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实施精品学校课程
2019-09-10杨春风
杨春风
摘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以课程规划为统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三课一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实施。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学校课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带着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思考,我们对学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梳理,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文化人,以德立人,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三课一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实施。
一、基本思路
1.坚持以文化人,以课程规划为统领,实施精品学校课程。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德行修炼在人的发展中处于首要位置。承礼启仁是儒家思想的灵魂,“礼仁”教育让人由内而外地行善避恶成为可能,形成内在的良心自觉。小庙中心学校在提炼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明晰了办学理念:怀仁爱之心、行明礼之道、育厚德之人,规划了以“礼仁”教育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课程,旨在通过全体教师的积极实践,在行动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夯实教师自身的人文底蕴,培育厚德学生,构筑仁礼校园文化。
2.坚持以研促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建设研究型教师团队。
以研究的视角看工作,使工作更前沿、更科学、更理性。2014年11月,我们成功申报了“十二五”国家级子课题《农村环境下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2016年4月,成功结题,为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依托蜀山区综合实践学科名师工作室挂牌在我校的优势,2015年我校积极参与了省级课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研究》的研究,2017年11月成功结题。作为课题实验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随着体艺“2+1”项目专题研究逐步深入,我们在2015年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2017年11月我們成功结题,积累了研究的经验。此外,更广范围的校级课题研究也已全面铺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辐射引领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结对共建的氛围愈加浓厚,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学校的课程实施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3.坚持以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内涵发展落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学生的发展。学校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丰富课堂实践形式,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措施,规范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内涵发展落地。
二、取得成效
1.开发了格调高雅的校本课程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凡具有育人功能的媒介都是我们积极开发的课程。
(1)校园环境课程。怡人的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更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进一步美化、靓化校园,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内涵丰富的文化墙、诗意盎然的文化长廊、温馨典雅的读书大厅……孩子们在美不胜收的环境下学习、嬉戏,在格调高雅的氛围中浸润、成长!
(2)传统文化课程。经典诵读是学校的传统项目,每天大课间的千人诵读场面壮观,学校自编教材《诵读经典 励志厚德》也是人手一册。学生在领略优秀文化经典的同时,也感悟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3)仪式课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国家。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式外,更重要的是有心的介入,能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教育活动中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每年一度的新队员入队仪式、每年一度的毕业典礼、纪念孔子诞辰典礼等,让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中接受文明的洗礼。
(4)社团活动课程。乡村的孩子课余生活是单调的,社团活动课程让乡村的孩子们与城里的孩子们同样享受教育的阳光,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合肥市小庙中心学校少年宫2015年投入使用。学校充分挖掘并整合了学校、家长及社会资源,整理并实施了适合学生需要的一系列少年宫课程。目前已经实施了两年多的课程有:《水鼓击打表演——中国龙》《声乐》《中国武术》《中国画》《书法》《中国象棋》《十字绣》《快乐足球》《素描》等13项。这些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为孩子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更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育了多才多艺的少年。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享受文化大餐,更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
(5)社会实践课程。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感受文明的重要途径。“假日小队”是广受孩子们欢迎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校主导下,家长们积极参与组织,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去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已经在常态化开展。孩子们在家长志愿者们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包饺子、煮饺子,为老人们呈上的不仅仅是热腾腾的饺子,更是一颗颗难能可贵的爱心。孩子们还能够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送上自编自演的精美文艺节目,自带卫生工具给老人们打扫卫生。为老人们带去了欢乐,更是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6)家长学校课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比孩子更需要教育的是家长。我校是安徽省家教名校,孩子进校,家长入学,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合肥市小庙中心学校2013年因区划调整,随着小庙镇整建制划转由肥西县划入蜀山区,是蜀山区西北角最边远的学校,成为城市中的郊区学校。这里的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文化素养相对落后,家庭教育的理念相对陈旧,家庭教育的方法相对简单,家庭教育的水平亟待提升。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举办了家长学校,开发并实施了旨在提高家长素养的家长学校课程。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授课,学校开发的家长学校课程《如何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学龄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的几个重要原则》《好习惯成就完美人生》等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2.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
在子课题《农村环境下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自发深入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夯实人文底蕴,结合分工,积极参与校本教材内容的编辑和整理,经过五轮修改和完善,首批校本教材《诵读经典 励志厚德》2016年秋季已投入使用。本套丛书共三册,分别供小学低、中、高年级段学生使用。音乐、美术、体育等校本教材业已汇编成册,部分投入使用。
3.积淀了厚实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持续推进中,怀仁爱之心、行明礼之道、立厚德之人,已初步成为老师们、同学们,甚至家长们的共同意志。和易以思、教学相长成为教师的执着追求,博文约礼、守正致远成为孩子们的努力方向,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
三、问题与展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小庙中心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在偏远地区生源不断走低的大环境下,小庙中心学校的学生数逐年大幅增加。近年来,我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丰富,学校品质进一步提升,深受周边群众和家长的好评。学校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等待着我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小庙中心学校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文化积淀深厚。相对于市区学校来说,地理位置偏远,校外教育资源贫乏,在戏曲等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高达45.92岁,在课程改革推进方面,也同样受到制约,这些问题如何突破和解决,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回首过去,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工作团队坚定坚持以“怀仁爱之心,行明礼之道,育厚德之人”为办学理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礼仁教育学校课程实施为载体,博文约礼,守正致远,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跨越,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着力打造蜀山西部教育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