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挥家”的作用

2019-09-10黄长保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指挥家尊重

黄长保

摘 要:有些教师无视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动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仿佛不这样做,就体现不出他们的教学水平,就体现不出教学的新理念。结果使得新课程渐渐变了味,课堂上的互动生成流于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作用,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关键词:数学价值;尊重;放纵

数学课堂应该充分体现教师“指挥家”的作用。新课标指出:“使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以便帮助他们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及技能,获得广泛的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传统的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探究、合作、交流等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变“活”、变“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笔者深感欣喜的同时,又隐隐感到忧虑:有些教师无视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动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仿佛不这样做,就体现不出他们的教学水平,就体现不出教学的新理念。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形式热闹,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目标及怎样引领全体学生进一步地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却被忽视了。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的课,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断听后感慨颇深。

【课例】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减法口算》

(教师揭示课题、呈现情境图、产生算式16-9=)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16-9的差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先算16-10=6,再算6+1=7。(你真聪明,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先把16分成9和7,然后用9-9=0,还剩7。(你真了不起)

生3:我先把16看成19,19-9=10,10-3=7,所以16-9=7。

生4:我先把9分成6和3,然后用16-6=10,再用10-3=7。(师鼓掌:还有不同意见吗?课堂气氛活跃)

生5:16-9=7,我是列竖式算的。

生6:我把16看成20,把9看成10,然后算20-10=10,10-4=6,6+1=7。

师看着学生投入地交流,流露出满意的神态:同学们的办法真多,今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

反馈:17-8= (出乎意料,能用多种方法口算的学生寥寥无几。)

【评析】初听完这节课,的确另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的教学很成功,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然而细细咀嚼,却全然高兴不起来:首先,从学生的交流发言来看,乍听上去方法好像很多,但细加以归类,却不难发现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两、三种方法的重组,且所有方法的知道思想只有一个,即通过拆数,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其次,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独特”经验的发挥,而忽视了教师本人的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没有将学生的交流发言加以引导、比较和归纳,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仍停留在自己原先的感性经验上。的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某些理念,不同学生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思维状态,而这些资源能否成为师生的互动性资源,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信息的回收状况,本课例中,那位教师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展示了正确的结果,但却没有及时地将课堂上的信息加以整合、回收,教师似乎忘了自己不但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呈现不同个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理解,从而达到思维的相互沟通,视界的互相融合;教师似乎没有意识到不同方法之间还有相对合理、简洁之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作出选择和自我调整,以使学生的建构活动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

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宗旨。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在“动”的课堂里把握好方向,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最起码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并能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要尊重但不放纵学生。教学过程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比较传统的课堂与现如今的新课堂,交流从绝对控制到绝对的放开,方法从绝对划一到绝对开放,对教学都是有害的。绝对的开放、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对新理念的空洞理解及对新教法的片面掌握,只关注了形式和表面,却忽视了实效和本质。在教研活动中,笔者已不止一次领略教师引领作用的旁落。有时,学生的理解始终达不到要点,我们教师却不敢稍加点拨,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我们教师过分追求方法的多样化,导致了学生只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弄清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若谈及原因,都可能会冠以尊重学生的美名,而这样的尊重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想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对于学生的自主學习、自主探究,我们教师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其结果必定会导致不少学生无所适从,从而演变成为学生主体的自由放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引导方法,“自主探究”在许多时候演变成了“自由活动”。上述案例中,学生只是沉浸在享受老师对自己方法的肯定上,由于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很少具有从其他同学的方法中取长补短的心向,这样的课堂教学又何以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我们提倡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究竟是采用探究学习还是采用接受学习,应根据课堂情境的实际需要,服从、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的。总之,我们教师只有发挥课堂“指挥家”的作用,“学生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才不会落空。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研究[J]. 李香娥. 现代教育论丛. 2011(Z1)

[2]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初探[J]. 李静丽. 学周刊. 2017(03)

猜你喜欢

指挥家尊重
”眼神“指挥家
嘻哈音乐课:用牙签指挥的奇葩指挥家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乐师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基于音乐学科的“精教活学”策略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