分体现出明显的艺術特征,而在演唱处理方式上也包括气息处理、情感处理以及咬字吐字处理等,其中的艺术风格与演唱处理技巧都可作为陕北地区文化的充分体现。同时可发现现行陕北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在传承中做好创新与发展工作,使陕北民歌集传统文化艺术风格与现代文化内涵于一体,实现传承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管建华 :世界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跃辉:论 “音乐”与“情感”的艺术教育[J].人民音乐,2008, (23).
[3]崔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的艺术处理[J]音乐新天地,200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