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

2019-09-10方良平

广告大观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创新

方良平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基调,意义十分重大。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推进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关键词:基层 社会治理 创新

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位及内涵

基层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低层级,它的范围广,包含的内容多,他们要直接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基层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能否实现,还决定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效果。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是基层治理政策过于刚性、内部治理体制职责不清、社会主体参与不足、社会主体参与渠道不畅等,因此,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成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情况下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这么几个发展阶段。农业社会是以权治为特征的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工业社会是以法治为主要特征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方式;后工业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仍然受到法律的制约,但道德力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形成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时期,社会治理创新要在法治的基础功能和德治的重点保护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二、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社会治理结构不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的实质是确立治理主体、客体、行为准则、治理方式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从而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明显,我国并未形成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现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较为尴尬,政府相关部门一再宣扬愿意接受民众的监督,但真正的问题,民众该通过什么方式监督呢。

2、自上而下放权不够。放权是指上级权力机关授权基层政府根据辖区内不同情况灵活治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简政放权,但目前情况下仍有两个不足:一是条状的治理结构下的放权,人为割断了属地之间的横向联系,阻碍了资源的横向流动和跨区域配置;二是在放权过程中把各类公共产品切割为地方化的公共产品,阻碍了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出现,导致公共治理的空间有限。

3、公共动员能力不足。“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仍主要停留在基层治理的末梢(如居民区),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习惯于从补充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动员社会和组织公众参与,而不是鼓励具有主体性意识的社会主体发育。其后果是各类社会组织的数目越来越多,但社会自我协调的能力却始终羸弱,微观组织治理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4、过分强调“技术治理”。既有治理模式下,行政管理部门注重在技术层面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难题,其后果是:很多项目仅仅在表层上解决了问题,但深层次问题却一直缺乏整體性的应对思路。另一方面,由于每个项目只针对单一目标,因此整体性的公共管理目标往往被各种项目碎片化了,不同项目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造成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举步维艰。

三、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构想,下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民生、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的关键。不断健全社会安全网,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为基本内容的城乡救助机制,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实现农村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全覆盖,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不断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形成一套符合区情、统筹城乡、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2、以加强社区建设为重点,构建社会治理平台。在社区服务上,通过政府支持、社区共驻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导教育、保健、托幼、居家养老、家政等服务机构向社区拓展,不断完善为民便民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依法加强对民主直选村委会干部选举的监督和领导,设定严格的干部候选人标准,确保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逐步加大对基层投入力度,为村(居)、社区一级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提供经费、场所保障;不断提高村(居)干部工资待遇,进一步完善村(居)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解除村(居)干部的后顾之忧。

3、以矛盾纠纷化解为突破口,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建立“一综多专”的矛盾化解机制,采取“党政领导、综治牵头、依托部门”的模式,在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完善相关专业调处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完善工作制度。特别是针对当前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劳资关系、医患纠纷、交通肇事等社会矛盾和问题,应积极建立房地产开发领域、医患纠纷、交通肇事纠纷等重点社会问题专门联动调处机制。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完善基础性关键性社会管理制度,做到有用的硬办法要用好、软办法要有效、老办法不能丢、新办法要跟上。降低登记门槛,放宽准入条件,重点扶持发展包括城乡专业经济协会在内的公益性、慈善性服务组织,鼓励形成更多社会组织,推动自我治理、自我提高。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推广“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发建立可供各单位和企业共用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平台,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联网,人保、教育、卫生、房管、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基层创新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