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印章的材质、制作工艺对其风格的影响

2019-09-10辛伟正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印章风格材质

辛伟正

摘 要:中国印章自先秦发展至今,历史悠久。历代印章风格多样,且历代皆有其代表性风格,这固然与文化背景与时代书体密切相关,但印章所使用的质料与其制作工艺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本文就印章的质料与制作工艺方面,探究这两者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印章;材质;工艺;风格

中国的印章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印章最初用于生产与生活,注重实用,并没有严格区分实用性或是艺术性。宋元以降,文人开始参与篆刻,促进了印章由实用性向艺术性的转化,此时印章根据其用途逐渐分化开来,官印注重实用性而削弱艺术性,私印及文人篆刻作品则着重强调印章的艺术性。在印章的风格发展方面,历代皆有其代表性风格,这固然与文化背景与时代书体密切相关,但印章所使用的质料与其制作工艺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本文就印章的质料与制作工艺方面,探究这两者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一、印章的材质

根据印章材质来划分,古代印章以铜印为主,其他还有玉印,金印,银印,石印,玛瑙印,陶印,牙角印等。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玺印,《左传》中有详略记载,至战国时期,无论是政治生活还是经济生活中,印章都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在战国时期,古玺之玺大多从“金”,为“鉨”,直至东汉初年才作“玺”。战国古玺所用材质较为丰富,大多为铜质,玉印也比较多,除这两种之外,还有陶、角、骨、银、玛瑙等。战国时期的铜质古玺基本为铸造,少量为刻制,而玉印则是“琢”制而成,观察印面可以看出明显琢制的痕迹。

汉代是中国印章史上的鼎盛时期。两汉时期,随着农、工、商的繁荣发展以及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印章的使用范围变得极为广泛,例如官印、私印、殉葬用印等。这些印章几乎都是因实用而作,有少部分作为佩戴者欣赏之用。汉代依然是以铜印居多,其余印石也多有涉及,玉印的使用在汉代达到高峰。玉的质地坚硬,与金、银、铜有别,只能“琢、磨”而成,极为细致。

印章自汉以降,由盛转衰,至隋唐时期,开始出现转机。此时官印可直接铃盖在纸上,不再受封泥尺寸所限,尺寸增大,印文因铃盖纸上清晰度的原因,逐渐广泛使用朱文小篆。印面的放大,对印内字形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印文在印面内停匀整齐,隋唐官印所使用的的文字是在小篆字形的基础上盘曲折叠以铺满印面。这种分布形式逐渐失去了秦汉印章计白当黑的古朴意趣,逐渐趋于程式化,但作为此历史时期的审美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印章的审美趣味。

宋元之后,文人参与篆刻推动了中国印章艺术走向新的高峰。文人不似工匠,他们没有精良且熟练的制作工艺,因此他们选择硬度偏低且温润的叶蜡石用来篆刻,例如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等。这些石料相对于铜、银、玉来说较软,并且容易刻出各种效果,因此逐渐成为篆刻爱好者们的必需品,成为明清印章艺术繁荣的重要载体。

二、印章的制作工艺

根据印章的制作工艺,基本可以分为铸,凿,琢等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高度繁荣的时期,此时的印章,大部分为铸制而成,凿制而成的玺印是伴随着铁器而出现的。战国古玺中的阳文印皆是铸成,阴文则有铸有凿。此时的印章形制简单,多为鼻纽,白文印四周有边栏,朱文印章尺寸较白文小,边栏宽印文细。战国玺印使用金文系统,字形活泼且大小不一,印章外加边栏对活泼的字形起约束的作用,印面内部文字布置錯落有致,意趣横生。线条有的细如牛毫,有的雄浑粗旷,在2厘米见方的印面上包罗万象,足以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冶炼技术。在燕系的战国玺印中,白文印多为凿制而成,线条匀称,结体自然,疏密对比强烈,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秦印基本为铜质,且凿刻者居多,线条方中带圆,章法疏密得当,自然秀丽,天真烂漫。秦印除了凿印之外,也有一些为铸造,这类印章章法平正,线条饱满、厚重,显得庄重肃穆。汉承秦制,西汉初期的印章与秦印差别不大,只是西汉初期官印多采取铸造的方式,只有少数不常设官职所用的印为凿刻而成。西汉印章字形方正宽博,追求线条的饱满,布局严谨,庄严雅丽。发展至东汉时期,传世官印则多为凿刻而成,尤其是将军印及殉葬之印,都是临时凿制,相反私印却都是铸造而成。此时印章的精美工艺远超西汉,凿印风行,但严谨程度不及西汉及新莽时期。

玉印在汉代的发展达到高峰。玉相对于铜、石来说硬度较高,需要有成熟的雕琢技术,玉印发展至汉,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由于玉的质地的原因,玉印的风格大多严谨至极,方起方收,单个字形修长,婉转流动,符合小篆的体势之美,线条自然流畅,总体风格文静典雅,具有翩翩君子之风,为历代收藏家所喜爱。

隋唐官印印面扩大,相应产生了新的制印方式,此时官印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铸造而成,线条流动而厚重,另一种则是焊接铜条制成,即“蟠条印”。现存与浙江博物馆的“金山县印”,便是此类蟠条印的代表作品。这类官印使用小而薄的铜条,在印面内屈曲盘绕,边栏与线条粗细相近,使得线条刚劲而不失婉转,简单之中又富有粗细、曲直、长短、转折的变化,印面整体空灵而奇崛,秀丽而遒劲。

五代至两宋的印章,继承唐制,又进行了新的创造与发展。此时官印的尺寸不断变大,印章边栏也逐渐加宽,随着印面的扩大,为印面内整体效果,印文盘绕为叠字,使之充满印面,以求协调匀称。宋代还有糅合篆、隶、楷、行各种书体的官印,这种印章似直而曲,似正而斜,方中寓圆,拙中带巧,别有新意。

元代王冕以花乳石制印,将书写与刻制二合一,拉开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序幕,从此进入了印章质料与篆刻的更新期。文人们抛弃他们难以制作的铜、玉、骨等印料,转向质地稍软的石料。从此篆刻艺术走向繁荣,开辟了明清时期一个个篆刻流派竞相争艳的繁荣局面。

三、小结

印章在中国已有近三千的历史,它源于实用,并不断在实用中求美,最终发展为篆刻艺术。由于古代印章所使用的质料以铜、玉为主,非工匠不能为,所以文人参与用印,最初也只能是自己写稿,交给工匠制作。直到明代中后期石材被广泛使用,文人才能自己奏刀参与篆刻,从而使印章变为篆刻艺术,并通过汲取古代印章之营养,形成各种篆刻流派。而石材被广泛使用之后,制作工艺便不再是铸造或凿刻,而是字法、刀法与章法。在临摹古代印章时,我们要注意印章材质以及其制作工艺对印章风格的影响,着重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篆刻创作中,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古代印章的气息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延治.《中国古代印章史》,第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上海.

[2]黄惇.《篆刻教程》,第20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重庆.

猜你喜欢

印章风格材质
刚柔并济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