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三二胡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019-09-10李超
李超
摘 要:《第三二胡狂想曲》是2003年王建民先生应邀于金钟奖组委会而作的一首作品。此作以传统的新疆民间音乐为素材,融入现代音乐的特点,采用西方狂想曲的创作手法,利用二胡本身的特点和创作的新技法,使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手法得以完美结合,让乐曲获得了深刻的感染力。本文从曲式结构,演奏技術,音乐特点以及二度创作入手来分析它的音乐特点。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特点;狂想曲
一、曲式结构与音乐特点分析
(一)曲式分析
“三狂”是一首单乐章多段体结构的乐曲,曲中运用了散—慢—中—快—慢—急板的布局。而中国传统的乐曲则常采用散—慢—中—快—慢板的结构布局。这两者间非常接近。而“三狂”比传统音乐多出的急板则正好符合了狂想曲体裁的特点。“三狂”中,大小调与民族调式的交替使用,表现了新疆丰富多彩的音乐。
(二)音乐特点
1.引子。通过四个纯净透明、清新淡雅的泛音,让人们感觉到了一种异域的神秘气息,而后在高音区的位置上出现了由慢渐快的以富有西域色彩的一、三、四、五级音为主音的十六分音符,立刻使人感受到了新疆的那古老而神秘的色彩,令人心驰神往。
2.行板。这一段富有歌唱性且节奏比较复杂,交替的采用了多种复合拍。这之中有10/8、7/8、8/8、2/8、4/8、3/8、11/8、5/8等拍子。初次看到这些拍子给人一种混乱松散的感觉,但此曲最妙之处就在于虽然看起来会很凌乱,但听起来却富有动感,逻辑性很强。感觉像是人们在翩翩起舞。
3.中板。此段比较自由,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常规的速度作适当的改变,经过处理之后,便会使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富有灵气。这段开头的慢起渐快和敲击弓杆使得旋律风趣诙谐。而后略显激烈的带有拨弦的小快板,让这首乐曲立刻变的欢快,活灵活现。
4.快板。首先经过一小段的华彩,乐曲进入到了快板,此段富有活力。十六分音符演奏的快速性再加上钢琴伴奏的烘托下,可以感觉到节奏律动的层层递进,动感十足。
5.慢板。这段的音乐较为舒缓,且这一段也最为柔美。曲调悠扬的音乐始终给人一种梦幻与深邃的感觉。仿佛在像人们诉说着这个神秘的民族。
6.广板。乐曲在此之前用了一个A来收尾,让人们的思绪跟着演奏者一起飘向那神秘的民族,很想去一探究竟。而此时,一段气势恢弘的钢琴间奏又把人们拉回到了现实。整曲结合紧密。
7.急板。最终作者以一段激烈的快板让音乐又回到了激烈的场面。此段也用了很多高难度的技术技巧,这些在本文的后面会一一予以详解。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全曲结束。
二、曲中演奏技巧的运用
(一)快弓中二度密集音型的使用
快弓是二胡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种炫技方式,此曲中不仅多次使用快弓,并且在快弓中大量的使用了二度密集音型。
大量的大二度与小二度音程结合的密集音型的使用,打破了二胡传统指法的规律,也加大了作品的技术难度。这样的快弓加大了演奏者背谱的难度,而且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音不准的现象。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把旋律熟记在心并且要非常灵活的掌握每个把位尤其是高把位的二度音程关系。
(二)大跳把、快速模进在快弓中的运用
在:“三狂”即将结束的一部分,作者利用了狂想曲的特征,用一段急板来作尾声。在这段尾声中作者史无前例的将大跳把与琶音模进加入到了快弓中。
这段让人望而生畏的急板可谓是此曲中最具技术挑战的一部分。琶音是二胡演奏中较有难度的技术,它要求演奏者耳手合一;不仅手上要有非常好的手指机能,又必须拥有敏感的听觉。再结合跨越了两个八度的大跳把,可谓是曲中技术难度的最高峰。需要单独慢练,不仅要注意节拍节奏,还应力求做到每颗音的扎实度与清晰度。
三、二度创作
(一)风格把握
本曲的特色在于很好的把握了新疆音乐的特点,即音阶、调式、节拍、节奏等方面。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一般为维吾尔族音乐长采用的三个体系。在中国音乐体系中常采用四度—五度。在调式中则大多采用宫调式,次之为徵商。调的相互转换是新疆音乐的一大特色,而此曲就交替使用了大小调与民族调式。这样的变化可以让旋律活泼生动更具色彩,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此外,切分节奏与复合节拍也是新疆音乐中经常采用的元素。切分节奏的重音在中间音的位置上,它的使用会打破音乐原有的律动,让音乐更富有动感。
此时音乐由扬抑转为抑扬。在演奏切分节奏时要注意把重音奏出来,为乐曲创造支架。让音乐充满立体感。
此曲中交替使用了多种复合拍,而复合拍的组合存在多种可能。就拿5/8拍来看,既可看为3+2组合,可看为2+3组合。利用这种节奏的特点,打破了人们对于旋律的预设,有了更多意外的期待。
由此,音乐变的令人捉摸不透,充满想象!演奏前要多哼唱曲谱,寻找它的律动,并跟随音乐的律动继续前进。曲中,华丽的装饰音也是它的特色之一。
华丽的装饰音也是表现新疆浓郁特色的元素之一。装饰音的出现,令人顿时感受到西域音乐的粗犷、有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以上谱例中,就可看到。
(二)情感体验
当乐曲开头以泛音的形式出现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新疆天山宁静迷人的画面。随着音乐的进行,第一缕阳光照进了天山,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随着一段极具动感的拨弦,人们看向远方,一位老者坐在天山脚下边弹奏着冬不拉边歌颂着自己美丽的家园,表达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感。
此时太阳慢慢升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大伙走向老者并围着老者起舞说笑,一阵敲击琴筒的声音出现,一位风趣的维吾尔族小伙随着冬不拉的声音在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此后青年男女们也加入到这欢快的氛围中,此时的场景好不热闹!围观的群众们都哈哈大笑着。伴随着欢快场面高潮的进行,人们在热闹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深思。他们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深情的望着经过岁月洗涤后略带沧桑的家乡面容,感受着这片日日守候永不舍弃的土地。
三、小结
“第三二胡狂想曲”风格浓郁,技术性强。表现了纷繁复杂的情绪,在创作手法上与其他三首狂想曲一样大胆新颖。大量高难度技术的运用与悠扬的旋律体现了技术与音乐的高度统一。“西体中用”的特点也巧妙地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既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也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凰.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2007(4).
[2]王一婧.文化交融于二胡揉弦[J]大家谈乐(乐器学堂),2010(9).
[3]汝艺,黄钟.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创作与演奏分析—兼谈当代二胡演奏的创新发展[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4).
[4]刘志明.西洋音乐史与风格[J].大陆书店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