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
2019-09-10唐敏
【摘要】:教育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渠道,在我国扶教育资源之贫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探讨通过教育使其从源头上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然后探讨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 教育扶贫 贫困代际传递
一、引言
贫困代际传递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并将贫困和这些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教育之于扶贫脱贫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教育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展现了习总书记对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的深谋远虑,这既是对扶贫攻坚的升级版要求,也是对“授之以渔”教育理念的深刻诠释。2018年2月,国务院出台《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发展教育脱贫,打好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教育一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渠道,全面研究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分析教育对就业及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以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对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于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为政府制定精准扶贫及脱贫致富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支出上均为不足,使得贫困家庭子代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子代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人力资本缺乏竞争力,影响个人就业,并制约着贫困家庭子代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进一步的,子代接受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贫困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导致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有:(1)人力资本水平低。西奥多·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提出土地本身并不是导致人类贫困的主要原因,决定人类贫富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的能力和素质,他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人力资本的质量。(2)缺乏可行能力。阿玛蒂森提出贫困的实质是可行能力的缺乏,是因为对人的基本能力和机会以及权利的剥夺造成的。他认为,收入贫困只是能力贫困的外在表现,是由于个体工作经验、知识、获得的机会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导致获取收入的技能和能力的差距。(3)社会分层的存在。社会分层理论认为贫困人群由于处于社会底层、无法适应社会竞争而导致贫困。
三、教育阻止貧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
首先,提高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提升其人力资本水平,教育能够传授给贫困子辈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从而提高子代收入,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随后,也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提升子代的道德水平,加强其知识的积累。其次,子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再者,随着子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除了个人的收入增加外,还能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家庭的代际收入,因为提高受教育水平不仅能够推动个人经济性资本收益增长,还能推动个人符号性资本收益以及缄默性资本收益的增长。最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子代的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分层功能,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增强子代自致性因素,增加其进入非农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教育具有促进阶层流动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实现机制。也有学者提出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公民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依法享有公平的受教育过程,也表现在个体对公平受教育权的主观感受。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助于推动教育扶贫的实现。
四、通过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建议
1、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功能
重视学前教育,提供给贫困家庭的子女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政府教育救助上,教育公共资金及财政资金应向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基础教育层面,应继续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保障贫困子代接受义务教育,教育作为一种最典型的公共产品,服务于全体民众而不是特定人群,政府应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高中阶段教育,应扩大招生,切实加强建设偏远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师资队伍,着重普及深度贫困且尚未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再者,应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广“9+3”职业教育模式,并加强校企联合,实行定向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以提供给贫困子代及其家庭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以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2、建立贫困家庭教育基金,设立教育扶贫项目
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且合理的配置是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实现教育资源投资的多元化、均衡化、立体化、精准化,可对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建立深度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基金,统一管理,并广泛发挥社会各群体的力量,加入到教育扶贫队伍中,在深度贫困地区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项目,并积极推进落实到户到人的教育扶贫模式,通过教育以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赖德胜.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 经济研究, 1998(5).
【2】叶普万. 贫困经济学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郭丛斌. 教育与代际流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5.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新苗项目全额资助,是“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以凉山深度贫困县为例”的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敏(1992.12—),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